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材撰写的《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共三卷 ,另附“神方”一卷。上卷概述其对医学的主要观点 、见解及灸法3篇,保扶阳气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中下两卷论述各病证治,包括内、外、妇、儿科总计 约120种病证的治疗经验。其中,运用灸法治疗的病 证达80多种,占总数的2/3,并附以治验案例47则, “神方”则辑录其常用药方98首。现行本中附有清代 胡珏参论批注约百余条。配有光盘,光盘中有作者的 精彩讲演以及保扶阳气的真方。 《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理论独到,观点鲜 明,特色突出,且有诸多验案为证,自成体系,不失 为一本风格独特的学术专著。窦氏理论上强调扶阳, 治疗上推崇灼艾丹附三法,包括附子,具有鲜明的火 神派风格,是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对于研讨火 神派学术而言,有其独特的价值。 本书适合中医临
针灸治疗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针灸 三通法临床应用》集作者贺普仁70余年临床经验,总 结了毫针疗法、火针疗法和放血疗法的临床综合应用 ,提出了[针灸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 理论,使针灸临床的适应病种的数量 及疗效有了大幅度提高。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中汇集临床各科疾病约 140种,病案约350例,其中疑难少见病症病例约占1 /3。为使针灸三通法学术思想 得到反映,对每一病种均用按语形式加以分析,重点 介绍其临床应用方法,尽可能向读者介绍针灸三通法 临床取 穴少而精的特点和对某些病症的独特疗效。 并且,《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以传统中医理论 为基础,对作者的长期针灸实践进行了分析、归纳和 总结。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适于针灸专业工作者、 医学生和针灸业余爱好者阅读。可供医
《针灸治痛》汇集了古代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痛 ”的经验。结合国医大师贺普仁70余年的临床实践编 写而成。内容包括:疼痛理论的沿革,疼痛的病因、 病机、症状的辨证及针灸治疗。书中详尽具体地介绍了临床常见痛症的治疗方法,书后附有“治痛腧穴一 览表”,并增加了近些年来的新资料、科研新成果, 使全书内容更加全面、充实。 《针灸治痛》可供临床针灸医师、针灸爱好者使用,亦可为针灸工作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疗效独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本书重点突出,主要介绍了头针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具体运用。
由赵时碧主编的《雷火灸疗法》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雷火灸的理论基础。介绍灸的起源、发展及种类;雷火灸的产生;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灸与中医基础理论;雷火灸以中西医结合为理论基础;手法创新;灸具革新;雷火灸的特色等内容。下篇为雷火灸的临床实践。介绍雷火灸的特色、主要治疗疾病等内容:首创雷火灸塑身疗法,美容疗法;女人保卵巢疗法;男人养肾疗法;防癌、延年益寿疗法;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造血系统;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及止痛。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普遍化的趋势。在《切脉针灸治癌》中,作者俞云总结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及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理论攻克癌症,以及中医切脉辨证与针灸治疗技术的结合方面都有新的建树。 本书首先概说切脉针灸治癌的探索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接着阐述针灸、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切脉、针灸二者的结合点,*后着重从癌症的临床诊断、切脉针灸治疗癌症的常见配穴应用、治癌的特殊针法、针灸治癌与中草药的配合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并结合具体病案,充分展示切脉针灸治癌的临床疗效。 本书不仅可供中、西医肿瘤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对指导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战胜疾病也有积 *的意义。
本挂图绘制了董氏奇穴与经穴在人体的详细位置,采用奇穴与经穴左右对照的形式,且对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的穴位单独绘图。董氏奇穴虽不像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本挂图设计简洁明快,便于读者查找穴位。同时,董氏奇穴穴位的分布,在功效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本挂图配有说明书,对董氏奇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也进行了介绍,力图简单实用。 本挂图分为三个独立挂图,不易混淆,方便系统学习,且尺寸大,穴位清晰、准确,易于取穴。说明书中的解释说明文字基于临床,疗效肯定。
灸法 与 美容 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针灸美容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绿色疗法,因其没有毒副作用,被美容业推崇与追求,已广泛的应用。其中,灸法美容的疗效独特,方便实用,更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本书作者是权威的中医专家,针对美容祛斑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美容祛斑的中医学理论,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探讨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机理,提炼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创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脏腑灸法、美容祛斑冲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经灸法、美容祛斑回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体系。
《备急灸法》为南宋?闻人耆年所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合《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两部,仍以《备急灸法》重刊并传世。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症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注。
本稿约20万字,内容大体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对岭南陈氏飞针的介绍,包括历史源流、发展现状、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常用穴位及部位、适应症与禁忌证、注意事项等,详细介绍了岭南陈氏飞针的练针法、针刺前的准备、持针法、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治神与守神、针刺得气、行气法、针刺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针刺常见问题及处理、针灸辨证特点和配穴处方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岭南陈氏飞针疗法对内、儿科常见病症,骨关节及软组织常见病症,妇产科常见病症和五官科及其他常见病症等疾病的具体应用,
本书包含《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此三书是金元时期针灸学的代表著作。《子午流注针经》是现存*早的子午流注专著,奠定了子午流注的基础。《针经指南》共收录窦汉卿针灸论著十余篇。内容丰富,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腧穴、针刺方法、得气及针刺宜忌等作了重要阐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集录了大量窦汉卿的针论,对于研究窦氏针法具有重要价值。 针灸之术,历史悠久,有关著述,浩瀚广漠,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古代医家的宝贵经验认识,往往屡起沉疴,其精妙之处,值得认真挖掘与学习。金元时期是针灸学术承前启后的繁荣时期,医家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各流派之间的相互争鸣,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本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具 针法又是针灸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具针法/国 医大师贺普仁针灸心法丛书是根据针具针法方面的古 典文献及现代资料,结合笔者60年来临床经验而编写 的。其内容比较详尽地介绍了自上古以来针具发展的 历史沿革,全面阐述了刺法与手法的临床应用及其基 本功的锻炼。书中介绍的“三通法”系笔者多年的实 践总结,客观地论述了其源和流以及每种通法的适应 证,并附有典型病例加以佐证。
本书是由北京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北京针灸名家丛书》之一。对广大读者来说是走进针灸名家,向他们学习的有利工具。通过它,可以了解这些针灸名家的追求与情怀,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分享他们的临床所得,使自己得到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这是编写本丛书的目的。 本书对杨甲三从医经历、学术思想、针灸技法及临床经验做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了解杨甲三教授的坎坷人生和针灸理论、针灸技法的形成有很大帮助。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杨甲三弟子的从师体会和临床经验,是杨甲三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的延续。本书含医家小传、谈针论道、专病针治、诊余小课、薪火传承等五个部分,不仅是一部资料完整、内容翔实、可读性强的人物传记,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民国时期针灸讲稿9种分订4册:一、梁慕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二、谭志光《针灸问答》。三、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四、杨医亚《新国医针灸讲义六种》。本册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书稿突出地反映了梁慕周的针灸理论特点和临床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