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耿东编著的《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基础》着重介绍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 基本概念、理论和常用方法。在深入地介绍优化准则法、数学规划法以及 将这两个方法结合的各类序列近似规划法的同时,注意反 映该领域当前国内外的新动向。全书共分6章: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准则设计 法、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与二次规划、序列近似规划 法、结构优化的若干方法和技巧。《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基础》可供高等院校力学、航空航天、土建、机械 、 水利和造船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教材之用,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 员学习、研究和应用工程优化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局联合发布
本书主要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以及钢结构工程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写。全书共8章,主要包括:资料员概述、钢结构工程基建资料、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钢结构工程施工物资资料管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资料管理、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钢结构工程监理资料管理以及钢结构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等内容。书中有大量的表格填写范例,通过范例来介绍如何进行钢结构工程资料的编制与组卷。 本书可作为钢结构工程资料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钢结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参考书。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出发,以民用建筑构造为主,重点突出,并注重实用性。本书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编写,内容体现了新标准、新工艺及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所用资料力求新颖、正确且具有代表性,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增加了图、表的比例。 本书具有编写精炼、深入浅出、适应面广的特点,包括民用建筑构造绪论、地基与基础、墙体、楼板和地面、屋顶、楼梯与电梯、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概述、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轻型钢结构厂房构造11个单元的内容。推荐学时数为60~70学时,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内容的取舍。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1-1》《16G11-2》《16G11-3》三本*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6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5年版)》(GB 51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11 21)及2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的创新之处是将所有的建筑结构体系分为两大类,即“平板结构”和“曲面结构”。比起传统教材中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结构类型的罗列介绍,本书能使读者更加清晰且容易地学习和掌握建筑结构体系的精髓。 本书的写作理念,是采用简单的分类方法、基本的力学原理、形象的语言表达,把看起来似乎很复杂的建筑结构阐述清楚。这是作者的初衷,希望也是后的效果。《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同时强调建筑结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建立,并通过新建筑的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掌握如何应用所建立的结构概念。全书共包括绪论及上篇平板结构体系、下篇曲面结构体系及附篇膜建筑结构。 本书可作为该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还可以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的辅导教材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人
《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是根据*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写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书,主要针对大学高年级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例的形式按照结构设计流程讲解了PKPM软件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每一步骤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基本概念、取值方法,并对PKPM主要输出结果手算校核,帮助学生提高对PKPM软件的使用能力,加深基于PKPM平台对以往所学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共3章,第1章 绪论;第2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算例;第3章 钢框架结构设计算例。《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覆盖了设计过程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规范条文和相关理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函授
进行建筑设计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构思,将这些构思以具体的形式或空间来表现时,必然以某种"构成"形式体现。设计者所熟悉的构成手法越多,设计也就越有意思。而且,在尝试采用新的构成手法时,首先要熟知以往的构成知识。 本书通过古今建筑史特别是近现代建筑史上大量经典的建筑作品,讲述了建筑构成的基本手法,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本基础教科书。而且在实际设计当中,对建筑设计者进行设计也具有启发意义。本书包括比例、几何体、对称、分解、深层与表层、层构成六部分内容。 本书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师生及建筑设计人员参考。
《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JGJ/T380-2015》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规程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图纸是工程行业的通行技术性 语言 ,能够看懂图纸是每个进入建筑行业的 菜鸟 必须快速掌握的基础技能。本书根据建筑工程领域*基础的识图基础技能,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会了就行!力求通过更为精准的知识点,直观的内容形式,将如何识读施工图纸介绍明白,能够根据内容思路尝试一步一步去看具体的施工图纸即可。全书主要介绍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的原理、规则、不同图纸的识读要点以及完整的识图解读,让您能够了解建筑结构识图的基本思路,必要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够以一个正确的方法开始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本书不求全面,所有的内容,都是建立在能够快速上手的基础之上,以介绍实用入门级的基础识图知识为主,并在每个识图阶段,总结出一些识图经验要点。作为贴近现场的实用性的图书,本书对于作用、原理方面介绍浅尝辄止,主要就是告
