本书包括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极限水平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板和墙、裂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材、连接、焊接、钢结构的连接处、板、钢结构的柱和梁、背诵数字共15章267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做出详细解释。每页一问一答,3分钟轻松完成。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有趣性。
本书包括结构概要、力和重量、力的基本说明、内力、力与变形、应力、挠度、静不定结构(框架结构)、倾角变位法、建筑中的其他外力、结构计算共11章314个建筑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作出详细解释。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建筑结构的有趣性。
本书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16G10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2016年版)》(GB 50011 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 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等规范编写。本书共分为四章,详细地介绍了平法钢筋识图基础、施工图识读、标准构造详图以及识图实例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同时附有相关联的识图实例,便于读者加强理解。可供设计人员、施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工艺榫卯的发展历程、特点、所用材料等,以“经典小木作”和“经典大木作”为例,分别介绍了榫卯结构的应用。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晦涩枯燥的学术知识变得清晰易懂。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参考。
丁阳编著的《钢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要讲述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专业基础教材。根据*“面向21世纪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生活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建议,并结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钢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共分六章,分别为:绪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为受力构件、受变构件以及拉弯和压弯构件。各章附有大量的计算和设计例题,章后习题类型多样,书后还给出大量附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程专业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土建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的编写充分反映了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反映了近年来组合结构工程应用的现状。本书共5章,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构造措施以及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等新型结构。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规划教材》共分8章,第1章简述建筑结构鉴定加固的必要性及发展情况;第2章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损伤的原因分析;第3章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第4章讲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技术及实例;第5~7章分别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加固技术及实例;第8章讲述建筑纠偏与平移技术及实例。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规划教材》根据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行业的发展情况,基于建筑结构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现场检测技术为分析手段,以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为分析依据,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的
《地下工程结构》在编写上注重实用性、可读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等,结合结构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等知识,着重介绍了地下工程结构涵盖的基坑工程结构、浅埋地下工程结构、盾构隧道结构、顶管法工程结构、沉井结构、沉管结构、新奥法与锚喷支护、岩石巷道工程结构和地下工程结构信息化施工。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针对实际工程问题,阐述了地下工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概念准确、明晰,语言精练、通畅,书中例题和习题有助于读者掌握书中理论知识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力求易读易懂。
受中国林业出版社和“木材科学及设计艺术学科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托,“木结构建筑教学丛书”中《木结构建筑检测与评估》的主编由南京林业大学的张洋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谢力生承担,副主编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周海宾和殷亚方,南京林业大学阙泽利,以及东北林业大学的蔡英春承担。 全书共分9章,第1章概述;第2章木结构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检测与评估;第3章木结构建筑材料性能检测与评估;第4章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第5章木结构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第6章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能;第7章木结构建筑的防护措施检测与评估;第8章木结构建筑的适用性能;第9章木结构的绿色评价。其中,第1章、第2章和第3章由张洋编写,第4章和第5章由谢力生编写,第6章和第8章由周海宾和殷亚方编写,第7章由蔡英春编写,第9章由阙泽利编写,周兆
《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二维码版 平台课课程群)/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包括了荷载、结构抗力和结构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工程结构重要的功能,就是承受其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荷载、荷载值大小如何确定,以及各类荷载将如何应用于结构设计计算等,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荷载的种类、产生的背景和计算方法是一名结构工程从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了更好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及《工程抗震》等专业课程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王志云主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与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规程相一致,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混凝土粱板结构设计、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制作、监理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疑难热点问题及对策》本书基于2010 版结构规范,通过大量工程实际案例对规范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全书共分9 章,包括综述、结构设计中重要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问题、建筑结构规则性如何合理界定及处理对策、结构设计主要指标合理控制、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合理确定、复杂结构设计方法及设计注意事项、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性能化设计、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等。内容涉及众多新版规范,解读通俗易懂,系统翔实,工程案例具有代表性,阐述观点精辟,有助于相关人员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准确内涵,提高设计水平。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审图、咨询、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图纸是工程行业的通行技术性 语言 ,能够看懂图纸是每个进入建筑行业的 菜鸟 必须快速掌握的基础技能。本书根据建筑工程领域*基础的识图基础技能,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会了就行!力求通过更为精准的知识点,直观的内容形式,将如何识读施工图纸介绍明白,能够根据内容思路尝试一步一步去看具体的施工图纸即可。全书主要介绍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的原理、规则、不同图纸的识读要点以及完整的识图解读,让您能够了解建筑结构识图的基本思路,必要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够以一个正确的方法开始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本书不求全面,所有的内容,都是建立在能够快速上手的基础之上,以介绍实用入门级的基础识图知识为主,并在每个识图阶段,总结出一些识图经验要点。作为贴近现场的实用性的图书,本书对于作用、原理方面介绍浅尝辄止,主要就是告
《21世纪高职高专“十二五”土木建筑类规划教材:建筑力学》是依据高职高专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专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少学时(90-120学时)建筑力学课程而编写的。本教材体现了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教材结合专业特点,依照土建类专业对建筑力学的要求,精选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相关内容,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21世纪高职高专“十二五”土木建筑类规划教材:建筑力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梁的弯曲、压杆稳定、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全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