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华医学会委托核医学分会组织全国著名核医学专家编写、审定的性技术操作规范。全书共31章,分别介绍了核医学科组建设及其规章制度,仪器与质控,高活性室操作规程,放射性药物制备、质控、治疗、使用与管理,放射性废物处理,个人防护与剂量监测、诊断报告规范;内分泌、神经、循环、骨骼、呼吸、肿瘤、消化、泌尿、造血与淋巴系统疾病诊断技术规范;甲状腺病、血液病、骨转移瘤、肾上腺素肿瘤的核素治疗技术规范等。本书有助于核医学诊断、治疗技术和医疗行为的规范化操作与管理,既是广大核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是核医学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执法依据。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医、技、护人员、核医学研究人员,医疗管理、医疗事故鉴定、司法人员及相关律师。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抓住重点,深化理解,增加实践机会,我们以本科教学大纲为指导,编写了《核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为。本书与第7版教材配套使用。本书围绕每一章的知识点和重点,编写了包括名词解释、中英文互译(主要为本章节涉及的专业英语词汇)、单选题(五或四选一)、多选题(五选一以上)以及填空题、问答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有的特殊章节可以无此类题,如放射免疫分析)等习题,所有习题均附有参考答案,可供学生自学和复习课程内容,也可供教师用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书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书内容与主于教材保持一致,重点突出,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同时灵活多样
本书共15章。基础核医学为前5章,重点介绍与核医学有关的核物理基础、核医学仪器、放射性药品、放射生物与放射防护和体外示踪技术等。临床核医学部分包括神经、循环、内分泌等各脏器显像和放射性核素治疗。 本书特点:①突出临床实用性。基础核医学部分介绍核技术原理与方法,了解核素示踪技术的独特优势。临床核医学部分重点强调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用流程图方式简要介绍方法学;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核医学知识。②强调教科书的系统性。本书在I临床核医学部分的每一章均有概述,对一些不常用的方法或新进展,或重要但又难以自成一节的内容,均在概述中说明。③英中文对照。协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④增加同类技术的比较。在临床部分每一章的后一节增加核医学技术与其他诊疗技术的比较,便于学生掌握核医学在疾病诊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实验核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及原理。全书共16章.第1章为绪论;第2~4章分别讲述r放射性样品测量、液体闪烁测量、标记化合物等开展实验核医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和技术;第5~12章分别讲述了几种常用的技术如核素稀释法、体外放射分忻、生物芯片技术、核分析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稳定核素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及实验设计等基本技术及其应用;第13~16章分别介绍了核技术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如核素示踪在物质代谢研究中的应用、核素示踪动力学及其应用、核素示踪在细胞动力学中的应用及放射性核素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另外,本书编排了5个附录,以便于读者查阅一些常用的数据。 本书为高等医学院校核医学专业教材,同时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学习核素示踪技
本书主要介绍战时核武器和平时核事件所致伤害的医学防护和救治。其内容包括:核物理基础;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及其防护;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各种不同类型电离辐射损伤以及复合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诊断、急救和治疗。本书对平时放射卫生防护也做了适当的介绍,尤其是增加了近年来新修订的相关标准。针对当今人们关注的包括核恐怖在内的核突发事件问题,本书在编写中增加了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等问题的概述。本书主要作为军队医学院校教材和部队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用书,也可供卫勤管理及其相关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