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7、《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GB/T 12212-2012、《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等标准编写,主要介绍了钢结构工程识图基础知识、建筑钢材类型、钢结构连接材料与方法、钢结构工程施工图识图综述、建筑钢结构工程图识图诀窍、钢结构工程识图实例。本书详细讲解了近期新制图标准、识图方法、步骤与诀窍,并配有丰富的识图实例,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强、内容简明实用、重点突出等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工作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各高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以粗糙结构面剪切试验与模型研究为研究内容,设计岩石结构面粗糙度参数的研究、结构面剪切强度的研究、及鞥偶棉剪切刚度的研究、结构面剪切变形的研究。解释了结构面剪切性质与形貌粗糙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剪切物理过程。
本书主要针对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根据作者多年的设计及审图工作实践,对审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给出审图依据,提出审图建议。 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介绍有大量审图案例,均源自设计和审查工作线的实际工程,可供读者参考。
由于现代运输方式的多元化,目前世界范围内许多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弱化,运河出现了诸如水体被污染、空间被挤占、历史遗存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问题。因此,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运河区域的振兴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美国是开展这一方面探索较早的国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也有许多类似的线性遗产区域,但相关理论研究十分缺乏。 龚道德著的《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研究》以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现场调研、理论梳理、归纳、图表分析、推理,以及实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部分即绪论,主要阐述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框架,以及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作为本书的
本系列丛书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在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有关要求,制定简洁明了、要求明确的实施细则,帮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认真执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将工程质量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员工,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根据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具体要求,统筹考虑专业、篇幅安排,共分为9个分册。
本系列丛书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在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有关要求,制定简洁明了、要求明确的实施细则,帮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认真执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将工程质量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员工,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根据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具体要求,统筹考虑专业、篇幅安排,共分为9个分册。
本系列丛书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在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有关要求,制定简洁明了、要求明确的实施细则,帮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认真执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将工程质量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员工,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根据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具体要求,统筹考虑专业、篇幅安排,共分为9个分册。
旅游规划与设计本期主题为“美食旅游”,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城市旅游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共约15篇文章。内容涉及美食旅游:概念、发展与战略,美食资源与美食目的地,美食旅游:产品与体验,美食文化与品牌构建
为实现韧性城市的建设目标,首先需要发展抗震韧性结构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理论,有效提高强震作用下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震后恢复能力。本书以“材料—元件—构件与节点—结构”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抗震钢结构性能和设计方法,重点突出其中采用的新型自复位元件应用于结构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关键技术。包括:SMA棒材、环簧、碟簧的加工工艺与基本力学性能;基于SMA棒材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环簧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环簧的自复位阻尼器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碟簧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的钢-混凝土组合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的自复位钢框架抗震设计与地震损失分析。本书适合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和工程抗震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校教师从事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参考。
本书介绍了风的特性,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分类、风灾害及破坏机理。结合风洞试验介绍了风压分布特性,包括风压时程、平均风压分布图、脉动风压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趋势,以及风压分布特性的CFD数值模拟方法,结构风振响应分析方法。介绍了结构静力风荷载取值规定,大跨空间结构的抗风设计方法,既有大跨空间结构的抗风加固措施,并给出了抗风加固工程实例。 本书可为工程师进行大跨空间结构抗风加固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风工程研究人员进行大跨空间结构抗风加固研究提供参考。
《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理解与应用》以数值仿真技术特征为切入点,从数值模型建立、数值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解读等几方面,全面介绍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的背景知识、计算原理和应用方法;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以实际工程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分析软件,对动力弹塑性分析在工程中的设计与研究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资料。 《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理解与应用》既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快速了解并掌握动力弹塑性分析基本知识的工具书,也可供专业从事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7、《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10、《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T 50786—2012等标准编写,主要包括安装工程识图基础、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识图诀窍、采暖施工图识图诀窍、通风空调施工图识图诀窍、建筑电气施工图识图诀窍以及安装工程识图实例。本书详细讲解了最xin制图标准、识图方法、步骤与诀窍,并配有丰富的识图实例,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强、内容简明实用、重点突出等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工作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本书通过对施工现场有害气体、污水、噪声、光、扬尘五类污染物的形成机理、扩散规律以及影响分析,通过试验模拟和现场实测找出适宜的施工全过程有害气体、污水、噪声、光、扬尘五类污染物的控制指标体系供同行参考。
本书介绍了钢结构建筑外墙、内墙、楼屋面板与主体结构的各种连接形式,这些连接形式均采用了先进的模数化设计和标准化技术,可在工厂制作,运至现场进行快速安装,是工业化生产、现场装配的现代建造技术的集中体现。 本书内容共6章,分别是:绪论、装配式钢结构围护外墙与钢框架连接技术开发与研究、装配式钢结构围护内墙与钢框架连接技术开发与研究、装配式剪力墙与主体框架连接技术开发与研究、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与钢梁连接的开发及性能研究、钢结构坡屋面新型连接檩条开发及性能研究。 本书适用于从事钢结构、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研究、技术、管理人员使用。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装配式建筑工匠应具备的能力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和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工法。书中还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和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管理。书的最后给出了装配式建筑实训内容,包括装配式建筑认知实训、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生产实训、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装配施工节点构造认知实训、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实训、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工法实训。使一线施工工匠在掌握施工方法的同时,了解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使其从简单的务工人员向产业工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