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发育人骨发育的指标,在医疗,体育和司法鉴定都有广泛应用。骨龄评价主要依据手腕部X线平片,可以采用图谱法,比如CHN图谱法,也可以采用积分法,比如TW3和中华05等。现在随着计算机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骨龄评价。骨龄评价的核心是建立具体代表性的正常儿童数据库,张绍岩等提出的中国骨龄CHN法是1988年在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长沙、重庆、福州市22160名0~19岁健康儿童、青少年。在2005年又采集上海市、广州市、温州市、大连市、石家庄市0~20岁的17401名(男8685名,女8716名)城市汉族正常青少儿制定了中华05骨龄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我国骨龄评价的规范和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儿童成长的环境,营养状况与2005年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另外,CHN和中华05两次采用都是集中在部分城市的中
本书在介绍智能医学影像解译概念、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学影像解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医学影像的表征学习理论基础、智能医学影像质量增强与去噪、智能医学影像病变检测与分类、智能医学影像分割、智能医学影像配准、跨模态智能医学影像融合与报告生成、智能医学影像评估与预测、医学影像智能解译应用系统,以及医学影像智能解译中的公开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智能医学影像解译方面研究的人员的参考资料。
程敬亮和张勇主编的《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与危险防范》是介绍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与危险防范的图书。首先介绍了MRI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磁共振检查通则,随后对磁共振检查环境的安全性及磁共振对比剂的安全性进行了详尽地回顾,探讨了临床上常见的多种医源性植入物和医用设备的磁共振成像安全性,基本上涵盖了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安全性问题。《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与危险防范》不仅可作为临床医生及影像科医师指导患者快速、安全地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指导性手册,尚可作为科普性读物供患者使用。
本书结合编者多年临床超声诊断经验,并参考国内外诸多相关文献,内容侧重于体检常用检查部位的规范化扫查手法,以及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以期满足体检超声医师规范化开展超声操作和诊断技术的需求。
全书由6章组成,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肺癌研究中利用影像基因等数据进行研究的应用领域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章针对疑似肺癌的疑难型肺结节,提出基于超体素3D区域增长的疑难型肺结节分割方法;第3章针对肺癌的亚型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级加权的深度森林模型和基于DNA甲基化进行细粒度的肺腺癌亚型分类;第4章针对肺腺癌复杂的发病机制,以及使用单一基因数据难以获得满意的分期结果,提出了基于多组学基因数据的改进的多级加权深度森林模型IMLW-gcForest以进行分期;第5章针对基因检测过程存在侵入性、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提出了多通道多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MMDL,利用非小细胞肺癌的CT影像来预测EGFR和KRAS的突变;第6章为总结与展望。
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磁共振的数学物理基础(自旋核的进动、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射频脉冲、组织对比度和加权图像)、Bloch方程及各种情形下Bloch方程的解、信号方程和二维傅里叶变换成像、射频脉冲的激励机制、选择性激励中的脉冲带宽和所选层厚的关系、梯度回波和自旋回波以及各种脉冲序列的原理及应用、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图像重构和磁共振并行成像。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力争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应用的教材,也适合对磁共振成像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由赵洪芹、李宏主编的《简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用简洁的语言及典型图片讲述tcd的临床应用。上篇tcd应用基础,介绍了具体操作技术、tcd检测方法及颅内外血管的识别、检测结果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诊断,颅外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tcd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诊断;下篇tcd临床应用,讲述了脑血流微栓子监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动静脉畸形、大动脉炎、卵圆孔未闭、tcd与脑血管反应性、脑死亡、超声助溶与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研究等内容,供读者阅读学习。
作为国家卫计委放射性粒子治疗技术指定教材。参照国际通用标准,用于国内放射性粒子治疗技术的规范治疗和处理。主要内容包括:按部位分别介绍了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微创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处理、处方剂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作者均为国内本领域的带头人。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影像诊断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有些疾病通过典型的影像表现即可诊断或者缩小诊断范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和肺部肿瘤,快速诊断有助于尽早为患者进行精准治疗。本书可供呼吸科研究生、规培医师、住院医师阅读,以培养影像诊断思维,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本书在介绍智能医学影像解译概念、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学影像解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医学影像的表征学习理论基础、智能医学影像质量增强与去噪、智能医学影像病变检测与分类、智能医学影像分割、智能医学影像配准、跨模态智能医学影像融合与报告生成、智能医学影像评估与预测、医学影像智能解译应用系统,以及医学影像智能解译中的公开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智能医学影像解译方面研究的人员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