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药理学》(第9版)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学习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几部分内容。本配套教材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药理学》的相关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并改进上一版习题的题目与备选答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和今后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第7版)》系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该书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要,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是初学中药者的启蒙读物。 由于所著用四言韵语文体,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7版。本次修订在6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以更准确反映原文主旨;按照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原则,适当补充了临床疗效确切的成药剂型内容,体现实用性。同时,以人为本,为确保用药安全,全面修订了药物用量用法的内容。使《中医歌诀白话解
王绵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是现代中医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方剂师资进修班授课时的讲稿被视为珍贵的献资料。今予整理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全书分两部分,上篇总论讲述方剂学的形成、发展以及方剂学总则,下篇分十七章讲解了现代临床常用方剂二百余首。综观之,有两个明显特色:一是重点突出,对一些重要方剂的医理阐释极为详明;二是在讲述时,王绵之先生将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融入其中,方剂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读者掌握方剂中药物的药性、配伍关系及方剂主旨等颇有裨益。 本书可供方剂学习及教学、研究者参考,对临床医生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也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共分三章以及附录,即概述、抗感染药简介、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及附录中抗菌药临床应用的有关表格。主要内容为:*章,抗感染药临床应用原则、治疗及预防应用;第二章,抗感染药简介,主要介绍各类抗感染药的适应证、常用剂量及注意事项等;第三章,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原则、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收载品种包括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及抗原虫药,以已上市的国内、外常用品种为主,并包括少数国外已上市、不久即将在国内上市的品种。
中医药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即使称它为“艺术的科学”也不过分吧。中医学对生命的理解来自东方式的文明,是在东方文化与哲学基础之上,具有独特的智慧魅力与光彩。 本书收集了部分国医大师的奇方妙药,读来每每有醍醐灌顶的升华,帮助学者们用名家的医方与经典理论印证着来学习。
《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中药学图表解(第2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主任、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精品课程本科教育中药学课程负责人和**精品课程网络教育中药学课程负责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本理论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钟赣生教授主编。 《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中药学图表解(第2版)》包括总论和各论,共28章。内容以现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蓝本,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要求,对有关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析。总论
这是一部翻译作品,是*早、*原始、*基本的藏药经典图书,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即《度母本草》、《妙音本草》、《宇妥本草》及《药名之海》。其中《宇妥本草》《度母本草》、《妙音本草》,是藏药的三大经典图鉴,图文并茂。《度母本草》中所收的草木类药物,皆是青藏高原的药物,主要论述了草木类药物的缘起、要义概述、草木类药物,此外也描述了只有藏地才生长的237种药物。《妙音本草》这是藏医药*初的本草类专著,主要从药物的生地、形态、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记述了产于青藏高原的近200种药物。《宇妥本草》由前宇妥 云丹衮波著,共描述了191种药物。《药名之海》,主要是分门别类地描述了各种药物及功效。
本教材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内容紧扣药学类重点专业课程的重点知识,符合行业的发展,知识点较新,各单元内容比例适当、难易程度适中,英文表达纯正。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共19课。*单元为药学类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涉及常见的微生物和人体的结构及疾病等知识;第二单元主要介绍药品生产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三单元主要对药品经营与管理进行了介绍;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制药方面的相关知识。以上四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药学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各专业可以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对各单元自由组合进行教学。 This textbook is based on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t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ey knowledge of the major courses of pharmacy.The content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ith the new knowledge. It features appr
本书围绕门店的日常工作,分为入门篇、基础理论篇、商品基础篇、常见疾病防治篇。其中入门篇包括药店的沿革与发展、开办药店的基本条件、法律法规的要求、药店日常如何做好陈列、中药的斗谱、顾客投诉的处理原则与技巧;基础理论篇包括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药理常识;商品基础篇包括药店常见西药24个类别、中药饮片20个类别、中成药26个类别、健康食品7大类别、医疗器械;常见疾病防治篇包括药店常见59个病种的临床表现、用药方案、给顾客健康的温馨提示;附录部分包括药店处方常见知识介绍、如何看懂化验单、儿童和老年人剂量折算法等。这些都是药店店员入职3个月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同时也是药店在职店员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服务能力的学习范本。
