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由张敏、戴志军、吴文挺和燕亚菲负责策划、构思。张敏、米婕负责资料收集、内容编写、实验操作和统稿校稿。谢天一、赵永生、杨可欣、吴航星和陆迪文参与了部分实验操作和资料整理等工作。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E0121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128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21PJC096)、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3LSDMIS04)和上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本书应用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控制测量、测量误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测设的基本工作、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园林工程测量、架空输电线路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房产测量、现代测量仪器的应用等。 本书可以作为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工民建、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房地产工程、园林绿化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近年推出的沉井、沉箱新工法(重点是低成本无人自动化工法),新技术(信息化遥控施工监测技术)及大量工程实例。全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一个“新”字。本书对大型桥梁基础、都市立交地下道、盾构和顶管隧道工作井、永久通风井、超高建筑物基础、港口基础、护堤基础、水闸基础、集装箱码头、船坞、地下坝、地下河、地下电站、地下油罐、地下气罐、地下蓄水池、防空洞、地下垃圾场、大型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冶金高炉及重型设备基础等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均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上述行业广大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及高校广大师生的业务参考书。
本手册共分8篇33章,其中篇主要从总体上介绍我国近十五年桩基的*进展,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我国桩基础的发展。第二篇桩基工程理论,主要介绍国内外桩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第三篇桩基工程勘察与设计,介绍桩基工程勘察要点、设计原则、概念设计、变刚度调平设计、动力机器桩基础设计、桩基础的抗震设计以及目前常用的桩基设计软件。第四篇特殊桩基设计,包括近几年出现的组合桩、超长桩、灌注桩后注浆、筒桩、槽壁桩,以及桩在公路、铁路上的应用。第五篇桩基施工,介绍了各种施工工艺,特别指出各种工艺的施工控制要点,便于指导施工和监理工程师监理。第六篇桩基检测,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桩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第七篇港口工程桩基技术规定,介绍了港口工程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点;第八篇主要介绍了铁路工程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技
《建筑挖填方边坡工程评价与计算》综合分析了建筑挖填方边坡工程的特点,分别对瑞典条分法、简化毕肖普法、传递系数法(含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萨尔玛法(考虑透水介质和不透水介质的两类算法)等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有限追踪法与单纯形优化算法耦合的潜在滑动面高效搜索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险滑动面的搜索效率。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算法合理、功能实用、界面友好、运算效率高、评价结果可靠的计算机软件,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与验证。
《土木工程测量》分4个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第1—6章)为工程测量基础理论和测量仪器的认知使用,主要介绍测量学科特点和工作原则,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和检校以及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第7~9章)为地形测量,主要介绍小区域控制测量等。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的项目案例,系统阐述了现代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的控制原理、控制程序和控制流程。 全书共分十五章,系统介绍了项目管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工程公司及总承包项目组织结构,并对总承包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控制,各过程中的启动、策划、实施、控制和收尾子过程,项目目标控制要素(进度、质量、费用、HSE)和项目管理控制要素(综合、合同、范围、资源、信息、沟通、风险、变更)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书可供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医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从事项目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和实施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针对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所遇到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以深圳地铁12号线为例,阐述了盾构施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盾构选型设计阶段对关键参数进行论证;针对双模盾构的不同施工模式进行参数设置、施工预测、施工参数优化以及模式快速转换技术研究;针对岩石地层盾构施工渣土研究渣土再利用技术。结合双模盾构及同工区复合盾构的施工过程研究施工模式、盾构类型对盾构施工效果影响。本书全面解决双模盾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一整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双模盾构隧道建造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盾构选型及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