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学以寿命为轴线诠释生物进化规律,创新性地提出全身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筋膜软性支架网络,是身体内的 土壤 ,是维持较长生命周期的重要物质基础。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均离不开筋膜所提供的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等功能。筋膜学的核心是人体结构的双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筋膜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阴)和功能系统(阳)两部分组成。这一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为揭示阴阳、五行、经络、穴位等中医学的主要关键科学问题,系统阐释众多传统疗法的作用机制,为各种疑难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也是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我社的重点规划教材。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坚持精品战略,质量**原则,从精英教育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外教材的对比等角度出发,在注重 三基、五性 的基础上以更新、更深、更精的要求,在前一轮教材的基础进一步进行了优化。
本书内容是秦文斌教授1978年参加*届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的三项原创性研究成果:①1981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初次电泳释放,发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与A,结合存在(相互作用),当时称之为“血红蛋白A:现象”?②1991年,发现红细胞外血红蛋白A2与Ai可以进行“交叉互作”,并且证明血红蛋白分子进化的分水岭位于羊膜动物与非羊膜动物之问?③2007年,发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还可以再释放,证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又与CA2(碳酸酐酶2)结合存在(相互作用)?再释放与临床关系密切,糖尿病?肝硬化?地中海贫血等诸多疾病都有自己的再释放特点?
本书为*审查批准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包含四部分内容,即机能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础实验、综合训练性实验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共计19章。 本书结合机能学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配备的情况,根据机能学特别是电生理学的实验特点,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电子学的基础知识、生物电放大器、微电极的工作原理和全细胞电压钳技术的电子学原理;加入了难度较大的部分机能学实验;安排了涉及内容较广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训练性实验,还特别编入了有关机能学实验设计、医学文献检索、论文撰写和实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等内容。力求使教材系统、科学和实用。 与版相比,编排顺序有了变化,更适用于目前的机能学实验教学模式,新增加了较多的实验方法和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技术。特别邀请了在国外工作的6位专家,用英文向中国学生和读者介绍了他们先进
本书第2版延续了第1版的编写思路和风格,遵循“新颖、实用、全面、准确、创新”的宗旨,更新了第1版中三分之二的病例,本版总病例数达到189例。《疑难病细胞学诊断(第2版》总共分为“贫血、髓系肿瘤、淋系肿瘤、其他血细胞形态、体液细胞学”五部分,从*的“现代细胞学"理念审视和评述这些病例的诊断。另外,本版对各附录内容进行了更新、充实和修订,以便于读者学习和了解多种常用的细胞学诊断、检测技术,以及新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及其标准”。
对心脏电活动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1958年例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1968年希氏束电位记录方法的确立以及后来经导管消融术等里程碑式的事件奠定了当今临床心电生理学的基础。随着标测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深入,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的发展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临床心律失常的诊疗现状,目前,器械治疗和导管消融术已然成为许多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我国心电生理和起搏的研究及临床工作虽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并于1994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目前,全国每年开展的经导管射频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例数均超过2万例。其中,房颤的射频消融、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的推广和应用也迅速增长。无论是心律失常的器械治疗还是导管消融方面,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卫生部 十二五 规划教材:生理学(第8版)》第八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全球医学教育百年反思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卫生部共同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启动了 5 3 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医改推动教改,教改服务医改的历史发展格局。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
本版教材共有二十一章,根据四个部分进行编排,即疾病概论(绪论、章)、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第二章至第五章)、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第六章至第十五章)和系统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一章)。在这种内容的编排上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充实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是病理生理学的近代拓展和科学补充,有利于启迪学生在疾病发生机制领域的探索兴趣。 本版教材适用于各高等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7年制和8年制学生,可作为研究生、医师培训和进修处的参考教材。也可供5年制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使用。
