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多尺度、多条件和多维度的视角,系统介绍了颗粒离散元方法在岩石力学、岩土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内容。全书共8章,包括颗粒离散元基本概念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概述、PFC软件基础理论与细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等效岩体技术、岩石破裂过程声发射模拟技术、脆性岩石力学特性模拟方法、应力波及破裂源定位模拟方法、岩土工程稳定性连续 离散耦合模拟方法、散体矿岩放矿模拟方法等。
本书适合力学、机械、土木工程、桥梁工程、航空航天等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振动基础理论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资料。苗同臣: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振动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三部,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 作者1983年力学专业毕业,并开始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有限元等课程,从2003年开始为力学、安全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振动理论(振动力学)、非线性振动、计算结构动力学等课程。
一方面以初学者更易理解的视角和笔法诠释土力学经典理论,例如土中水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有效应力的多视角剖析,渗流力与孔压间的联系,沉降分层总和法的演变,固结方程的内涵剖析,土压力理论的多样化展示,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间的本质联系等;另一方面,也将土力学原理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读者们讨论:这其中包括了渗流力的建模理解,有效应力定义的再解析,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中相关孔压系数的推导,土压力水土分算理论中三轴强度指标应用的尝试,以及有水边坡稳定分析中局部、整体水压法的提出与应用等。
超高速动能武器是一种可对防护工程关键部位实施“点穴式”打击的新型武器,其对地打击速度达到1700m/s以上,与常规钻地武器相比,近区岩石呈固体至流体过渡的拟流体状态,由此带来侵彻深度逆减趋向极限、弹坑扩增、地冲击毁伤倍增等特征现象,传统侵彻理论不能进行准确描述。本书在综合分析超高速武器发展现状及威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超高速侵彻的相似原理与模拟试验技术,厘清弹靶近区的真实应力状态与行为演化机理,构建超高速侵彻效应的流体?拟流体?固体内摩擦统一理论模型,解决超高速弹体侵彻深度、弹坑形态、地冲击传播衰减的实用计算难题,提出防护工程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计算方法及复合遮弹防护技术。
《理论力学习题册》是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需要而编写的。 为了方便教学,《理论力学习题册》紧扣教材中每个章节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组成,按照章节顺序有层次地将课后习题筛选出来并编写成册,知识点分布均匀,题量适中,难易程度恰当,循序渐进,有助于读者对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理论力学习题册》在每章前都将本章重点总结陈列,以便读者在使用时能快速地进行知识点和公式的查阅。《理论力学习题册》将筛选的习题重新进行了编号,在每章后都附有参考答案,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根据EPC项目的特点和实践编著而成。以管理组织、建设过程、管理目标、项目要素为顺序,阐述了EPC项目管理的要点。同时,每章配有项目管理典型实践案例,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具有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叙述简洁、便于记忆、实用性强的特点。本书可作为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咨询单位的有关管理人员的学习资料,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在校生的专业读物,还可作为EPC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教材或辅导教材。
本书介绍基处理新技术、新进展。全书分18章,主要内容为:概论;复合地基技术; 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电渗排水固结法的新技术与新进展;搅拌桩技术智能化发展;强夯法;海外大面积吹填地基振冲密实处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灌浆加固法;管幕冻结法;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技术;组合桩复合地基;潜孔冲击高压旋喷技术(DJP工法);软土地基就地固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微生物土加固技术;黄土地基处理;季冻区高铁路基冻胀变形控制技术;水下地基处理技术;地固件地基处理技术与实践。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研究、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组织国内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它全面、系统、与时俱进地总结、提炼、概括、升华了爆破行业在各个方面多年来几代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科技进步。经过参审人员推敲、讨论,终确定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工程技术及测试安全评估等,力求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强调“科学性、指导性、新颖性、实用性”,是中国爆破界献给国际爆破行业的一份珍贵礼物。 本书囊括了爆破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从事爆破理论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现场实施工程爆破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指挥等各爆破岗位决策、管理、环保人员以及中等、高等专业院校师生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书对岩土地震工程及工程振动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途径、手段、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全书共23章:第1~4章讲述与岩土地震工程及工程振动有关的基本知识;第5~13章讲述岩土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的基础理论;第14~18章讲述岩土地震工程问题;第19~23章讲述岩土工程振动问题。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杆件的轴向拉伸(压缩)与扭转;梁的弯曲;杆件的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力法、位移法以及力矩分配法等。本教材根据建筑行业相关专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使高职高专学生能够较轻松理解和掌握,并灵活运用该课程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带★的部分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取舍。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及其他成人高校相应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讨论了延伸性的岩土工程连续损伤力学基础理论,并提供了与结构分析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针对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等学科中的结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手段。此外,本书还以混凝土重力坝、拱坝的抗爆炸冲击荷载的攻击为代表,对地震荷载导致的破坏等重大安全问题的评价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题集与一般教材均能配套,包含了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共十五章的习题,覆盖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介入了施工标准与规范的主要规定。 每章包括:填空、单选、多选、术语解释、问答、计算绘图题等题型。内容清晰简洁,并将标准答案、解题步骤和提示性解析紧附于各章之后,以便对照和应用。相信本题集的使用,定会对施工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有很大帮助,对应用型人才及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是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等多个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所编写的土建专业教材。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及技师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和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的阐述,而弱化纯理论计算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及实践训练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本书遵照现行国家正式颁布的相关规范,系统地阐明了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地基基础的基本原理。全书共分十一章:工程地质;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挡土墙设计;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桩基础与深基础;软弱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地震区的地基基础。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图
