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在100多年的工程实践中,编制了大量的标准规范,出版了许多技术报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ACI 201.1R-92“在役混凝土的状态调查指南”提供了一个准备在役混凝土使用情况报告的系统,它包括准备报告所需要考虑的所有细节的检查表格,以及有关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概念。 ACI 224.1R-9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评价和修复”总结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评价步骤和主要修复技术。 ACI 364.1R-93“混凝土结构改造工程前的评估指导”概述了在改造之前可能进行的对混凝土结构的评估程序。 ACI 365.1R-00“服役寿命预测”总结了有关新建和现有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预测的信息。报告给出了控制混凝土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和评价现有结构状况的方法。 ACI 437R-03“现有混凝土建筑物的强度评定”给出了选
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的设计、技术人员对声学材料和构件的各种性能以及应用方法粊充分的了解,以使合理地解决建筑中的声学问题。书中涉及了建筑中与声学有关的各个领域。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吸声材料、反射和声扩散、舞台音乐罩、隔声材料与结构、声屏障和隔声罩、空调通风系统的消声器、空调制冷设备的隔振设施、阻尼材料。书中除简要阐述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外,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具体技术措施和施工操作要点等,并列举工程实例供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供声学工作者和建筑、装修以及设备等专业的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在回顾绿色建材的概念发展过程、分析各类材料性能与应用的绿色化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特种水泥基材料及其应用,长寿命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其应用,环境友好型建筑卫生陶瓷、功能型墙体砌筑材料及其应用,新型建筑保温材料、新型高效耐火材料以及、防霉材料与工程应用,建筑物理环境改善与节能建材工程应用,建筑环境化学污染控制材料技术与工程应用等。主题明确,内容贴近行业发展需要,可以为建筑材料以及新材料领域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引导。本书在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可为建筑与建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攻关、开发设计过程中提供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教学使用,还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绿色建材的重要渠道。
本书以轻型钢结构现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轻型钢结构设计基本规定、基本构件计算、连接计算、围护结构计算、屋架设计、天窗架设计、吊车梁设计、支撑系统设计、门式钢架设计、轻型钢结构设计常用数据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轻型钢结构设计计算的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本书可作为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理论研究丛书——秩序与建造系列”的本。笔者从掌控密斯建造体系之“匀质秩序”出发,逐一探讨密斯从巴塞罗那德国馆到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其间的重要代表作品。将匀质秩序对密斯建造体系不断发展、提升的演进脉络呈现出来,从而将密斯毕生建筑探索的内在奥义揭示出来。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共有15种,计有《化工设备用钢》、《化工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换热器》、《塔设备》、《搅拌设备》、《球罐和大型储罐》、《废热锅炉》、《干燥设备》、《除尘设备》、《铝制化工设备》、《钛制化工设备》、《石墨制化工设备》和《钢架》等。 本书为《钢架》,共十一章。前五章为理论部分,、二章是材料、载荷及设计原理;第三、四章是梁、柱的设计计算;第五章是构件连接构造及计算;第六章至第八章是实用的构造部分,分别为设备支架、操作平台及塔平台的详细介绍;第九、十章是承受动载荷和地震载荷的钢架设计及构造;第十一章是防腐及防火。 本书可供从事钢架设计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集北京化工大学段雪教授研究团队十多年的科研积累,在作者发表的有关专论、论文以及专利基础上,参考外相关文献所编写,是对作者十几年来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经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 本书包括3篇,共13章,从制备、结构以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阴离子型层状功能材料插层组装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制备篇主要介绍阴离子型层状材料制备化学原理以及插层组装原理、途径、动力学和选择性等;结构篇主要介绍阴离子型层状及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的结构、形貌、热分解和表面性质等;应用篇主要介绍阴离子型层状及插层结构材料作为功能性助剂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光电磁材料以及催化、分离和吸附材料的应用研究。 本书可供涉足该领域的广大科研、教学、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供热系统的热源及主要设备、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热水供热系统的水力计算、供热系统流量调节、供热系统协调运行、供热系统节能技术、供热系统运行监测与量化管理节能技术,以及大庆油田供热系统数据远传与监控系统。书中阐述详略得当,体现了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恰当结合。 本书可供建筑环境与供热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以及供从事供热、通风、空调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钢结构中的轴心受压、受弯和压弯构件,刚架与薄板的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考虑了构件的几何缺陷和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对稳定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有关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内容,介绍了应用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解决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经新修订的美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规范》(ANSl/AISC360--2005)和北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NASAISl 2001)中关于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NASAISl 2004App.1中关于直接强度法的补充规定,同时还介绍了日本《钢结构设计指针》(AU2010)中有关稳定设计的特点。本书各章均编写了较多例题和习题,本次再版时又补充了多种类型算例,这些都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本书是“973”项目子课题“盾构掘进界面失稳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分为4篇。篇从土工工程角度介绍盾构施工的概况;第2篇介绍土力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大变形分析、土力学的控制方程、土体的本构模型、土力学中的稳定性问题、强度理论和渗流理论等;第3篇概述盾构掘进界面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介绍盾构掘进界面的失稳和地表隆沉的数值方法和结果,包括强度折减安全系数法和遗传规划法、考虑刀盘开口面积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以及用于盾构掘进界面的失稳分析的FLAC3D程序fish语句流等;第4篇介绍渗流情况下盾构掘进界面的失稳分析数值方法、垂直条分法,考虑泥浆渗透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实施超前注浆管棚支护的隧道掘进面稳定机理,盾构掘进速度对隧道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等。 本书可作为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