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灼华、王亚馥主编的《遗传学(第3版)》十分重视保持遗传学学科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放在首位,从不同层次深入论述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表达与调控等基本规律和新研究成果。 第3版根据遗传学学科发展的新成就和适合教学实践的规律,对结构和内容进行了精心调整和梳理,合并第2版中的第2、3章为 遗传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合并第14、15章为 基因表达调控 ,新增 表观遗传概论 行为遗传概论 两章,力求从不同视角展示遗传学各分支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前沿。教材配套数字课程(hnp://abook.hep.com.Cn/44557)涵盖与纸质教材密切配合的扩展阅读、习题答案、重要名词释义、遗传学相关网站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是纸质教材内容的拓展和补充。 本书可作为高等综合、师范院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遗传学教材,
本书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第7版)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学习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几部分内容。本配套教材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医学遗传学》的相关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并改进上一版习题的题目与备选答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和今后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本书由遗传咨询总论(基础篇)和遗传咨询和论(疾病篇)两大部分共26章组成。基础篇里的每一章节,重点论述了与临床遗传咨询应用息息相关的理论基础;除了与孟德尔遗传、分子遗传、细胞遗传、生化遗传、线粒体遗传、多基因遗传和出生缺陷基础等通用的基础理论外,还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产前诊断、胎儿超声影像学、遗传筛查等实用性的实验室诊断理论和应用章节。在对每一病例进行遗传咨询时必不可少的风险评估则放在这一部分的末端重点介绍。疾病篇阐述不同系统的共152种主要常见遗传疾病或常见先天畸形的遗传咨询。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列表和编者自己的插图,使与之相关的内容更形象化,通俗易懂。因此,除了作为临床咨询师和其他从事临床遗传的专业人员临床咨询门诊的参考书外,本著还可以用作遗传咨询培训班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
《医学遗传学(供8年制及7年制5 3一 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广 泛采纳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吸取了国外同 类教材的有益经验,在内容选择、编排体系等方面对 原有第2版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动,增加医学遗传学研 究技术和免疫遗传两个章节,将原DNA与遗传信息传 递和人类基因组学两个章节合并为一个章节,命名为DNA与人类基因组,还对其余各章节内容做了不同程 度的修改和调整,在每个章节的*后增加了约500个 字的中文小结,力求做到内容更丰富、详实,紧跟学 科进展,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并熟悉常用的专 业英语词汇。本书从精英教育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 变、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外教材的对比等角度出发 ,在注重 三基、五性 的基础上以更新、更深、更 精的要求编写。
《表观遗传学与复杂性疾病》的上篇将系统阐述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外延及相关研究进展,使读者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X染色体失活、染色质重塑等重要概念形成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下篇将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作为典型代表,重点阐述表观遗传修饰在人类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介绍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包括近年来开始兴起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在表观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后就表观遗传修饰的干预药物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本书为哈佛大学生命科学类本科生必修课程“生命科学综合介绍:遗传学、基因组学与进化”的教材,全面介绍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内容包括基因传递、突变、表达和调控的基本过程,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以及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一些社会历史背景。全书文字简明生动,每章都配有精炼的总结、回顾及大量习题。书中不仅包括大量人类遗传学实例,也包括遗传学在主要模式生物中的大量实际应用。
陈华新、孙景泰主编的《免疫力与健康》简明系 统地讲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及 其调节、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免疫等;以及 采用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心理调节、娱乐活动和中 医特色保健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措施等。内容深入浅出 、方法实用有效、语言通俗易懂。可用于广大群众健 身强体的保健指导,也可供医疗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教材是为《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理论课配套的实验教材。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操作及常用仪器使用、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五个部分。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这两门学科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对于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共10章28万字,在概要介绍人类基因组学和染色体基本知识、经典和非经典遗传方式、遗传风险、遗传检测等遗传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我国发病率高、危害大、可进行遗传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内、外、儿各科常见遗传病的遗传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方法、遗传咨询要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遗传医学的*进展。 本书由医学遗传学博士李巍和基因诊断专家何蕴韶教授共同编著,我国著名遗传学家、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杜传书教授审校,旨在帮助临床遗传咨询医生迅速掌握临床常规工作中心须具备的遗传咨询基本知识和方法,特别适合作为遗传咨询医师培训教程,也可供其他医学遗传学工作者、临床医生、妇幼保健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及医药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围绕基因组与健康转化关键技术??遗传分析技术,以后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动态发展角度出发,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整体思路,详细阐述了针对复杂疾病进行遗传分析的目的、具体内容、主要评估指标、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遗传分析在复杂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复杂疾病的防治水平。
