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六章,包括建筑节能检测概述、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测试技术、建筑幕墙、建筑门窗、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建筑现场检测。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检测技术、建筑幕墙及门窗检测技术、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检测技术、节能建筑现场检测技术、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等,同时在附录中给出了一些常用检测项目的检测记录表,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作的检测、生产、施工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学习使用。
本书主要针对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学习者,由实践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建筑技术与建筑结构教学的同济大学曲翠松副教授编写而成。书中由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入手,着重讲解建筑技术对于建筑设计的支撑作用。全书共分七章,包括设计顺应气候、能量、通风、双层立面、中庭、被动式与主动式。各章节中均选取了相应的建筑实例以更好地说明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本书适合建筑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广大建筑从业者阅读与参考。
全书包括三个部分:理念篇、操作篇、案例篇。理念篇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话题引出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战略转型及未来的发展机会,说明低碳技术是房地产企业赢得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低碳社区的开发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操作篇从低碳社区的概念出发,阐述了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低碳社区的选址、投资分析及融资途径、低碳社区的市场定位、规划设计、技术选型、工程建设、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关键要点,并结合实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说明,说读者一目了然。案例篇列举国内外20个具体的低碳社区开发项目,从项目的基本概况、规划设计到低碳技术应用及市场反响,对项目进行深度解读。全书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并且提供了延伸阅读和实际操作的相关资源。本书作者具有2
本书围绕关于营造自然循环型环境规划设计的诸多事项,归纳总结了一些与水环境、资源、能源以及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课题。同时,从实践的角度还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利用水和绿化带动地域再生的自然再生、群落生境营造以及作为要素来使用的水景观设施的相关规划设计事项等方面的优秀案例,以力图启发和普及自然循环型环境设计
材料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建筑中对于材料的呈现也有不同的态度——压抑或是张扬材料的特征,并由此而至对于材料的隐匿或是显现。本书突破了以往仅从材料的结构属性或技术角度出发的研究视角,而是从材料的表面属性和空间角度来进行探讨,对于正统建构理论中对于材料结构属性的过度关注,以及由此而来的材料与空间之间的失衡状态作出了批判性的解读,以期获得空间一材料的同时性呈现并达致它们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作者首先以“本性”和“真实性”为两个关键线索总结了西方至19和20世纪之交的材料研究,然后从材料、“面饰”与空间的关系方面集中考察了森佩尔的建筑理论思想,从而得以区别于结构理性主义,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到材料的表面属性上,建立材料和空间在知觉意义上的联系。接下来,作者分章节对材料的显现、材料的隐匿以及材料的透
本书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工程主体建筑群的结构安装工艺和施工管理的文字、图片资料纪实。《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主体钢结构安装施工和建筑幕墙、金属屋面安装施工的成套工艺,以及这些工艺路线、技术措施在工程中具体实施的真实效果;也包括一体化管理策略在主体钢结构和幕墙、屋面系统两项施工主承包管理中成功实施的具体情况。这些资料集萃还体现了施工人员积极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可供从事建筑结构安装的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在《索结构玻璃幕墙》一书中,彼得·赖斯和休·达顿探讨了一种玻璃应用新方法方面的进展。彼得·赖斯不再认为玻璃是一种惰性材料。在他看来,只要正确应用其对荷载的反应,它的结构特性就会因此而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对位于拉维莱特(La Vilette)的城市科学博物馆的暖房(Serres)的描述,展示了各项工作的细节、设计的原则及所遇到困难等。《索结构玻璃幕墙》也揭示了建筑师通过对建筑艺术不倦的追求以及与工业界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本书版在法国出版五年后,新的版本得到了休·达顿的进一步完善。它表明了拉维莱特项目的成功。本书收入了RFR小组在欧洲和日本的15个工程,RFR小组由彼得·赖斯创建。这些工程充分展示了玻璃应用的新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具有不同设计与技术限制的大体量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爱尔
本书对聚合物混凝土和砂浆,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和砂浆,聚合物纤维、纤维增强材料、聚合物外加剂等各种形式的聚合物的主要性能、聚合物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原理、聚合物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对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员,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和应用单位的工程人员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该《论文选集(1)》主要内容包括:混合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含非石棉混合纤维水泥制品)、混合纤维增强硅酸钙及其制品、GRC制品等;行业现状、发展动向的综述;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标准化与产品质量控制,科学管理以及温石棉纤维与人体健康的研讨(信息)等。基本反映出行业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并展望了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发展前景。
《广义建筑节能(第2版)》立足于广义建筑节能的战略思路。在纵向层面上,探讨了建筑节能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的现《广义建筑节能(第2版)》可供建筑学、建筑节能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材使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被动式太阳房的基本构造与原理、总体设计要则以及热系统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热负荷计算、热平衡分析以及温度预测等;还介绍了被动式太阳房的结构设计以及建筑材料选择和被动式太阳房的施工管理及注意事项;给出了已建成的住宅利用太阳能的设计改造基本原则。本书还利用较大篇幅向读者介绍了国内外的被动式太阳房以及工程实例,以便读者对照参考和使用。 本书适合于对太阳房技术感兴趣的专业人员使用。
