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我当建筑工人》丛书,是专门为培训农民工编写绘制,是一套用漫画的形式解说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图书;是一套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建筑施工技术图解式图书;是一套农民工学习建筑施工技术的入门图书;是一套通俗易懂,简明易学的口袋式图书。 农民工通过阅读丛书,努力学习并勤于实践,既可以由表及里,培养学习建筑施工技术的兴趣;又可以由浅入深,深入学习建筑技术和知识,熟练掌握相应工种的基本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技术工人。 《漫话我当钢筋工》介绍了钢筋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农民工通过学习本书,了解钢筋工的安全须知,学会钢筋工的入门技术,掌握钢筋工的基本技能.为当好钢筋工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书读者对象主要为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可以供建筑技术的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初级钢筋工的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设计;4施工;5验收;6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7维护管理;相关附录。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河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河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路23号,邮政编码:450014)。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组编的“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辑”中的一本,对钢筋混凝土圆形容器(重点为水池)设计所需的理论分析及构造作了简短而又全面的论述。书中附有圆形水池分析计算用表,可以减轻设计时的计算工作量,还圆形储液池的计算机程序,可用以进行设计时的运算。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是针对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而编著的一本学习辅导用书。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按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受拉构件截面承载力、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章节。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类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学辅导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考研学生复习备考的辅导用书;还可作为报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人员复习专业知识的参考用书。
《建筑力学练习册》共有两个分册,是与教材《建筑力学》配套使用的,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科相关专业。本练习册主要内容包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与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等。练习册的内容是按教学要求编排的,使用时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的不同,对内容和次序可作适当的调整。 本练习册由同济大学教师编写,其中,表力学、材料力学分册由虞爱民、王斌耀执笔,结构力学分册由卢国强执笔。该练习册也可作为高等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以及函授大学等学生练习之用。
本书与《建筑结构与识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桂兰主编)配套使用。本书共7章,分别为:建筑结构概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抗震构造、综合案例。 本书适用于中职和高职学校土建类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作为广大工程人员的自学材料。
《建筑力学练习册》共有两个分册,是与教材《建筑力学》配套使用的,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科相关专业。本练习册主要内容包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与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等。练习册的内容是按教学要求编排的,使用时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的不同,对内容和次序可作适当的调整。 本练习册由同济大学教师编写,其中,表力学、材料力学分册由虞爱民、王斌耀执笔,结构力学分册由卢国强执笔。该练习册也可作为高等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以及函授大学等学生练习之用。
本分册对建筑工程课群组的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要求、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规定、相关建筑的设计要点以及建筑制图要求等进行了简明介绍,对结构方案选择、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设计总说明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对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详细介绍了楼梯间结构构件设计计算的全过程。
《轻型隐梁框架砌块轻墙建筑:抗震结构体系实用设计》内容包括:主体结构、打造耐震的框架轻质砌块墙体系、“轻隐”建筑结构实用设计等。轻型隐梁框架砌块轻墙建筑,是一种主要特征为建筑物自重轻,采用轻质砌块作墙,且将梁隐藏起来的框架建筑。它集密肋楼盖、宽型梁、中强钢筋、新型轻质砌块墙于一体,适用于住宅及一般民用建筑,具有诸多突出优点。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多学时)》、《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少学时)》配套教学辅导用书。本书涵盖了工程力学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体现了工学结合理念,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为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要求,本书设计了课程学习引导、趣味力学、内容要点、工程链接、习题解析等内容供教师和学生选用。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铁道工程施工与养护专业力学教学辅导用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使用说明: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多学时)》、《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少学时)》习题答案分别见附录6、附录7。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 案》 (国发[2015] 13号)中提出的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 2016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 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 支持行业协会在制定团体标准等方面发挥作用,使之成为推动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 的关于加快建立装饰装修行业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 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等一系列标准供给体系改革的顶层 设计和制度安排,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会《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 (国质检标联 [2016]10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 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 57号)、《住房城乡建 设领域标准编制工作流程》(建标标函[2016]
??本习题册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类教材《建筑力学与结构(第二版)》的配套用书。本习题册紧密结合教学要求,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题型丰富,难易配置适当,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 ??本习题册由王真安主编。
为了使广大读者能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钢结构基本原理的内容,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配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和钢结构学科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我们编写了《钢结构》作业集一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编写原则是以建立基本概念,阐述基本理论为重点来取舍内容,旨在使读者能够深入系统、全面地掌握钢结构基本原理及规范。因此,编写时力求做到内容精练、习题适中、重点突出、文字简明、语言通俗。 本书右作为大学本科土木工程相关学科的习题课教材和函授学生、自考学生的辅导教材,也可以供报考结构工程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考前参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疑难热点问题及对策》本书基于2010版结构规范,通过大量工程实际案例对规范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全书共分9章,包括综述、结构设计中重要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问题、建筑结构规则性如何合理界定及处理对策、结构设计主要指标合理控制、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合理确定、复杂结构设计方法及设计注意事项、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性能化设计、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等。内容涉及众多新版规范,解读通俗易懂,系统翔实,工程案例具有代表性,阐述观点精辟,有助于相关人员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准确内涵,提高设计水平。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审图、咨询、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设计;4施工;5验收;6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7维护管理;相关附录。本规程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070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本书是与宋小壮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土木工程力学》(本书中简称主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辅助用书。 本书按主教材章节顺序编排,全书共9章,包括力和力偶、受力分析基础、物体的平衡问题、物体平衡时的内力、构件失效分析基础、构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压杆稳定、工程结构的组成规律。每章有学习指南、补充例题、补充习题等内容。在第5、6、7、9章有阅读材料,包括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广义胡克定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等内容,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土木工程力学》。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土木工程力学”或“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辅助用书,也可作为各类职业教育“工程力学”课程的参考用书。
本书对农村民居建筑抗震实用技术的材料、对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对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对木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以及新建建筑隔震措施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方法进行了描述。全书共4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地震区既有建筑加固;二是新建建筑的抗震、隔震。本书内容具有技术先进、概念明确、构造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等一系列优点,特别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农村地区房屋建筑抗震减灾能力。 本书可供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农村建筑工匠及广大农民朋友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