本书试图以进化论原理,对丰富多彩历代中外养生经验,求本溯源,缕出端倪,进行理论概括,探索人类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 科学测算,自然寿命当达百岁。然而能长此仙龄者却寥若晨星,人多逝于恶疾,应急救治。延缓自然死亡的根本,重在科学养生,实现自然强健,提高寿命水平。著者将养生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心境常春,壮志永驻;绿色生态,宽宏大度;勤于用脑,爬行走路;丰茶紫食,少荤多素”,称养生三十二字律,长寿要诀。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辅导用书 本科生复习考试用书 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书:医学遗传学应试习题集》在内容上考虑到本科学历教育的特点,注重 三基 (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性 (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力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解析能力。习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客观题包括A型题、B型题和X型题,选题广泛且注重代表性,以供学生自学时进行自测和参考。在每章习题后面附有参考答案,对习题进行解答。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第1版由李璞教授主编并于2003年出版。《医学遗传学》第1版教材自出版以来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院校使用,并受到广泛好评,于200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2008年7月12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在北京主持召开了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本科教材(第2版)编审委员会会议 ,明确了临床专业本科教材(第2版)的编写思想和要求,布置了32门临床专业本科教材(第2版)的编写工作。本教材是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在*教育改革、提倡教材多样化思想的指导下,适当扩大参编院校,吸纳更多优秀教师参加编写,使本教材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使之更适合高等学校临床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 《医学遗传学》第2版共分18章,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
本书主要论述了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第1章简单介绍了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等;第2-5章重点介绍了染色体的基本知识、人类染色体畸变、研究染色体的方法和染色体病;第6-8章介绍了基因A基因突变、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的有关知识;第9-12章分别介绍了群体遗传学、基因定位、药物遗传学、肿瘤与遗传的有关知识;第13-15章介绍了遗传病的诊断、防治和遗传咨询的知识;第16-17章介绍了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有关知识。书后附有生物医学词库、遗传学相关词汇汉英对照。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附有大量表格、图解和照片,内容与程度均经反复斟酌和精心挑选,力争达到图文并茂,使读者易于理解并得到较强的直观感觉。是临床医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的重要参者书,并可作为遗
本教材共分16章,由国内8省9院校医学遗传学教师共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医学遗传学基础,人类遗传病及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肿瘤遗传学,免疫遗传学,药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人类基因的研究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本书的特点,一是既突出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反映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二是章节设置,内容编排取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三是语言简明易懂、通顺流畅,选图恰当、图文并茂。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各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需要,也适用于成人教育“专升本”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需要。
这是本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指导。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分为四个部分: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医学遗传学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本书可供医药院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选用,也可供教师、科研人员与科教管理人员参考。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试图了解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如何以及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群体内和群体之间发生变化。其研究对象是生物群体,这里的群体是指孟德尔氏群体。它是由同一物种组成的较大的有性繁殖群体。群体内的个体间是随机交配的,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医学研究群体遗传是要探讨遗传病的发病频率、遗传方式及其基因频率和变化的规律,从而了解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生和散布的规律,为预防、监测和治疗遗传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措施。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对进化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提供了深刻和清晰的理解。如今,在不断寻求了解复杂疾病易感性的遗传变异基础的过程中,群体遗传学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影响连锁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之间关联的因素首次在果蝇和其他模式生物中得到了表征,
本书是国内遗传达室毒理学方面的专著。主要内容包括遗传毒理学的兴趣及发展简史,今后的发展趋势;遗传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转化;DNA损伤及修复;遗传毒性的类型和形成的分子机制遗传毒作用与细胞周期;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的关系;遗传毒性的后果;遗传毒性检测和试验方法;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在环境,人群和化学品评价中的应用;遗传毒物危险度的评价方法;遗传毒作用的干参员等内容。
本书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材和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遗传病及人类性状的遗传方式、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遗传与优生、遗传与环境、遗传与肿瘤及医学遗传学基础实验。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贯彻科学性、适用性和创新性原则,对教材的内容遵循“必要”、“够用”的原则,并结合具体的内容设计了“链接”和“案例”,制作了配套的课件。 本书可供中职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工艺、影像技术、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使用,也可供教师作参考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