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知识,内容共分10个项目,包括:绪论,地下工程的常用类型,明挖法施工,暗挖法施工,沉井、沉箱和沉管法施工,其他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地下工程防水,地下工程施工监测,地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以及地下工程风险控制。在各项目内容中除介绍了地下工程的类型和施工方法,以及与地下工程的防水、监测以外,还探讨了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引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分析,内容编排新颖,重视实用性,可读性强。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的地下工程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岩土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与隧道工程、市政建设工程、矿山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审图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全书分为14章及附录1-3,内容包括中央空调设计方法、设计软件、设计文件、设计规范、施工方法、审图要点、节能措施、消防处理、设备选型、负荷计算以及中央空调工程中常见错误等内容。本书的大特色是突出实用性、全面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充分反映了中央空调设计、施工、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用情况。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或培训教材,也可广泛适用于从事中央空调或建筑设备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维护等人员阅读与使用,还可以作为中央空调产品设计、制造的生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管道工程识图教材》是为适应管道安装对识图的需要,解决管道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管道工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师生工作和实践中看图难的问题,在原《管道工识图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力修改,结合新标准及作者在管道施工和教学培训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体会而编写。 全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管道工程施工图识读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全书简明实用,共分九章。章介绍识图的基本知识;第二章至第四章阐述管道单线和双线图、管道剖面图、管道轴测图的简单画法及识读;第五章和第六章介绍管道和建筑施工图基本知识;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叙述给水、排水、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和化工工艺等管道施工图的识读。 《管道工程识图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相关专业教材,以及管道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项目经理的企业岗位
本手册主要由施工准备、沟槽、混凝土排水管道、化学管材排水管道、排水检查井与雨水口、顶管施工、给水管道和热力管道组成。 本手册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规定了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力求安全可靠、合理适用、标准统一、技术先进,满足施工需求。
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对输水管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高分子材料管道具有造价低、自重轻、耐腐蚀、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长距离输水工程中,截至目前我国输水管道中已有35%左右的金属管道被有机材料管道所代替,常见的有HDPE管、PVC管、PE管、PP管等。这些有机高分子管道的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黏弹性特征,需要综合弹性和黏性力学行为,对输水管道瞬变流开展研究,但目前研究者多对钢管等金属管道(弹性材料)进行水力过渡过程的研究,对于有机高分子黏弹性输水管道瞬变流激励性响应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本书以黏弹性管道有机玻璃管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数值等方法探讨产生的水锤效应,以期为同仁开展相关研究作参考。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综述水锤效应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路线。第2章阐述水锤效应的
本书聚焦建筑中地热能利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我国典型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冷热负荷变化规律及特性,论证了建筑动态负荷变化是影响地源热泵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本书还重点介绍了以闭式循环埋管为主的各类地源热泵系统,包括竖直地埋管、水平地埋管、桩埋管、比较常见的复合式以及中深层地埋管五类地源热泵系统,阐述了各系统的基本原理、地下传热模型、系统设计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还介绍了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以及典型的地源热泵应用案例。本书注重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建筑中地热能利用的关键理论与核心技术,希望能够推动地热能在建筑能源领域的规模化、高效化利用。 本书可为从事建筑中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发人员与工程师提供技术研究及工程设计指导,也可作为科研单位和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
本书从两大章节来讨论建筑现象学,章为场所:建筑的场所与生活的世界,第二章为建筑:建筑知觉与生活体验。建筑现象学重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场所、空间和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生经验由实在的环境中的生活故事来构成,过去的生活经历在人生旅程中成为浓缩的片段记忆。
燃气检测技术是衡量城市燃气质量、评价燃气具产品功能、保证燃气具产品安全、促进燃气事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关键性科学技术。本书包括燃气检测基本理论、检测方法、仪器仪表性能、故障评估、误差分析、检测数字化、燃气具合格产品简易判断方法等内容,是一部集理论、实践、标准于一体的工具书。全书共16章,其中以热工测量为基础,介绍了检测燃气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流量、热值、密度、成分及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燃气具产品方面,包括了各种民用、商用及输配用燃气具产品的技术特性、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节能减排及环保性等方面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强调了燃气具的适应性、燃气互换性,以及试验用燃气配气方法与系统。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介绍了检测技术数字化和燃气具产品寿命评估,并梳理了当前燃气具产品
本书依据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电气工程中常用公式及数据。本书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常用计算公式、供配电常用计算公式、电气设备常用计算公式、建筑照明常用计算公式、民用建筑物防雷常用计算公式、接地接零常用计算公式。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可供电气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学习查阅。
本书是一本以建筑工程防水和保温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清单计价、施工工法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性书籍。介绍的内容包括常用的建筑防水和保温材料;屋面、地下、室内、外墙、盾构法隧道等工程部位的防水设计和保温方法;防水混凝土、砂浆、卷材、板(毽)涂料、密封材料、瓦和金属型材的施工步骤、条件、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宴施、质量要求、检验和验收;防水工程量和防水材料用量计算、防水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和防水工程造价;防水施工工法的编写等。
本书以中国城镇供热协会2017年起启动的供热企业会员单位统计工作中获得的企业基础信息、经营信息、能耗水平等内容为基础,协会对所有统计数据重新整理分析后得出供热行业整体情况信息。本书内容根据2020-2021供暖季的企业统计数据分析整理,一部分数据以2017-2018、2018-2019、2019-2020、2020-2021四个供暖季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包括我国城镇供热行业概况、行业经营数据、各地重要运营指标、行业能耗水平、企业能效 经验介绍等内容,为我国供热系统技术机制体制改革、供热行业制定发展方向、供热企业创新发展等提供参考资料。
燃气检测技术是衡量城市燃气质量、评价燃气用具功能、保证燃气用具安全、促进燃气事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关键性科学方法。本手册包括燃气检测基本理论、检测方法、仪器仪表性能、误差分析、检测标准等内容,是一部集理论、实践、标准于一体的工具书。全书共l5章,其中以热工测量为基础,介绍了检测燃气温度、压力、流速、热值、密度、成分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燃气用具方面,包括了各种民用、商用及工业用燃气用具的技术特性、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节能减排及环保性等方面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强调了燃具适应性、燃气互换性,以及燃气分类标准对燃具的检测要求,同时附加了颁布的标准。在新技术方面,了西方调压器通用流量计算公式,介绍了三维激光流速仪、热像仪、连续配气等先进设备。 本书是燃气检测单位的基本
本书是一本以建筑工程防水和保温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清单计价、施工工法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性书籍。介绍的内容包括常用的建筑防水和保温材料;屋面、地下、室内、外墙、盾构法隧道等工程部位的防水设计和保温方法;防水混凝土、砂浆、卷材、板(毽)涂料、密封材料、瓦和金属型材的施工步骤、条件、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宴施、质量要求、检验和验收;防水工程量和防水材料用量计算、防水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和防水工程造价;防水施工工法的编写等。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河北吴天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温管厂、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天津市宇刚保温建材有限公司、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天津津能管业有限公司、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金麟、白冬军、杨健、贾丽华、周曰从、张建兴、刘瑾、丛树界、叶连基、闫必行、邱华伟、江彪、于桂霞、郑中胜、牛三冲、张金玲、周抗冰、吴江、胡全喜、冯文亮、高雪、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