《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以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 课题为依托,全书共分九章。*章介绍了公路路域生态工程实施范围和国内外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发展概况;第二章介绍了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章至第八章具体阐述了:边坡与中央分隔带生态设计研究、边坡和中央分隔带植被建植技术研究、乡土植物筛选研究、边坡综合防护技术研究、公路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和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效果评估研究;第九章介绍了典型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案例。《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将科研与具体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其他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借鉴作用。《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可供公路、铁路及相关工程建设行业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设计和施工等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技术的专业书籍,内容包括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文中对上述相关知识及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与验收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方式和施工方法等,此外,也简单介绍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书适合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节能建材产品的科研、生产、销售企业,建设、规划、设计、监理等单位,以及建筑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介绍了节能材料、建筑构件及建筑物实体等节能检测的原理、主要设备、检测技术,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检测的基础知识、建筑节能中基本参数的检测、建筑材料导热性能的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检测、建筑物实体的节能检测、供热(供冷)系统的检测以及检测设备的选用、标定等。 本书在考虑取材的深度和广度时,主要着眼于以实际操作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突出实际应用。同时,为了适应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及检测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反映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及应用成果,本书尽可能地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和新出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
《建设工程环保节能法规及应用》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介绍了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法律体系、基本原则;梳理和解读了环保节能的基本制度: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施工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绿色建筑与节约能源、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并结合建设工程环境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解决思路,有力地促进了法规与实务的结合。本书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园林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建设法规教学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绿色建筑工程师、建筑节能工程师等资格考试与培训的参考书。
本书立足于空气洁净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讲理论、授方法、传技巧,内容鲜活,架构新颖,节能理念渗透于字里行间,每个章节都从工程应用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大量案例,分析其设计缺陷并给出改善措施;对一些错误的理念、不切合实际的规定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理念、新观点;列举了制药车间及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2版中增加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并给出设计实例;对单向流与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并给出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用手工彩钢夹芯板建造洁净室的施工技术及方法;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提倡与时俱进并给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及方法;
本书在对国内外公共建筑节能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和能耗调查结果分析,给出了我国既有建筑的能耗特点,并结合108个无成本/低成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既有建筑节能诊断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诊断方法,后简单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与特点。 全书共分五章,对既有建筑的节能诊断与改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既有建筑的能耗特点、节能型物业管理、节能诊断方法和步骤、无成本/低成本节能措施与改造实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 本书适用于从事建筑节能的科研工作人员、设计工程师、施工工程师、房地产工程师、系统运行与管理工程师、政府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高校教师与学生等。
本书从生态建筑的原理和基本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生态建筑的基础、概论、场地分析、场地设计、仿生设计、生态建筑技术、生态建筑的实践与评价,并且在附录中介绍了气候分析的工具与方法,是一本内容全面的建筑学专业教科书,同时改版后,教材内容更新,知识点更精炼。
本书精选了全球23个优秀的绿色节能建筑,涵盖了多种气候条件和建筑类型,可以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借鉴。这些优秀绿色建筑采用的节能措施包括经过优化设计的传统技术,如被动式采暖、节能窗、遮阳、生态框架、自然采光和通风等;也包括许多新的技术,如风力涡轮发电、江水源供热/制冷、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蓄冰系统、地源热泵、热电联产、能源管理等。本书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参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内容涵盖从典型示范项目推广到城市级大范围节能改造,可为我国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提出科学建议。通过唐山、乌鲁木齐等北方地区4个城市和北京地区既有农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示范,总结了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政策和管理经验,可为在全国广泛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基础数据的调查提供参考,为全国大规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的意义,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既有居住建筑调查方法,综合改造节能潜力及经济性分析,节能改造技术措施,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本书可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建筑热工、暖通空调技术人员、建筑节能相关工作人员及高校师生参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由刘月莉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重要的内涵。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耦合交错,故建筑节能工程实践离不开理论(软件)的正确指导;而理论的任何瑕疵可能误导建筑节能工作方向,使建筑节能实践产生困惑。本书从宏观、中观、细观层次介绍了对建筑能耗的感性认识,归纳了对建筑能耗的理性认识,回顾了建筑能耗理论的发展演进过程,分析了在现有理论指导下的建筑节能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争议性问题。以此为基础,作者首次阐释了建筑能耗基因概念的内涵,构建了建筑能耗基因理论,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建筑能耗动态模拟预测方法,并从各种角度对该理论体系进行了广泛的验证。本书创造性地把微观到宏观的基因分析方法和节能基因图谱重要理念引入建筑节能领域,对于拓展学术研究思路、揭开理论(软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神秘感、拨开建筑节能的重重迷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