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批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7-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系根据建设部建标[2008] 6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2004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查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 大震 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本次修订,考虑到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按照 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的要求
本工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调整内容:由原来的3章增加调整到7章;增加第2章 术语和符号 、第3章 基本规定 、第5章 接头设计 ;原来的第二章 连接设计 调整为第4章,原来第三章 施工及验收 调整为第6章 施工 和第7章 施工质量验收 ;2.增加孔型系数,引入标准孔、大圆孔和槽孔概念;3.增加涂层摩擦面及其抗滑移系数;4.增加受拉连接和端板连接接头,并提出杠杆力计算方法;5.增加栓焊并用连接接头;6.增加转角法施工和检验;7.细化和明确高强度螺栓连接分项工程检验批。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要求;4.设计;5.施工;6.检验与验收。
本书适用于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高度不大于100m,采用满粘法施工的外墙饰面砖工程的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索体与锚具;设计与分析;节点设计与构造;制作、安装及验收等,包括了索结构的定义、索结构形式、计算模型、索和锚具的材料及性能、各类节点的设计与构造要求、制作安装与验收。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基地和总平面;5. 建筑设计;6. 建筑设备。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XX年X月X日实施。原行业标准《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87(试行)同时废止。(缺公告,实施日期待定)
本书共分4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图例、图样画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调整了线宽组合;2.增加了需要索引的符号图样;3.增加或修改了图例。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73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CSI住宅是针对当前我国住宅建设方式造成的住宅寿命短、耗能大、质量通病严重和二次装修浪费等问题,确立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住宅产业化特色的住宅建筑体系。本导则结合我国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广泛征求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改,现主要内容有:总则、CSI住宅设计、CSI住宅部品技术、CSI住宅施工、CSI住宅维修与管理、CSI住宅质量与评定、术语和用词说明等。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施工、检查与验收等。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河海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邮编:210098)。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载体桩设计;5载体桩复合地基设计;6施工;7验收。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11月1日实施。原《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同时废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人力资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混凝土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 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能迅速、科学、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国务院有关条例,使受地震灾害建筑在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鉴定与加固过程中,做到科学有序、技术可行、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制定《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的紧急任务。 本指南主要内容为:1总则;2基本规定;3地震灾后建筑应急评估;4地震受损建筑应急处理;5恢复重建阶段结构可靠性与抗震性能鉴定;6恢复重建阶段结构承载与抗震加固;以及附录A:各种类型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附录8:民族地区传统建筑加固设计要点。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基本设计规定、结构设计、构造要求、施工、验收。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文的要求。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组织,具体由清华大学编制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认真总结了国内从事建筑声学工作的有关单位多年实践的经验及可行的测量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厅堂进行了一定的对比试验,并参考了国际标 准化组织IS0 3382《声学一会堂中混响时间的测量》等有关资料。提出了规范初稿,广泛地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后经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 在本规范的施行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我校,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及抗震设防烈度小于等于8度地区采用高喷搅拌法形成的建(构)筑物低承台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2014-10-01实施。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方木和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的防护,木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附录。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工程设计;6.制作安装;7.质量与验收。本规程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89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设计的基本规定;2.结构计算;3.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4.制作与安装。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十一个附录。其中设计部分六章,施工部分四章,验收部分一章。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板、柱、板柱节点、抗侧力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升板结构工程的质量标准与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 gb 50901-2013》由本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