本书针对土建类专业的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土建工程、轨道交通、道路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遵循“内容充实、注重实用、兼顾不同行业、便于自学”的原则,主要依据国家和行业*版规范进行编写,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计算性、实验性及应用性的特点。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岩土工程勘察、天然地基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沉井工程、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设计与施工、区域性地基与挡土墙。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基础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土建类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
本书系在《地基与基础》第三版的基础上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历经十余载精心修订而成。 全书共分为岩石与地质作用、土力学、基础工程、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问题及特殊土地基四篇。*篇岩石与地质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第四纪沉积层的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第二篇土力学,主要内容括: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与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基础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与挡土墙土压力;非饱和土力学概论;第三篇基础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设计;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桩基础;沉井及墩基础;地基处理;动力机器基础;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数值方法概论;第四篇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问题及特殊土地基,主
本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论和应用,讲解透彻、习题丰富。本书分为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部分,静力学部分包括一般原理,力矢量,力系的合成,刚体的平衡,结构分析,重心、形心与惯性矩;材料力学部分包括应力与应变,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载荷,扭转,弯曲,横向剪切,组合受力,应力变换和应变变换,梁与轴的设计,梁与轴的位移,压杆稳定。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力学教学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对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分部工程在建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行了描述,分析其原因,并依据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和治理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共分为7个教学情境,分别为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质量通病分析及、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钢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特殊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
本书系统介绍了行政法领域 平衡模式 的理论背景和基本观点,从城市总体规 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法定规划层面,针对目前内容繁杂、主次不清的弊端,提出 分层次、分类别编制审批的模式,以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的思想为指导,从实施组织 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救济机制等五个方面建构了城乡规划实 施的平衡机制。此外,本书还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比例原则、和谐理念及和解制度 等三个维度的深入分析,探讨了 平衡模式 构建中的 信 、 度 、 和 等制 度设计的基本准则。 全书可供广大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等师生学 习参考。
本书以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和生态环保的重建理念为本,采用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农村百姓和工匠介绍了夯土农宅的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要求。此图册不仅可指导农户自建农房,更可为从事防灾减灾工程的技术人员、学术界以及村镇建设管理人士提供参考,并对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房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胡道和水泥工程科研论文集》是胡道和教授和她的学生们多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汇编,介绍了胡道和教授从事现代水泥工程技术,特别是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技术、磷石膏分解技术,以及工程测试技术和研究方法等领域的主要科研见解、认识与创新性成果。这些知识教育了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甚至更久远。《胡道和水泥工程科研论文集》中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对目前工作在水泥工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科研、管理人员、研究生,甚至一线的生产操作人员在深层次上理解水泥工程技术,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声场脉冲响应测量的原理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建筑声学与声场脉冲响应的一般概念和原理;声场脉冲响应测量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的发展过程;运用m序列法测量声场脉冲响应的原理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声场脉冲响应的多通道测量等问题。本书立足于基础理论,反映了运用m序列法测量脉冲响应研究的*进展。 本书可供建筑声学设计、音质评价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实验、物理状态实验、压缩固结与强度等力学特性实验、渗透实验等基础和常用的土工实验,内容涵盖了土工实验的原理、实验仪器、操作过程、要点、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各个方面。 本书是在作者讲授土力学实验的讲义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多部理论和实验教材,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土力学实验研究的经验终形成的。本书是为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土力学实验而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