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历史进程篇和常见操作质控指引篇,历史进程篇以六章10节,常见操作质控指引以十四章45节阐述,涵盖了消毒供应历史发展进程及常见操作质控指引。本书借鉴了消毒供应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该书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以提问、回答的方式构建该书的写作方法,使得读者可以及时查阅到问题,及时找到参考答案。 二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阐述了消毒灭菌的历史发展进程,做到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综合创新,给人以回顾启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谋求精细化的消毒供应专业发展。 三是采用了大量的图谱,使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知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四是将操作演示以二维码方式呈现,使读者扫描后可以观看视频,是一本 会说话 的专业指导丛书。
本书提供了各种数据供查询,不仅详细介绍了近200种食物的营养特点、性味归经、烹调应用、饮食宜忌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对照食物成分表,计算出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素NRV值,便于读者对各种食物有客观的认识。本书还汇总了主要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常见营养素缺乏病、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指标、体格测量方法和主要指标、营养素 摄入量参考值等;同时将新版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宝塔等收录其中。本书是营养师日常工作 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广大居民的营养知识普及读本。
赵耐青、尹平主编的这本《医学数据分析》共14章。章和第二章是以本科卫生统计学为基础的复习,以及对统计学概念的提高;第三章至第八章是在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的背景下介绍数据分析策略,同时介绍统计学方法;第九章、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是专题研究所常用的统计分析策略和方法;第十章和第十四章是统计分析中处理复杂数据的常用方法。 本书的特色是强化统计学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适用于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7年制和8年制及其他医学类专业研究生使用,亦可作为数据分析入门者的参考书。
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消毒隔离监督、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监督、预防接种监督、消毒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消毒产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等。
《移动医疗——医疗实践的变革和机遇(中文翻译版)》以翔实的案例和作者切身的经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移动医疗对现阶段医疗服务模式的影响、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意义、对投资移动医疗项目的前景预测等。涵括了移动医疗的主要方面,包括移动便携式设备,诸如智能化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自动查询机、互动式机器人、医疗服务车等;供患者、医生、医院和其他参与者应用的移动应用技术;用于监控患者体内植入物或植入装置的智能化传感器;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提供实时访问临床与商务数据的无线网络;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提供医疗服务的远程医疗和保健项目:用于成熟的商业资讯、模拟实验和“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等项目:医疗保健技术公司和服务供应商所面临的崭新商业机遇。 本书可供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支付方、其他医疗和保健行
孟群主编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指标集精选》通过23个元数据,详细解读了每个统计指标的指标含义、定义、相关术语、数据来源、测量方法、估计方法以及局限性,从而可比较出我国现行健康指标与卫生统计指标与WHS的一致性和差异,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单位了解国外健康指标、贯彻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医改监测制度、推进健康指标与卫生统计指标标准化的重要学习资料,也是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机构从事卫生统计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卫生统计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三大部分层次清晰全书分三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比较系统地介绍统计方法的应用。篇介绍卫生统计学共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二篇介绍数值型变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技术,第三篇介绍分类型变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技术。这种以资料和设计为导向,在一个章节中将某一类别资料的常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展示,侧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统计结果的正确解释与表达,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这种模式是主编和编委会专家们数十年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体会的结晶,同时也是本教材的重要特色和创新点之一。 《卫生统计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
医疗服务体系整合是国际卫生体系改革的热点,国内也开始了积极探索。本书深入进行了医疗服务体系整合的理论分析,并利用深入定性访谈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Ridit分析、2检验等方法,分别从宏观角度,利用全国范围数据,研究分析了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有关就医流向。接着从微观角度,以镇江市医疗集团模式为例进行了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整合的战略分析,构建了医疗服务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行了镇江市医疗服务体系整合的"结构-过程-结果"评价研究。再从宏观角度,进行了医疗服务体系整合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后进行归纳提出了总结结论和具体政策建议。
《干预模式的建立及过程评估》中描述了在这些地区开展烟草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干预模式和过程评估。读者从这部分可以发现,即使在如此“空白”地区,执行烟草控制活动仍然是可行的,一旦掌握和理解了二手烟的危害,人们会支持这个活动。从这本书里读者也会发现,在线执行烟草控制活动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使预防二手烟的活动显得有声有色。同时我们通过执行过程评估,也发现有些活动,特别是政策分析和文本制定、传播材料的制作,需要高层次专家支持。而且单个地区的控制效果不能形成声势,需要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互动,这是形成控烟整体效应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总结出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有效干预模式的基础。
传染病是一类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传染病诊治新概念》对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常见症状、医院感染以及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诊断精要、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精要、经验指导及预防措施和预后评价等进行了讨论,力求反映出近年来国内外传染病防治研究的新概念和新成果。《传染病诊治新概念》内容新颖,信息丰富,通俗易懂,科学性及实用性较强,适合于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从事与传染病及相关专业的人员和有兴趣者参考阅读。本书由林小田,周赤龙,孙剑主编。
本书的章和第二章介绍常用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伤害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特别介绍了伤害研究经常使用的二手资料来源和应用:第二章介绍了突发伤害事件的现场研究方法,对突发伤害事件我们所关注的是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应该做什么和社区应急管理:第四章介绍了伤害的疾病负担与经济学研究,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说明伤害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第五章介绍了自杀和自杀干预的研究方法;第六章介绍了伤害的行为学研究方法:第七章、第八章介绍了安全社区和伤害的监测方法,这是当前我国普遍迫切需要开展的项目。编者在具体方法的介绍之中侧重于怎么应用和应用十注意什么,不仅方便读者使用,而且说明其实际应用价值和如何评价。这些方法对其他流行病学工作也将有所裨益。
本书在重点突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侧重介绍临床工作者在医疗卫生实践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本书主要供临床医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在迅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社会风险的高发阶段。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其中,2003年的SARS事件、2009年的A(HIN1)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总结经验和教训、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对社会风险的长效体制和机制提供了契机。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对SARS和A(H1N1)事件分析》作者基于中国的应急实践和经验,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