本书是《高发病方术优选丛书》的分册之一,是一本系统地运用中医药方法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实用参考书。全书共6章,包括肝病概述、肝病优选方、肝病防治术优选法、饮食疗法、单味中草药疗法、治疗肝病常用的中成药等。重点介绍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对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分别作了简要论述;所优选方剂从药物组成、随症加减、功效主治、治疗方法、临床运用、心得体会、方剂来源等方面进行说明。治疗技术包括自然疗法及各种特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并详细介绍饮食治疗的良方妙法。内容丰富,翔实可靠,易学易懂,使用方便,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及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学习参
盖药引,亦称引经药,为方剂中之使药,亦日引经报使,用以引导方中他药药力到达病所而发挥向导作用,正如传统之用桑枝为引治上肢病,以牛膝为引治下肢病,以桔梗载药上浮治疗咽喉病,以细辛、青皮为引治疗厥阴经病等,颇有深入探究之至理。陈可冀主编的《清宫药引精华》载单味、两味、多味药引400余例,中成药药引19种及多种贵重药。每味药首先介绍其科属、归经、功用、用量、注意事项等。并结合宫廷医案,指出各案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辨证要领、御医治法和议用的处方及选用的药引,并对每种药引的剂量、用法、功用、注意事项均予详细介绍。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方剂学》第3版,是在2012年8月出版的第2版基础上,经过修订编写而成。前一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各中医药院校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故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前一版教材进行修订,期冀在保持前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精编教材应有的精炼、准确、实用的特点,体现继承与完善的统一。本教材主要分上、下两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着重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概述;下篇各论主要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20类,选入基础方、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381首,其中正方207首,复方174首;附录包
本教材通过阐释了方药量效学的概念和经方本原剂量,提出方药量效研究思路和方法,总结临床撰方用药的量策略,并附大量临床验案和点评,使学生在临床撰方中,注重用量及相关问题,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由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中立撰绘,成书于1612年。12卷。述药508 种,分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十部予以介绍。作者针对当时已很普遍的医药分家、医不知药的现状,编绘本书,旨在讲述药物本原(即药材的正确来源、形状、炮制法等),同时,作者还亲自绘制了442幅药材图,方便临床医生辨认药物,开古代药材图谱之先河。后世多种本草书效仿其例,增绘了药材图,深受临床医家的欢迎。是非常有特色的中药书,对当今中医临床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中药工作者以及中医各科临床医生的***之书。 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四十年(1612)作者亲手书画原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书末附有药名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
《成方切用》为清代名医吴仪洛编著,是继《医方考》(明)、《医方集解》 (清)后又一部较为著名的方论类著作。作者广泛收集历代有效成方,对治疗原则、组方理论、实际运用等与方剂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 全书共十四卷,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一十二方;*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各为一门,共设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经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二十四门。每门开篇有总论,后列诸方,每方先记主治病证,并分析每种症状产生的机理;继出组方用药、剂量与服用法;再论配伍原理,即方论(方义),及用方禁忌等;*后有方剂加减变通运用方法。全书共收正方656首(含《内经》12方),附方与类方共(有方名者)446首,涉及异名31个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性、五气、五味、物质构成等方面揭示了中药的功效。下篇揭示中药临床应用之律,包括单味药应用之律,药物配伍应用之律,处方用药之律,处方的谋略等内容。语言生动、平实,重点鲜明。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本书是《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第2版)》中的一本,结构概括为“两栏三框”①板书与教案栏:针对中医各种考试参照教材不一的'情况,本书与现行**规划教材《方剂学》相配套,综合浓缩教材精华,省去记录及相互参照时间,使学习效率倍增;②测试与考研栏:分析许多中医院校、研究院所历年考研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真题及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迅速提高考研应试技能,帮助成就高分理想;③考研导引框:介绍国内部分重点院校或重点方剂学科情况,帮助指引考研方向;④轻松一刻框:精选中外幽默笑话,激活麻痹和沉默的神经;⑤锦囊妙记框:留给您的私人空间,边学边想边记,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本书是继《医道求真》系列之后的又一中医原创力作。著者从医二十余年,博采众长,独辟蹊径。治病重在明理,终疗效凭药。本书著者勤求古训,学古不泥古,并根据自己的临证心得,总结出20余种常见多发病症的病因认识及治疗体会,如 守胃气是治病的根本 治疗胃痛不能疏肝太过 海螵蛸、瓦楞子不是制酸专药 腹泻治疗慎用止涩药 等;所选临床病案点评精简朴实,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 110 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即 药物篇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中药亲试记》乃张锡纯毕生药物研究与临证经验的总结。尤其可贵的是,对于很多药物,张锡纯坚持亲身试药甚至亲口尝药, 故欲审定药性,须一一自家亲尝;或临证时检对证之药但以一味投之,以观其效力 。 皆几经尝试,确知其药之能力性质,而后敢放胆用之,百用不至一失也。至于猛烈有毒之药,虽不敢轻施于人,亦必自少少尝试,渐渐加多,以确定其药性何如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
中药炮制理论与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炳鑫先生是我国著名中药炮制研究家,他在博览各类古籍(炮制类、本草类、方书类、医学类、综合类等)相关记载的基础上,撰写了《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一书。本书对181种常用中药炮制方法的源流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展示了古法的丰富内容,并与现代通用方法进行了对照分析,指出了目前应重视挖掘、抢救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炮制学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