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菌先驱者(英、汉)》收集了数10个国家不同学者关于螺杆菌的一手研究资料,详细描述了螺杆菌从1892年以来的发现过程和历史,如意大利病理医生GiulioBizzozero在1892年首次发现和描述了狗胃黏膜中的螺杆菌;日本的微生物学家Kasai和Kobayashi在1919年发现了猫胃粘膜中的螺杆菌;美国学者StoneFreedberg于1940年观察到了溃疡患者胃活检标本上的螺旋体(Spirochete),但论文发表后却被医学界所否认;澳大利亚学者AdrianLee于1968年就在洛克菲勒成功培养出螺杆菌,然而他当时却没有意识到该细菌属于新的种类,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我国的临床医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利用痢特灵(呋喃唑)胃溃疡,获得满意疗效,但当时却没有意识到胃部细菌感染的病因学机理,错失幽门螺杆菌导致消化性溃疡这一重大医学发现。
本图志收录了庞大的抚顺昆虫群的家族,共计8目55科174属199种。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述琥珀昆虫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分类最系统的大型图册,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抚顺昆虫群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是在地层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世界上古近世时期的一个群,它是一个既有更多的原始性,又出现进化特征与独有的特征三者兼并共存的新类型,尤其是与较新时代的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昆虫性质完全不同,这在地层垂直剖面上的划分与对比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在昆虫演化关系上,抚顺昆虫群表现出独特的中间类型,这对于探索昆虫从中生代向古近世的演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三是在区系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东亚古陆始新世独有的新类群,占据世界古昆虫区系的重要位置,为古昆虫区系划分提供了新的化石类群,这对古昆虫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依据中国、美国、欧盟、WHO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相关要求,参考ISO等有关资料编写本书。内容涵盖洁净室微生物控制的概述、相关法规、洁净室相关微生物、洁净室微生物控制、洁净室验证等制药行业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书适用于制药行业中希望了解洁净室控制的专业人员。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全书共分7篇25章。篇为临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细菌与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二篇为临床微生物基本技术篇,介绍细菌学与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性检测;第三至第五篇分别介绍临床常见及罕见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形态与染色,以及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第六篇简述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第七篇介绍临床工作经验,包括如何准确分离与鉴定临床标本、如何做好室间质评以及如何应对疑难菌种。附录部分包括菌种保存法,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全书有彩图(照片)1000余幅,形象直观,图像逼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本书共分七篇21章。篇为基础知识篇,叙述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基本技术篇,介绍细菌学与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以及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第三至六篇分别介绍临床常见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形态与染色,以及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第七篇简述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附录部分包括菌种保存法和培养基的制备,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全书有彩图(照片)700余幅,示意图110余幅,形象、直观,文字简练,指导性强。相信本书必将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喜爱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为了贯彻《条例》的精神,适应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生物安全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我国防病治病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于2005年组织编写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版)。 第2版的编写仍以《条例》为指导,在保留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对卫生部近期公布的有关管理文件的讲解,以及危害评估的范例等内容。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相关资料,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了实用性。 本书主要用作各级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也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参考学习。
《螺杆菌先驱者(英、汉)》收集了数10个国家不同学者关于螺杆菌的一手研究资料,详细描述了螺杆菌从1892年以来的发现过程和历史,如意大利病理医生GiulioBizzozero在1892年首次发现和描述了狗胃黏膜中的螺杆菌;日本的微生物学家Kasai和Kobayashi在1919年发现了猫胃粘膜中的螺杆菌;美国学者StoneFreedberg于1940年观察到了溃疡患者胃活检标本上的螺旋体(Spirochete),但论文发表后却被医学界所否认;澳大利亚学者AdrianLee于1968年就在洛克菲勒大学成功培养出螺杆菌,然而他当时却没有意识到该细菌属于新的种类,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我国的临床医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利用痢特灵(呋喃唑)胃溃疡,获得满意疗效,但当时却没有意识到胃部细菌感染的病因学机理,错失幽门螺杆菌导致消化性溃疡这一重大医学发现。
《微生物矿化》简明介绍了生物及微生物矿化的研究历史与未来方向、微生物矿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重点论述:趋磁细菌的生态分布、矿化产物的“智能”意义,菌种及其矿化产物(磁小体)的培养与分离方法;喜铁细菌等微生物在中国黄土(陆相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矿化产物的类型、地层磁效应及其地球化学背景;微生物矿化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尤其对石油类污染物的追踪与微生物降解的实验研究;现代海底微生物矿化成因的冷泉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洋底高温热泉环境下微生物种群关系及其与生命起源和多金属成矿意义。
徐建国编著的《现场细菌学》是为了帮助解决细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现场遇到的问题,根据专业人员的经验和体会编写的。目的是为从事细菌性传染病疫情实验室调查和研究的人员提供一本参考书和技术手册。和传统的细菌学不同,现场细菌学的章节编排不是以分类学为基础,而是以病原菌所致的传染病或感染为基础;除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外,更多的是分离菌株的分析,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分子分型等。本书主要介绍方法,强调可操作性,包括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运输,试剂的选择和评价,以及每个病原菌的生物安全须知,实验活动的风险性分析和防护措施等。《现场细菌学》重在实用和数据共享,是我国近年来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调查的经验和体会的总结。是从事细菌性传染病或感染调查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是从事细菌性传染病
《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一书是由著名皮肤科学及医学真菌学专家王端礼教授、李若瑜、王爱平教授及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十余位专家教授、专业研究生们共同协作编写而成的医学专业高级参考书。 全书共分二十章,约100万字。主要内容有: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形态学、医学真菌实验室检查法、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真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真菌的分子生物学、菌种保藏法、电镜技术在医学真菌学中的应用、抗真菌药物简介、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皮肤癣菌病及皮肤癣菌、酵母菌感染及致病酵母、曲霉病及曲霉、接合菌病和接合菌、暗色真菌病和暗色真菌、双相真菌感染及双相真菌、其他真菌病及其致病真菌、少见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真菌类似微生物感染及其致病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附录中详细介绍各种治疗药物、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