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的产业逆袭/“区域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案例”系列丛书》聚焦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与创新所面临的困境,立足中小城市特有的城市特点,对中小城市的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发展机遇,分别给予深度剖析和路径建议。书中不仅分析了中小城市所面临的产业困境与产业机遇,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由于中小城市自身规模所带来的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中小城市的产业逆袭/“区域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案例”系列丛书》涵盖了中小城市“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机遇”“产业启动初始动力”三方面内容,对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普遍性的指导借鉴意义。
《区位特性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城市经济学的城市竞价理论作为基础,结合生态学派等的主要观点,将区位特性分为了经济特性和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从而系统解释了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并按照这个机理从不同主体的行为出发分析解决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问题的途径。具体来讲,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以往的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地理学或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一般性的影响因素或描述居住空间结构的形态。《区位特性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则是从城市经济学的微观机理的视角出发,在城市竞价理论基础上,对住房市场均衡、土地市场均衡以及各行为主体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位的社会特性,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形成机理。 第二,在对居住选址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以往的研
《城中村的改造》在总结外相关理论、分析各主要城市城中村现状及改造思路的基础上,侧重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形成机制,认为城中村改造的前提是土地改制,并提出了城中村土地和房屋改制的具体政策构架;阐述并运用土地资产经营理论,得出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自下而上”以村为主体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并对广州市一个城中村的改造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充分运用现代地籍技术和方法,对广州城中村土地利用现状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城中村的改造》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关注和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城中村的村民和村干部具有的指导意义,对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也具有的参考价值。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所必需的技术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相结合的应用典范——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为主要案例,系统地总结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建设流程,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性、创新性和适用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特点在于更侧重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践,致力于总结先进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经验,为其他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者提供成功经验。
景观设计概念的形成及景观设计研究的发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现代景观设计学起源于美国。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并在全美四年制的LA理学学士学位.正式确立了其现代学科的地位。这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非常合平时代发展的实践性学科。 景观设计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职业,设计师必须对土地和户外空间进行艺术和科学两方面的综合分析,再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管理及维护,它的设计范围涉及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的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它与其他的规划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建筑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具有特色功能的建筑物,如住宅、写字楼、学校和工厂:市政工程师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如道路、桥梁等的设计.城市规划师则为整个城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所必需的技术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相结合的应用典范——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为主要案例,系统地总结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建设流程,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性、创新性和适用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特点在于更侧重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践,致力于总结先进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经验,为其他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者提供成功经验。
《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运用健康促进理论,阐述了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和方法,总结了健康促进理论在各类健康场所建设中运用的成功经验,剖析了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应对措施,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上海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模式模型。参与《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撰写的人员都是多年从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城市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全书汇集了他们对建设健康城市的切身体验及见解。相信,该书会对其他正在或将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活动的城市有所帮助和启迪。
经典语句…………Ⅰ 序言…………Ⅸ 译者序…………XIII 引言 I1.自给自足…………003 I2.城市…………009 I3.网络…………019 自给自足的城市 1.住宅(1~10)…………043 2.楼宇(100)…………065 3.城市街区(1 000)…………087 4.社区(10 000~100 000)…………109 5.公共空间…………127 6.城市(1 000 000)…………151 7. 大都会(10 000 000)…………179 结语 从大城市到超级栖息地…………203 致谢…………209 参考文献…………211 后记 新常态下反观城市发展…………219
马立艳主编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概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规划与布置、水力学基础知识、给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计算及优化设计、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计算、给水排水管道材料与附件及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规范,结合工科教学特点,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的自学参考书。
本《指南》所提出的“交通设计”概念非同以往的“交通工程设计”或“交通设施设计”,试图面向广大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部门的技术和业务人员,提出一套以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安全为目标,系统性很强的交通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面向交通设计的资料收集、调查与分析;交通通行空间设计;交通控制信号配时设计;交通设计方案评价等;最后还归纳给出了在部分城市取得成功实践的范例集,为活用本《指南》提供了实例。该《指南》不公可为方兴未艾的“畅通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还可以为改变我国以往的交通设施建设“土木工程化”倾向发挥作用。对于广大的“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设计”的学习与研究者同样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本书可作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单位的技术和业
《中小城市的产业逆袭/“区域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案例”系列丛书》聚焦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与创新所面临的困境,立足中小城市特有的城市特点,对中小城市的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发展机遇,分别给予深度剖析和路径建议。书中不仅分析了中小城市所面临的产业困境与产业机遇,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由于中小城市自身规模所带来的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中小城市的产业逆袭/“区域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案例”系列丛书》涵盖了中小城市“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机遇”“产业启动初始动力”三方面内容,对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普遍性的指导借鉴意义。
《城市管理学》在这次再版中,内容做了补充,结构做了优化,文字叙述力求更精练,特别注重吸收了教材使用中读者和同行们提出的合理建议。具体讲本次修改主要突出了一下几个方面:、强化了城市管理学教材的实用性,注重科学理论与城市管理实践的结合,并在每一章之后增加了相关的典型性的阅读资料。第二、教材补充了城市化发展的内容和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历史表明:城市化高潮时期就是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时期。而中国城市化高潮却遇到了土地供给的刚性约束,这是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如何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过程中顺利度过城市化阶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城市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城市发展,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管理才会受到重视。城市管理受到重视,才会有城市管理学诞生的土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