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以新时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与实践探索为题,系统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相关概念、路径和历程,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特点,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体系,并从区、市、省、流域四级层面,分别选择北京市密云区、浙江省丽水市、云南省、新安江流域四个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挑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高水平建立健全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对策和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支持。
《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应用(第2版)》立足于空气洁净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讲理论、授方法、传技巧,内容鲜活,架构新颖,节能理念渗透于字里行间,每个章节都从工程应用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大量案例,分析其设计缺陷并给出改善措施;对一些错误的理念、不切合实际的规定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理念、新观点;列举了制药车间及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2版中增加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并给出设计实例;对单向流与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并给出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用手工彩钢夹芯板建造洁净室的施工技术及方法;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提倡与时
《低碳交通建筑设计》是一本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低碳交通建筑设计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技能。本教材作为《高等学校碳中和城市与低碳建筑设计系列教材》之一,紧密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聚焦交通建筑这一特殊领域,结合建筑学本科生的设计课程特点,深入讲解了低碳设计理念与技术在交通建筑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本教材的特色在于其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构建,通过知识图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清晰理解低碳交通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覆盖了低碳交通建筑的发展背景、基本原则、设计方法,以及数字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低碳TOD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被动式与主动式低碳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低碳建筑设计和性能优化。 教材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低碳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把建筑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我国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较大,要处理、处置好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实现高质量的综合利用是关键。面对各类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我国已开发了大量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技术方案,但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来看,这些处置方案仍需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因此,要大力提倡创新和优化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以*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获得具有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再生产品。 我国早期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与填埋,实际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现阶段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较成熟的手段是将其破碎筛分后形成
雨水径流污染是指降雨产生的雨水径流冲刷城市下垫面,裹挟、溶解下垫面上的污染物,使得雨水径流中携带大量的悬浮物、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目前,雨水径流污染是我国城镇河道黑臭、水体富营养化和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即开始对城镇雨水径流污染开展调查工作,取得了宝贵的检测数据和研究成果,为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雨水径流污染的调查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2010年前,国内部分学者认识到单纯控制点源,即使达到 零排放 水平,仍然不能保证受纳水体水质达标,前瞻性地开展了个别城市的雨水径流污染调查,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危害性有了初步认识。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开展系统雨水径流污染调查的城市
本书跳出城市规划的旧脚本,转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脚本,是一部深刻洞察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之作,也是对当代城市规划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和独到思考,为迈向低碳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建造与智慧建筑综述、智慧建筑的评价标准、智慧建筑的BIM技术应用、大数据和GIS技术建筑应用、智慧建筑的机器人和其他智能设备、智慧建筑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及智慧建筑的集成控制应用等内容。书中对我国当前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讲解和展望。 本书图文并茂,理论与技术应用相得益彰,内容丰富,所讲技术与选取的案例立足施工一线,可借鉴与指导性强,特别适宜建筑行业从事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等相关流程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飞速发展,在建筑上的能耗也不断增加,建筑节能这一领域获得了研究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书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理论基础、建筑屋面结构内的热湿迁移及上人荷载等问题为工程背景,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屋面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并对其宏观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本书通过耐候性实验和COMSOL三维仿真对屋面系统进行多场耦合模拟,从屋面材料的选取到结构设计上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屋面构造形式,这为今后实际屋面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内容为 十四五 建筑业绿色化发展及绿色化改造的研究。建筑业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柱,呈现产业规模大、结构和市场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突破等特点。国家相关政策强调稳定宏观经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这些政策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支持。世界经济遭遇通货膨胀,中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经济呈恢复向好趋势。 建筑业在全球就业人数众多,预计未来基础设施需求大,推动建筑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政府投资增加、基础设施技术进步和低碳环保需求增长等。其高质量发展是从粗放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过程,体现在深入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空间巨大、装配式建筑是重要趋势、BIM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同时,气候变化促使各国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建筑业作为碳排放重
本书里面的很多文章,涉及了我们这门学问的许多本质和核心问题,这本书使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本书涉及的论题,或出于技术规范的编制与执行中的争论,或见于文献和工程实倒中的错漏,或来自课堂答疑及考试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有的放矢,切中关键的。
高兴编著的《城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典型案例》紧扣城市建筑节能(热源、管网、建筑)“三步走”规划主题,就城市既有住宅建筑和大型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途径和改造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针对既有住宅建筑,从技术途径、保温材料技术性能、施工工艺和成本造价三个角度论述了使用国产新型A级防火无机轻质保温材料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优越性,并介绍了实现65%节能围护结构改造的成功案例。 针对大型商业建筑,从空调水系统大温差温度梯级利用技术、空调变风量送风变频控制技术、冷却塔免费制冷技术、空调通风换气系统补风技术、蒸汽凝结水回收再利用技术、高效热交换器新设备、设备系统集成控制技术、LED照明系统应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节能改造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案、成本造价和节能效果,并介绍了节能改造的成功案例。针对集 热管
江亿主编的《中国建筑节能理念思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丛书》汇集了关于建筑节能理念的一些思考。上篇从中国与发达 建筑能耗现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比较出发,综合社会状况、资源与能源条件等诸因素,指出中国很难按照发达 的模式实现我国的建筑节能目标,而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发达 走过的路。中篇则按照北方城镇供暖、住宅节能、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节能及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四个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分别展开论述。下篇收入了四篇专题文章,作为对前述各篇内容的补充。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颁布实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贯彻 节能改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引导既有居住建筑低能耗改造,配合《既有居住建筑低能耗改造技术规程》T/CECS 803-2021的实施,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标准条文技术内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了本书。本书内容根据《既有居住建筑低能耗改造技术规程》,一共分为7章,主要包括:1 绪论,2 诊断评估,3 建筑,4供暖空调,5给水排水,6 电气,7 工程案例,通过完整的问题诊断、技术分析以及案例介绍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既有居住建筑低能耗改造技术及其相关要求。本书适合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李景广主编的《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2015-2017)》本书主要收集了目前在建筑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以及PM2.5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关心和从亊“室內环境与健康”的广大技术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为 行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书中讲述了?分析基础理论;?在空气调节过程、建筑空调系统性能分析以及建筑内人体热舒适评价方面的应用理论;介绍了?分析方法在用于建筑环境调节的各类能源应用系统的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本书可以为建筑、能源供应领域的工程科技工作者在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和选择能源种类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帮助,给他们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和背景材料,为未来建筑事业的发展构建可持续的、合理的能源系统结构,好地优化建筑设计提供依据,以便未来我国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能采取节能、有效的供热供冷技术和措施以及能源应用策略。
这本《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由白润波、孙勇主编,集合了近年来 外建筑领域 的绿色节能材料、技术、施工方法和实例,系统阐述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光明前景。全书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节能技术和相关实例,具体按墙体、幕墙、门窗、屋面、楼地面等分别加以介绍。同时,本书还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体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实例进行了重点叙述和系统讲解。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可供广大从事建筑、建材、城市规划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和使用。
本书共分两篇,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能耗基本现状,城镇居住建筑用能状况,城镇居住建筑用能可持续理念和发展模式探究,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专题讨论,城镇居住建筑相关政策专题讨论, 实践案例。 本书总结了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近些年在建筑节能战略研究领域的成果,对我国建筑能耗现状、节能潜力和主要任务做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对各种节能技术、政策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 随着能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不断增加,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关于建筑能耗现状、节能途径、相关政策机制方面尚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如果不及时澄清,将给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带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