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不仅再现和记录了艺术家们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课堂教学的精彩现场、同学们的创作过程,而且还可以看到诸位本身为杰出艺术家教师们的历年艺术创作流变。结合他们教学过程的点滴,我们感受到艺术和设计的错位与渗透。另外在书的最后《十点的第十》部分,可以了解到艺术承传课题策划的背景、书籍《越位》的编辑、设计的过程。体会课题小组成员继续承传第十工作室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精神,进而做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成果的日日夜夜。
《真空设计手册》是兰州物理研究所在《真空设计手册》第2版(1991年)的基础上,经修改并增添了大量内容的新版本。手册共16章,内容丰富,囊括了从低真空到极高真空领域的各个方面:真空物理、真空系统设计、真空获得、真空阀门、真空密封、真空测量、真空材料、真空检漏、真空工艺、真空工业新产品、真空应用及真空工程实例。其中极高真空、真空装置自动控制、航天器用材料质量损失、干式真空泵均为第2版没有的新内容。附录中还提供了大量技术数据、相关真空标准目录及主要真空厂所简介,进一步丰富了手册内容。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作为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中坚,原研哉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日本设计的精髓。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不落陈规的清新,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断被发现和拓展。作者亲自重新精心汇编多篇内容,大幅延伸、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以专业的面貌结集成册。大陆简体版收录:北京前门再造计划视觉系统提案新增内容:RE-DESIGN[建
2011年,适逢苹果公司成立35周年,德国汉堡艺术与工艺美术博物馆针对苹果设计举办展览,呈现苹果令人惊艳的设计语汇与设计法则。这是首次以博物馆的视野,检视苹果这家科技公司的设计产品演进,并从工业设计史、营销管理、社会文化等面向,探讨苹果设计的内涵与价值。德国设计学者也特别撰文剖析百灵设计与设计师迪特.拉姆斯,对苹果设计的影响与启发。 《苹果设计:i设计魅力全解剖》完整收录了自1997年,乔纳森.艾夫接管苹果设计部门后所开发的苹果产品。从iMacG3扭转公司营运、掀起产品设计革命,到让全世界消费者引颈期盼的一代代新产品,艾夫和他团队设计的所有产品首次被集结起来。 除了1997-2011年全系列的Mac、iPod、iPhone与iPad之外,《苹果设计:i设计魅力全解剖》还包含Apple工业设计团队所设计的各种周边产品,从AirPort、屏幕、键
姚民义、姚婷、唐鼎编著的《新的包豪斯理想》较为系统地描述了包豪斯教育思想产生、发展及在德国、美国发扬光大的历史过程。首先是由德意志制造联盟奠定了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工业设计原则,然后是包豪斯成为了现代主义设计的集大成者,并经由美国而把包豪斯思想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靠前范围传播开来。其中,格罗皮乌斯、密斯、纳吉、阿尔伯斯等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乌尔姆造型学院的科学与系统设计方法,从而影响了世界各国工业设计的面貌,直到21世纪初。本书既可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设计历史的参考资料,也适合于设计人员和爱好者阅读。
《广告设计》特色:1.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章节以课程形式进行,每一章节为一课,每一课分成若干讲。2.《广告设计》为经验丰富的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阅读。3.《广告设计》以大量的市场案例和获奖作品对内文做充分的解释,理论结合实际,既可学懂理论知识,又可参照案例进行实践理解。4.每一课都留有思考题和教学小结供复习和重点提示用,方便学习与思考。5.《广告设计》专门列出外作品点评以及学生获奖作业点评作为一个课程,使读者可以分享社会广告成果,并比较广告创意的优劣。《广告设计》课程从广告创意的概念开始,进而强调创造性思维在广告中的地位和意义,着重阐述广告创意的内涵、步骤、原则、表现方法和具体的广告作品元素,依据国情客观分析影响广告创意的因素。为达到表述清晰的目的,书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高度重视创新性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从事此专业设计人员在具备创新性思维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很多相关的能力,比如说二维手绘草图表现、三维模型制作、产品结构合理性推敲以及市场缺口洞悉等等。《草图笔记:工业设计手绘创意表达教程》主要是针对其中设计工作中手绘草图表达这一模块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介绍。
《感性·设计》共分八章介绍感性设计在实际中的运用,具体为:章概论;第二章感性意象;第三章产品设计元素;第四章感性微分法;第五章产品感性设计的统计分析模型;第六章产品感性设计的非线性模型;第七章产品感性设计系统;第八章感性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
“中国红”系列图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记录和梳理,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其所关注的100个文化专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极富中国特色。它们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系列图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四海宾朋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国文化之美。
