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备受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本书参考外文献,结合作者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创伤基础研究的进展,系统阐述了细菌内毒素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基础部分主要包括内毒素的理化特性、生物、合成、代谢、生物学活性、分子作用机制、耐受性及相关的实验研究等,临床部分重点阐述了内毒素与临床感染的关系、抗生素应用与内毒素释放的关系,以及内毒素检测、拮抗措施等,内容新颖,阐述严谨,基础与临床结合,充分反映了该领域的进展和研究成果,适于临床医师、相关研究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今年是作者校开设“分子病理学”研究生课程的第十一个年头了,感谢这十一年来参加过本课程教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分子病理学”成为作者校很受研究生欢迎的学位课程之一。基于这十一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并有幸获得作者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材建设基金”的资助,作者们编写并正式出版了这本研究生教材。 作者们开设的“分子病理学”课程,并没有也不打算传授全面、系统的分子病理学知识,作者们认为那将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本教材也力图涵盖分子病理学各主要研究领域。根据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者们邀请了活跃在各领域线的专家学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或相关前沿进展,希望这些讲座对研究生们能起到拓展视野、启迪思维的作用,帮助研究生们合理阅读文献并更好地选择和设计自己的研究课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基因分析技术,但并不包括常规的DNA(或RNA)常规分离、纯化、基因的克隆,表达、PCR等技术;而是重点地介绍一些对未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时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cDNA文库构建、差减杂交法和差减文件的构建、mRNA差异显示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辐射性杂交、计算机克隆及染色体定位、核酸及蛋白序列的计算机初步分析、酵母双杂交技术、SELEX技术、基因打靶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RNA干扰技术,还概要地介绍了常用数据库及分子生物学软件。 作为基因分析的重要技术之,特将生物芯片技术列在第二部分进行专门介绍,共分五章,包括芯片概介、生物芯片的制备和检测、微陈列探测中的共聚焦扫描技术、生物芯片在医学中的应用(涵盖了生物芯片在基因组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