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共分8章,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基础应具备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承载力和刚度、地基不得出现失稳、地基基础沉降变形不得影响上部结构功能和正常使用的功能;基坑支护应具有防止基坑开挖危害周边环境和保证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功能;边坡支挡、坡面防护等应具有防止边坡开挖危害周边环境安全的功能等。2.规定了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基本要求。3.规定了地基基础的设计工作年限、地基基础设计两种极限状态的作用组合和抗力条件、地基基础的耐久性、支护(挡)结构安全等级的要求。4.规定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和工程监测要求。5.对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建设场地,规定了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防治措施的要求。6.规定了地下水工程水污染控制的要求。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建筑工程抗震措施;6.市政工程抗震措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55002 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控制;5.场地设计;6.建筑物设计;7.室内环境;8.建筑设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 50352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所规定的隔震设计方法体系有很强的革新性,发展并确立了以 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直接设计法 中震设计法 和新一代隔震设计反应谱为代表性内容的方法体系,隔震技术目前在各地高层、超高层、公共建筑等推广使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隔标》的总则解说、基本规定解说、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解说、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解说、多层与高层建筑隔震设计解说、大跨屋盖结构隔震设计解说、多层砌体建筑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建筑隔震设计解说、核电厂建筑隔震设计解说、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解说、村镇民居建筑隔震设计解说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作用类别与等级的划分、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材料与构造的基本要求、不同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方法、后张法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要求。
《11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应用详解与实例》一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建筑制图基本规定、板式楼梯的介绍和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制图及识图等。
为了在高耸结构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钢及钢筋混凝土高耸结构,包括广播电视塔、旅游观光塔、通信塔、导航塔、输电高塔、石油化工塔、大气监测塔、烟囱、排气塔、水塔、矿井架、嘹望塔、风力发电塔等的设计。 高耸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制作、防护、运输、现场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和维护保养等问题。 高耸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是根据全联房地产商会编制计划的要求,由全联房地产会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养老服务设施专委会、北京蓬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厦门万安智能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共分8章和5个附录,依次为总则、术语和引用标准、基本规定、环境与设施、场地、建筑设计、智能化系统、运营与服务的评定。本标准由全联房地产商会发布,由全联房地产商会标准技术委员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为保障砌体结构工程质量和安全,落实节能、节地和推广新型砌体材料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提高砌体结构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规范。砌体结构工程必须执行本规范。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策划;5.项目决策阶段的咨询服务;6.勘察设计阶段的咨询服务;7.招标采购阶段的咨询服务;8.工程施工阶段的咨询服务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基本规定;3 材料;4 焊接节点构造;5 焊接工艺评定;6 焊接工艺;7 焊接质量检查;8 焊接补强与加固;9 焊工考试。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3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119号)的要求,为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榫卯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范榫卯空心砌块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本规程结合我国榫卯空心砌块的研究、生产、工程设计和使用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相关标准,在专家论证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T/CECS 477-2017 榫卯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和砌体的结构设计计算指标、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设计、结构设计、构造要求、施工、工程验收等。
四川省城市道路预制拼装挡土墙技术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4111—199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4111—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更名为《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第3章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尺寸测量的取值方法(1997版2.2.1、2.2.2;本版4.2.1、4.2.2)。 ——增加和完善了抗压强度试验具体步骤要求、试件找平和粘结材料的内容和要求(本版附录A);增加了不规则尺寸和形状特殊混凝土块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本版附录B)。 ——修改了块体密度和空心率试验、含水率、吸水率和相对含水率试验的试验步骤(1997版5、6;本版第7、8章)。 ——碳化系数试验方法中统一了碳化试验设备,规定了碳化试验箱箱内的环境条件和试验周期(1
为了在高耸结构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钢及钢筋混凝土高耸结构,包括广播电视塔、旅游观光塔、通信塔、导航塔、输电高塔、石油化工塔、大气监测塔、烟囱、排气塔、水塔、矿井架、嘹望塔、风力发电塔等的设计。 高耸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制作、防护、运输、现场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和维护保养等问题。 高耸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多维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美建建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福建鑫晟钢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昶、刘迎春、陈友泉、吴明超、杨强跃、郭剑云、刘承宗、林白冬、陈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