我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工作的时间并不太短。20多年来,使用过的、参加编写过的、自己任主编的预防医学教材也不算少。总有个感觉,作为教材,其学科体系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只能说,一是作为开放式的新兴学科,尚未形成获得广大同行共同认可的学科体系;二是预防医学涉及的内容博大精深,与时俱进,因此,不同时期对之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三是预防医学研究者思路活跃,创新意识强,善于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科框架。但其实这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否让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系统化的理念。我一直认为,向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传授与灌输以“环境一人群一健康”为主题的大预防观念,对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整体素质等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来自各个医学院校年轻学者们的理解与支持,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编著者孟群。 本书较为系统地描述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可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者和项目实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共分四篇,12章。其中,第1~2章概述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相关内容;第3章介绍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环境;第4章介绍了国家、省(市)、地市、区县四级平台的概述和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技术及功能等内容;第5章介绍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监管、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第6章介绍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信息三大数据资源库;第7章介绍了人口健康信息专网的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建设要点;第8章介绍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和数据质量三大支撑体系;第9章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健康大数据:一场关于健康行为的革命》是国内本关注“健康大数据”领域的书籍,力求在短时间内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健康大数据对个人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以及对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你了解关于健康的革命。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祝愿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国家医药卫生体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我国医师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制订统一ˉ规范的培训标准,对培训时限ˉ培训内容和方法等做出必要的规定,是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落到使出的前提和保证。
《医学实验设计分析与SAS实现》大部分SAS程序用的是SAS 9.3中文版,输出中文结果,以方便读者阅读。但对 有些结果笔者认为中文翻译不妥或意义不明确,故部分结果采用SAS 9.3英文版输出英文 结果。 《医学实验设计分析与SAS实现》所面向的读者主要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科研工作者,临床医学工作者,各专业医学 生、研究生,医学院校教师,合作研究组织(CRO)公司、制药企业等相关职员。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调查适宜技术》首先介绍大型人群队列调查的产生背景、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随之着重介绍研究变量的测量方法,具体从传统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器械检查、标本采集和处理到新兴的各种组学及宏观环境测量。针对不同的指标测量需求,梳理总结迄今各种测量方法的种类及优缺点,进而提出参考性建议供读者参考。后,选择两个对中国人群影响较大的病种(脑卒中和胃癌)作为实例,具体逐一运用《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调查适宜技术》所介绍的各种变量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读者使用《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调查适宜技术》提供直观易懂的实用范例。
陈冯富珍博士任WHO总干事10年间,WHO经历了根本性地变革,经受住了现代社会*严重的卫生和健康领域的危机。WHO已经为应对21世纪的挑战做好了一切准备,总部、地区和国家三级组织管理运行顺畅,与合作伙伴和政府公平公正地合作,共同面对这个时代的健康挑战。本报告描述和分析了过去十年全球卫生发展的关键方面,着重阐述了WHO在全球卫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健康、公平、安全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
过去的十年,流行病学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作者也不断面临卫生问题的新挑战,尤其2003年SARS的肆虐,流行病学这门学科被推到了世人面前,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书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实例,着重介绍流行病学问题发现和解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尤其在病因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流行病学发挥的作用,当然也包括存在的问题。在吴系科教授等老一辈流行病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写了本书。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题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报告。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题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世界卫生报告,号召全体成员国重振初级卫生保健战略。本书以重振初级卫生保健为宗旨,反思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运动的曲折历史,整合了生态学健康观、社区发展理论、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建构了治理型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当前面临的困境、治理化改革的实践路径和具体方法做出阐述。
本书传承了《流行病学进展》系列丛书的理念与风格,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和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热点或重点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对传染病流行学的研究进展加以重点介绍。与《流行病学进展》(1~10)卷相比,本书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1.系统介绍了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2.系统介绍了艾滋病、结核病等流行情况严重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进展,同时,介绍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消灭后的流行病学问题,为新时期传染病的控制提供策略依据。 3.对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中的方法与技术问题,如传染病监测整合策略、地理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现场流行病学以及医院感染等方面的问题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4.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儿童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子
唐神结、李亮、高文、许绍发主编的《中国结核 病年鉴(2015)》共分四部分:**部分为概要,第二 部分为结核病国内部分,第三部分为结核病国际部分 ,第四部分为附录。概要部分概括性地介绍了国内外 在结核病基础、控制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是全书 的精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收集 和查询了国内和国际学者2015年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 发表的原*性论文近2000余篇,从中遴选了900余篇 代表性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综合分析、去粗取精, 把握文献的中心思想,提炼其精髓,使得其具有先进 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力求代表本年度国内外结核病 的*新进展和*新热点。附录部分重点介绍了2015年 国内外结核病相关指南文件、国内外结核病大事记?br/ 本书力求资料完整,内容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层次清楚,浓缩精华,体现科学性和信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