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的。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则,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等。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用于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教材。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绪论、地基基础检测与加固、砌体结构检测与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木结构检测与加固、钢结构检测与加固、结构物纠倾与平移、桥梁检测与加固等内容。书中就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技术要点做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在加固方面强调了托换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的广度。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类专业教学用书,亦可供结构检测人员参考。
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突出“双基”教学内容,优化知识模块结构,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试验技术能力,而且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试验的组织能力和试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全书的前6章为结构试验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对结构试验的概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其次引进PDCA循环概念、新增了结构试验组织计划的内容;接着介绍了试验荷载设计、试验测试技术和模型设计的基础知识;后介绍了数据处理常识,并增加了写作格式的新内容。第7章是科研试验示例,第8章是教学试验指导。
本书详细阐述了“平法”表达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简单基础、楼梯的制图规则及构造要求。通过对比 “正投影表示法”结构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表示法)与“平法”绘制的结构施工图,来讲解“平法”所表达的内容及应用“平法”的注意事项。 本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注重对“平法”制图规则的阐述,并且通过典型工程事例解读“平法”,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应用“平法”。每章后还配有实训题。 本书可与《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解读》(段丽萍主编)一书配套使用。 本书可作为土建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教材,也可供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11G101及12G901图集综合应用丛书——平法钢筋下料依据《11G101—1》、《11G101—2》、《11G101—3》、《12G901—1》、《12G901—2》、《12G901—3》六本*图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梁构件钢筋下料、柱构件钢筋下料、剪力墙构件钢筋下料以及板构件钢筋下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方便查阅。本书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师生学习参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根据“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的钢筋。根据混凝土构件对受力的性能要求,规定了各种牌号钢筋如下的选用原则。1)增加强度为500 MPa级的热轧钢筋;推广400 MPa、500 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限制并准备逐步淘汰335 MPa
《结构抗震设计》主要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编写而成,可作为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专科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结构抗震设计》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在课程体系的组织上,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编写要求,以便读者能系统地、完整地掌握各类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 第二,力求讲清概念和介绍使用的计算方法,遵从必需、够用的编写原则,突出其应用性和实用性,并注重对学生基本工程能力的培养。 第三,书中配有部分典型例题、案例分析及思考题与习题,作为教材使用时,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用。
本规程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2年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2〕5号)的要求,由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四川省地方标准《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B51/T5062-2008进行修订而成的。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筑结构平面表示法识读与实训》详细阐述了“平法”表达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简单基础、楼梯的制图规则及构造要求。通过对比“正投影表示法”结构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表示法)与“平法”绘制的结构施工图,来讲解“平法”所表达的内容及应用“平法”的注意事项。 本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注重对“平法”制图规则的阐述,并且通过典型工程事例解读“平法”,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应用“平法”。每章后还配有实训题。 本书紧跟*平面表示法系列图集11G101-x的步伐,同时考虑O3G101-x到11G101-x过渡时期及部分设计院的习惯做法,仍保留原O3G101-x的部分内容。 本书可与《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解读》(第二版)(段丽萍主编)一书配套使用。 本书可作为土建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教材
《高等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系列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程序设计(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并按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相关规定,介绍了荷载组合和配筋计算的程序设计方法与编制技巧。书中结合作者编制的框架结构分析程序FSAP程序(FrameStructures AnalysisProgram),对FSAP程序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给出了相应的源程序。《高等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系列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程序设计(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有限元程序设计选修课的教材,亦可以供从事结构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教师参考。
作者和你一起以【外行】的视角来审视前辈们的习惯设计做法。以法律、法规、规范为有力依据,为我们一起努力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清醒认识设计中常见问题,一起蜕变为:条理清晰的**结构师、优化师br/ 曾晓峰、布丁编*的《跳出设计做设计--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大特点是:对部分设计师已司空见惯、设计者常用的做法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相反观点,但又未直接告诉读者应怎么做,而是列举规范条文、力学原理让读者自己建立一个区别于从前的一贯思维,甚至是与之前完全相反的结论br/ 本书适用于投资方、—施工方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大学高年级师生使用;尤其适合从事房屋结构设计、校、审等工作人员参考使用br/
本书为教育科学“十五”国空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是根据我国新颁布的有关规范和*研究成果编写的,符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混凝土电视塔、烟囱、筒仓、水池、整体式竖井混凝土井壁、胶带输送走廊等特种结构的荷载计算、地震作用分析、结构的内力计算和设计方法等。本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特种结构的设计、施工、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