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临床常见病例入手,通过对此病例的剖析引出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本书在简单介绍了下肢静脉曲张的历史、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相关知识后,通过知识问答形式详细介绍了下肢静脉曲张概述、检查与诊断、治疗、预后与处理及名中医奚九一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急性卒中起病急骤、异质性强,其预后与医疗服务的三个因素直接相关:1是否遵循“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与个体化分层相结合”的原则;2是否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提供及时的评价与救治措施;3是否具有系统性,即应整合多学科的资源,如建立组织化的卒中中心或卒中单元系统模式。因此,单纯颁布急性卒中的EBM指南并不能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价值取向外,要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地、及时地、系统地执行EBM指南,尚需一系列的持续医疗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体系,即所谓的“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KT)”工程、路径及各个环节上关键技术的操作规程与工具(如溶栓箱、远程卒中医疗体系、量表等)。本分册的撰写基于上述原则,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条理清,旨在为同道提供一本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急性卒中指南的口袋书。
本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心导管及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背景、适应证、血管通路、心导管术、相关疾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他相关技术的操作、并发症及术后处理。本书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从心导管基础的知识、常用的技术、技巧及冠心病常用诊疗技术策略逐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要点总结。本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方便实用,适合临床心血管病介入医师,尤其是冠心病介入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介绍了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西医与中医两方面)、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思维程序、中医药研究进展等,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参阅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分析了造成难治的因素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全书共编写了14种难治性心血管疾病,每种疾病的内容均包括概论、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思维程序、难治因素分析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中医辩证论治、中医临证心法及中医药研究进展等。内容系统,资料翔实,不仅注重理论上的深度、广度,更注重临床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难治因素分析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临证心法为本书之一大特色,此点也恰是临床工作者关心、想了解和掌握的。
《2012年版临床医疗护理常规: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常规》是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等特点。既是专科医师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还是北京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领域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指定用书。本书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
刘昌伟主编的这本《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常规(2012年版)》是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等特点。既是专科医师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还是北京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领域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专享指定用书。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常规(2012年版)》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
马永琦编著的《心脑病从痰瘀论治》全书分9章,从痰瘀理论概述始,分别论述了痰瘀学说的起萌、形成、发展、成熟过程,历代医家化痰治瘀的特色,痰瘀的内涵、生成及痰瘀致病论;痰瘀证的四诊证候特征;痰瘀致心脑病的病机、病证特点;从痰论治心脑病、从瘀论治心脏病、从痰瘀互结论治心脏病之立法精要和证治要则,分别讨论了临床常见18种心脑痰病证、瘀病证及痰瘀互结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验案分析;心脑痰瘀病证常用化痰、祛瘀和痰瘀同治方药等。全书立足科学性、系统性、临证实用性,以痰瘀为主线,藉以一线贯之阐明心脑痰瘀病证的理、法、方、药,理论临床紧扣,以临证辨治为目的,启难、痼、重心脑病之诊治思路和视野,适用于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心脑病临床研究者参阅。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基于作者李庆祥 、张莹、苏敬泽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参考国内外 新文献编写而成,阐述了阻塞性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 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 心病、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常见心 血管疾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流行病学、病 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并介绍 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技术,儿童睡眠呼吸疾病与心血 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的西医治疗、器械治疗、中医 中药治疗等治疗方法。本书系统实用,适于各级心内 科医师和对呼吸睡眠医学感兴趣的相关科研人员阅读 参考。
本书作者以北京安贞医院23 000余例体外循环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参考外文献,系统阐述了体外循环的基础理论、技术操作和进展。全书共15章,包括体外循环设备,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保护,各种灌注技术和监测方法,体外循环中的用药、超滤和血液透析,不同病种的体外循环管理,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呼吸循环辅助技术、微创体外循环进展等。内容先进,资料翔实,指导性、实用性强,适于体外循环灌注医师、麻醉医师和中青年心外科医师学习参考。
本书是旅美著名运动医学专家姚珍杲教授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运动医学向广大心脑血管病患者介绍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血脂异常的四种不吃药疗法:“篇 有氧代谢疗法,第二篇 传统保健疗法,第三篇 饮食疗法,第四篇 睡眠疗法”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们发现许多心脏疾病的发病与基因有关,而对于治疗棘手的心脏疾病,如晚期心力衰竭、冠心病广泛弥温性冠脉狭窄等,基因疗法或基因辅助治疗已显示良好的结果。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心血管外科疾病的基因诊断学,简单综述了心脏胚胎发育和心脏发育的相关基因研究情况;介绍了与心脏疾病发病相关的基因,及这些基因在心脏疾病发生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几种基因诊断的常见类型和目前实验室建立的几种常见心脏疾病的基因诊断方法。 下篇为血管外科疾病的基因诊断学。介绍了基因治疗的进展、目前基因治疗的问题与对策、心血管外科疾病基因治疗现状与前景;着重介绍了目前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策略和方法,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