在《疼痛治疗原理与实践》(PIinciples and Prac6ce of Pain Management)第1版出版以来的10年里,疼痛医学作为一个知识广泛的多学科专业,逐渐发展成熟。第2版着重总结这些知识的基本内容,并以综合性的视角来看待疼痛医学。鉴于疼痛治疗的多学科特征,本书的内容均是由各个学科的权威代表人士编写。根据每章的主题写出相关的内容并非易事,而作者和编者的任务则是将这些内容归结为疼痛医学,而且将之凝结成一本具有使用价值的教科书。每个章节都将理论、相关概念和临床治疗归纳成实用的知识点。为了满足读者进一步扩大视野需要,作者在每一章节的后都准备了参考文献列表,以提供给读者更多的细节。 第2版讨论了疼痛的基本概念、各种疼痛疾病和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其他疾病,以及各种疼痛治疗方法,并着重讨论了镇痛性阻滞在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上的应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功能表现的物理和化学本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于医学生来说,生理学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课程。医学生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生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这本教材的对象主要是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教材的内容在一般五年制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并增加了一些比较新的知识。全书分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共12章,总的篇幅比一般五年制教材增加约1/3。各章的内容都是从细胞和分子以及器官的水平上叙述机体的各种功能,使学生能了解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则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各个器
韦恩 卡比特等以巧妙的涂色形式设计和编写了《生理学涂色绘《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一书。不仅如此,还编写了解剖学和微生物学的涂色绘《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其中《解剖学涂色绘《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创下了250万册的累积销量,开创了科学涂色书的流派,并已成为经典,受到读者广泛认可。《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分为细胞生理,神经、肌肉和突触,循环,呼吸,肾,消化,神经系统,内分泌和激素调节,代谢生理,血液和防御功能,生殖等11个部分,161个单元(章)。每一单元包含2页,文字部分在左页,插图图形部分在右页,一组图文对照单元解释一个独立主题,易于读者理解性阅读。阅读时,通过对插图涂色将生理学理论知识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使读者牢记,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亦可激发读者的
本书是复习拓展系列中的一本,本书按人体系统分为细胞生理、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肾脏与酸碱代谢、胃肠道生理和内分泌生理,共七章。全书采用主干标题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既保持了原版英文的“原汁原味”,又有利于读者根据中文找到所需要的内容。此外,还运用了130多个例子和流程图、50多个表格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和长久记忆。索引详尽具体,方便快速查找感兴趣的内容。适用于生理学相关专业学生、教师作为学习和教学参考,使读者在学习生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英语水平。
《行为生理学( 2版)》为全美300余所院校 教材,包括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本书兼顾学术专业性和可读性,系统介绍了生物学与行为学的动力交互机制。作者卡尔森教授携合著者伯基特副教授,将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汇聚于本书, 终奉献这本综合性的生物心理学入门教材。除增加了新近研究成果,本书 大大提升了美术和视觉材料在教材中的比例,同时,在各章节段落以鲜明的关键术语标识,构建了 为生动活泼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阅读学习体验。
本书由乳业生物技术 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研究院多年从事益生菌科研和应用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益生菌概述、益生菌与肠道菌群 、益生菌主要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 、益生菌代谢、益生菌与免疫、益生菌与高胆固醇血症、益生菌与糖尿病和肥胖、益生菌与衰老、益生菌与口腔及皮肤健康。本书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可供从事益生菌研究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人体生理学》自1952年*版出版以来,已经 有59年的时间,此书作为基础医学的经典巨*已经修 订过3次,此次是第四版。《人体生理学(第4版上下)(精) 还是 分上下册出版,结构和内容基本保留了三版的框架, 篇名和章节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新了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新进展,特别是各种通道、受体、细胞膜运载蛋白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之间及细胞内 信号转导过程,环境中的信息如何通过激动细胞膜上 的受体引起基因转录的变化等。同时还兼顾基础与临 床相结合,使更多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实用细胞培养技术(第2版)》共分三篇13章。篇有3章,分别讲述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基本技术和相关的研究方法;第二篇有4章,分别讲述动物细胞、人细胞、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培养方法;第三篇是应用篇,共6章,分別讲述了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免疫学、肿瘤学、药理学、干细胞、毒理学等方面的应用。《实用细胞培养技术(第2版)》始终保持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的优点,其特点为:①所述培养技术是作者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技术成熟,方法可靠,可重复性好;②《实用细胞培养技术(第2版)》较详尽地介绍了各种细胞的制备与培养,可满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需求;③培养方法与实验设计密切配合,与临床应用相适应,能解决诊断、预防和治疗上的各种实际问题;④实验方法先进,反映了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等。《实用细胞培养技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