本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参考书,旨在通过简单的百科式构架和丰富直观的图片资料来帮助初学者接触、理解和掌握德国设计的发展历程、核心思想、基本要素及社会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重点包括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汽车设计,以及图案和时装设计。本书以图片形式介绍了德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代表作品;以编年体形式介绍了德国设计从1871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释了每个阶段的风格、特点;详细介绍了德国的品牌、设计公司、产品制造公司、设计学校、设计师及设计团体;介绍了相关企业、学校的地址;最后着重介绍了书中提及但未详细介绍的企业的历史、设计师的生平以及设计奖的由来。书中的黑体字名字和概念可以参阅索引。 本书可供从事或学习工业及产品设计、传播设计、环境设计、影视技术的专业工作者或相关
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很入神地描绘了自已园林生活的丰富: 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 ——刘天华 本书作者巧妙借助中国古典文学理论,选取十二个最重要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勾勒出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安身之道。本书第四章到第八章,是关于古代造园艺术的法、韵、情、趣,谈的都是园林艺术文化含意上的妙处。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即色彩概述和基本色配色图解。色彩的概述部分,详细讲解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包括色彩基本原理、色彩的范畴、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环和色立体、色彩混合、色彩与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及设计中色彩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在基本色配色图解部分,详细讲解了色相区域中的基本色,根据各个基本色的色彩特点,提供了基本色的三色和五色配色方案、并将配色方案应用在图案中的效果展示给读者,使配色效果清晰明确。书中同时提供了多个与配色方案相对应的图案和设计实例,帮助读者分析和掌握配色方案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技巧。 本书是平衡面设计、造型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工艺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配色参考手册,也是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配色设计工具书。
《设计趋势报告》,本书内容提要:运用趋势=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通过研究趋势制造者,就能在很多生活领域潮流。设计趋势报告正包含了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对这些创新者的长期洞察及分析,并尝试建立一种设计方法:如何从不同的产品门类中寻找和借鉴新的设计元素。当中有威力强大、有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大趋势,也有一些零星出现、正逐渐变为主流的小趋势。本书所展示了作者常年跟踪研究的十多类设计趋势,无论对于设计行业还是企业的相关人员,都具有较为实践的参考作用。
本书意在经由小说,抽析其中反映之生活与建筑空间的契合关系,乃“自中国古籍中整理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资料的一个开端”(汉宝德语)。作者选取《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与大观园为研究对象,竭泽而渔地搜集小说文本中的片语只言,加以分析、考订、组合,如拼七巧板般,重建荣、宁二府与大观园的建筑风貌,绘出其配置图。并将之与书中贾氏大家族的生活实态加以比照,将静态的建筑配置还原为动态的生活空间,由此寻绎其机能与象征意义:荣、宁二府的建筑空问处处显示着大家族生活的位分和秩序,大观园内自由多变而优美诗意的空问则对应着“随情适性”的生活方式……书中的分析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建筑史的认识,更启发读者对曹雪芹的美学观念剐创作才情有更深入的体认。
《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是一本有关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论文集,但作者并不限于建筑园林专业,而多是外历史文化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中多位是三联的老作者,如柯律格、包华石、汪跃进等。全书有选择性地收入了他们的相关论文12篇,从艺术、文学、建筑、考古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面貌。
“二维设计基础”包含了原“构成”中“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但从时代意义上进行了知识更新,以全新的思路针对二维范围内形态、色彩、材质的多样化表现手段与创造能力进行训练,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辅以针对性案例练习,具有实用性、国际性。《二维设计基础》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设计院校师生的欢迎。在教学实践中,王雪青、郑美京教授也在不断地完善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在本教材中。
本书从整体的企业识别(CI)设计理念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个组成部分;并以VI为核心内容,对VI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领悟VI设计。本书通过大量篇幅以及直观的经典案例,解析VI设计系统中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各个设计项目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手法,全方位探究VI设计的核心要义、成功经验,引导读者建立并提升VI设计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本书知识结构合理、图文案例鲜活、体系完整、深入浅出,不仅适合各大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用书,也可以为从事VI策划设计工作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