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紧密配合第8版《诊断学》教材,将教材中的学习难点、考试重点与复习要点简明精要地提炼出来,部分内容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内容还以下划线的形式标记出来,方便学习与记忆。同时,本书做成口袋本形式,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复习。
金少陵编写的《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是民国知名中医学家金少陵先生为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学所需而编纂的,又按民国《国医学术整理标准大纲草案》以旧有之望闻问切,删去其不合科学原理者,并加近世之器械检查等内容,《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以秦氏《诊断学讲义》为底本,集古至清诸医家学说,及先生丰富的四诊实践经验与中西学说相互参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用现代医学精确诊断,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取“返博为约”的方法,重新编排写成为民国标准中医《诊断学讲义》一书,为中医诊断学理论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将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与检测技术并重,主要介绍以下内容: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 项目进行总体介绍;系统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基本特征、主要病原谱及其监测、检测策略;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监测要求;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主要病原。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供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具备厚基础、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编写出适合高等医学院校使用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再版编委会进行了充分讨论,对版进行了大的修改。但仍然遵循“三基”原则,既体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又重视动手能力培养。 本实验教材的特点:吸纳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与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项目28项,同时增设了5项综合性实验和2项设计性实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l.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第6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负责起草;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玉果、杜旭芹、黄金祥、张正华、朱秋鸿、尚波、吴华、孙成文、吴娜、邱葵、朱钧、朱晓莉、郝凤桐、张松泉、邱泽武、高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6.1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中国汽车集团总公司总医院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春茹、张毅南、王福祥、徐雯、李岩、邢军、刘秋杨、王玲安、赵颖、王彦、孙大为、刘文占、宋春宵。
本图谱共有血液细胞图、骨髓细胞图、脱落细胞图、常见寄生虫及虫卵图、少量常见细菌和真菌镜下形态图等111幅。每幅图均有简要概括的文字说明,适于学生对照阅读。凡注明放大倍数的图是低倍镜或高倍镜视野,未注明放大倍数的图均为1000倍视野。部分图配有特写小图,有利丁二学生对比观察。本图谱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可提高学生镜下识别细胞形态的能力;将学习难点变得简单且容易掌握,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方便教学与自学。 这本册子的编者是一批长期从事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同时征求了部分临床检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内容和深度上适应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统一。本实验图谱既是护理、检验专业五年制高职医疗、护理及检验专业三年制专科诊断学教材的配套教材,
本书是根据颜色视觉理论与色度学互补色理论,按照假同色原理绘制而成,经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测定,用色准确,完全符合要求。全书共66幅检查图,其中数字图38幅,拉丁字母图13幅,动物图15幅。全图能对红、绿、黄、蓝(紫)色觉做全面检查,并能对红、绿、蓝(紫)色弱做重、中、轻三度分类,对色视觉检查可达定性和半定量标准。全书图数较多,一图一意,便于掌握认读速度,不易造成误查漏查,是一本检查功能全面、使用方便、分类合理的色觉检查工具书。 本书可广泛适用于医院、防疫、军队、学校、科研等部门使用。
本书简要概述了心血管科临床常见13种疑难病症的西医病因病理和中医辨证;重点介绍了这13种病症的药物综合疗法,各种针刺疗法、灸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割治、拔罐、刮痧、推拿、气功导引等中西医特色疗法。绝大部分疗法均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可靠,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疑难病症的现状及成果。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可供各级医院心血管科临床医师、开展特色医疗的专科医师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人员阅读参考。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泌尿外科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行环、刘同族、谢丛华、王怀鹏、瞿利军、那彦群、周利群、李鸣、孙光、贺大林、黄翼然、丁强、夏国伟、叶章群、胡志全、孙颖浩、高旭、王东文。
本书介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HIV及其相关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内容不仅包括常用的HIV抗体筛查和确认实验方法,还有常用的针对HIV本身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包括HIV抗原、HIV前病毒DNA、HIV病毒载量、HIV耐药性、HIV毒株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等;对HIV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如HIV抗病毒免疫以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方法也作了简要介绍;本书还论述了HIV检测技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中的应用,如献血员HIV筛选、婴儿HIV检测的特殊问题、抗HIV药物筛选和评价方法等;同时也包括HIV检测相关的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如职业性HIV感染的危险与预防、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等。 本书适合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卫生防疫人员和临床医生阅读,也可供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多为长期从事医疗实践和教学工作的临床各科专家和教授,他们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对临床诊断基本技术在疾病诊断中作用都有深刻的体会,在编写中收集了近年来临床诊断技术的新进展等材料,因此,本书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翔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书共分八章,包括概论、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生殖、血液、神经和其他系统。每项基本技术操作按基本概念、适应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并发症及其处理、临床意义等七个部分进行撰写,内容比较详尽,操作技术的步骤规范、要求明确,教材内容既可系统教学,也可分科培训,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学人才。
《外证医案汇编》为晚清余听鸿编著,共四卷,一十三部,七十三门。卷一为***、项部、面部,卷二为口部,卷三为外部、背部、肩臂部、乳胁腋肋部、腹部、前后阴部、股腿胫足部,卷四为内部、发无定处部。外症病名繁杂,名目虽多,然治法俱在,若意会于中,变通运用,则无固执之痹。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十章。绪论简单介绍了实验室基本知识,章至第十章分别介绍了血液一般检查、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骨髓细胞检查、血栓与止血检查、尿液检查、粪便及其他体液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临床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在检查方法的介绍中,主要讨论了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器材、操作、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古今名医奇病治法三百种》为医案著作,共1册,不分卷。书中内容为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广泛选取历代名医治愈的怪症奇疾病案315则,汇总编辑而成。陈氏所谓的奇病,指一般人所不能知、不能治,亦即不能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之常理分析和辨治的疾病。奇病治验不甚多见,且散在于历代的史志、文艺和笔记当中。陈氏于治事之暇,刻意留心搜集整理此类医案,日积月累,得315则。每一医案,均先概述名医之里氏传略、师承渊源及学术造诣,后述病情摘要、辨证要点、治疗方法、所用方药。很多医案间附按语,考其源流,推其究竟,信而有征,足资借鉴。
《就诊导医台——省时省事去看病》如能助此一臂之力,那就是编者为欣慰的事了。同时期盼这本小书也能为在基层医疗工作的同行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参考知识。如果大学能事先掌握一些看病、检查以及检查前准备等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看病的全过程中比较明白、主动,并能和医生较好地沟通,将会少受“天价医疗”之苦。
本书汇集了百多名医学专家、教授的百余篇文章,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各种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医疗保健知识。内容丰富翔实,叙述生动有趣,又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肿瘤科、皮肤科、精神心理科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权威性、通俗性和实用性。书中还对上海市各大中医院、上海市特色中医和各区、县急救站的地址、电话等作了介绍,实是一本适合各年龄层次干部群众自我保健、寻医问药、案头的好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疼痛诊疗学》版出版已5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接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检验,并得到充分的认可。《疼痛诊疗学》教材(第二版)是以版为基础进行修订,把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充实到教材中。本教材共19章,除包括疼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诊疗技术和急、慢性疼痛的处理外,还引入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概念和头痛的*分类方法,增加了一些疼痛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
本书分为两篇共11章,上篇系统地介绍了小儿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下篇详细阐述了各种原因所致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书中既有作者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也有国内外关于腹泻病*研究进展,还有“肠内营养、控制感染”等方面的专题评述。本书单病种知识全面,内容新颖,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用于医学生、低年资儿科医师、基层医护人员临床参考,也可供广大儿童家长阅读查询。
《丁甘仁医案》全书共8卷,乃丁氏毕生临床经验之总结,颇能反映丁氏的医学理念和治疗特点。其中,卷1~6为内科杂病、时病医案,卷7为妇科医案,卷8为外科医案,分列伤寒、霍乱、调经、脑疽等60多种病证,收载病案400余例,方案600余则。其中,颇多险症重病。《丁甘仁医案》不仅记述详尽,而且夹叙夹议,经常一边录案,一边援引经旨以阐明治疗机理,颇有利于后学。此外,丁氏的许多宝贵经验亦蕴藏于医案当中。比如,治疗疟疾经常要用到柴胡、草果、青蒿这三味药物,但是,何时用柴胡,何时用草果,何时用青蒿?仔细阅读和分析,就会发现,一般情况下,少阳枢机不利多选用柴胡,中焦湿邪偏胜多选用草果,湿郁热蒸神倦多选用青蒿。再比如,丁氏治疗不寐证时,经常使用化痰开胃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堆砌养心安神的药物。原来,不寐多责之心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