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施今墨对药(第4版)》由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药物图像、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为军医版书之一,日本、韩国已先后译成本国文字出版;台湾省已用繁体字出版。《施今墨对药(第4版)》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施今墨对药(第4版)》由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药物图像、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为军医版书之一,日本、韩国已先后译成本国文字出版;台湾省已用繁体字出版。《施今墨对药(第4版)》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随着人们保健养生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服食灵芝及其产品,并希望了解相关灵芝的历史文化、功效、服食常识、家庭养护、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与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及时收集整理出与灵芝相关的100个问题,分为文化篇、认知篇、养生篇、栽培篇和产业篇等五个部分,并组织科研、中医药、种植、加工、营养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入浅出的解答。这些解答体现了全面、原创、通俗、实用、可看性强等特点,希望能为广大消费者科学认知,为行业健康发展增添一臂之力。
本书是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的心得体会、经验阐述、独家秘要。 书中详解了作者运用中药的非常规功效和用法,重点介绍了专药专方,见解独特,非同一般,用法用量有理有据,临床效果斐然。 本书所述之药物运用,均来自作者的临床实践与真实病案,不仅阐述了作者对单味药、药对、角药的独特认识和使用要点,还强调了剂量的增减对疗效的影响。本书内容原创,文字质朴,论述翔实,理法方药兼备且易学易用,实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张仲景(150—219年),东汉末年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作者钟相根、郑子安)全面收录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本书涵盖了儿童用药基本常识、儿童常见疾病的安全用药、儿童用药常见误区以及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为家庭、旅行等不同场景下的儿童安全用药提供指导。常见儿童用药误区、喂药小妙招、合理用药儿歌等内容,提高了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互动性。本书从受众出发、从疾病入手,为家庭用药提供指导,有助于提升家长们对儿童安全用药的意识和水平, 好地帮助家长们引导儿童正确用药,呵护儿童健康成长,托起健康中国的未来。
翻手为“药”,覆手为“毒”,意思就是具有毒性的中药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若能趋利避害、辨证应用,“毒药”则可以“疗痼疾、起顽疴”。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有毒中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翻手为药覆手毒——毒性中药十一讲》一书选取临床中具有代表性的11种毒性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名称来源、传说故事、药物溯源及饮片辨析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着重对中药的毒性及古今中医名家对该药的临床运用方法进行介绍。本书每篇皆以中药传说故事作为导入,选取古代经典医案和现代临床案例,分析各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书既可视作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的参考书,亦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科普学习指南用书。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药学又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国医大师吕景山将著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配伍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成册。该书收编对药282对,按照药物的功能和主治,分为24类。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有机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 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 的典范。 刘渡舟编著的《新编伤寒论类方》以明代赵开关复刻的《伤寒论》为蓝本。采用不类经而类方的整 理方法,将《伤寒论》各方编排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等18个类别,按类进行解释,《新编伤寒论类方》在体例上 设有概述、方名、药物组成、煎服法、加减法等12个环节,力求读者从方以识证,从证而知辨,使方证一脉 贯通,而能起到纲举目张之效。从而 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医学发明》所论以《黄帝内经》为宗,重点论述五脏疾病的证治。除了淳淳于“人以胃气为本”之外,对于虚损之用补肾益精,肺虚寒饮之用益气温肺化饮等等,亦多所阐发。东垣的“中风论”即见于本书:“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病。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如此。"全书列方73首。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垣的学术成就。 《活法机要》之成书,据《中国医籍考》载:“(东垣)著作甚多,惟有《药用珍珠囊》、《脾胃论》……《五经活法机要》、《兰室秘藏》……等书刊行。”任应秋氏在《中医各家学说》东垣所著书目中亦列出《活法机要》一书。是书列临证20门,涉及内、外、妇、眼、皮肤各科。对病因、病机、症状鉴别作了详细论述,对疾病的轻重缓急,用方加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
迄今发现的最早方书《五十二病方》载方近300首,而明代《普济方》载方61739首,当代有关学者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清以前的方剂进行了统计,总计达40余万首,真可谓“浩如烟海”。如果只凭死记硬背是无法掌握的,当然也没有必要。 为了便于学习掌握,早在300年前,清代医家汪昂就编著了《汤头歌诀》,选名方200首,将其组成、功用、主治编成歌赋,便于人们背诵,给后学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近年来新编方歌、速记方歌、趣味方歌等如雨后春笋纷纷面市,从不同角度,各展特长,给初学者提供了诸多便利。 本书《实用趣记方歌手册》其意在“实用”二字。所谓实用的作用有三:其一,通过歌诀和趣记方歌,提供多种记忆方法,记住方剂的的组成,功用,主治的内容,其二,学会分析古今成方的方其三,掌握辩证论治规律,在临床上能自拟处方,提高疗效
本书秉承“中药与文化交融”的宗旨,从文化现象切入,分别从饮食、民俗、汉字、文学、哲学等五个方面解读中药,传播中药知识,力求“以文化中药,以中药展示文化”。本书集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通过讲述故事、传说、史实、风俗习惯等,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中药知识,包括药性理论、药物应用,以及百余味常用中药的特性、功用及代表性方剂的配伍特点。全书通俗易懂,适用于中医院校师生、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中医药的各界人士阅读。
大盘山重量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主产于大盘山地区的“磐五味”,自古就深受医家、药家的推崇。作者作为磐安人,自小出入山水之间,对大盘山地区自然风物甚是热爱。近年来,作者深入山野走访药农,翻查典籍了解药事,最终形成散文四十余篇,解读中草药的前世今生。作者通过对诸多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独特性能、药用价值、文化因素、环境背景的提玄钩要、条分缕析,抒发了对植物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和智慧之美的浓浓情感,具有一定的知识科普价值和文艺欣赏价值。
本书从方入手,从气血痰郁辨病,谈方论药、分析病例。对药性、药理、配伍详尽论述,可使读者既掌握方,更掌握药;方是基础,药是灵魂。古有用药如用兵之说,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方法。临证之际,面对纷繁复杂的病证,自能使心中朗朗,达到中医认病辨证准确遣方用药的境界。
本书由中医心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临床一线医师编写。全书共三个部分,部分为心血管疾病概要;第二部分依辨证分类分成16章,共计188个,各分13个部分进行编写。全书所列药物既按药品说明书对药物的辨证应用做了详细说明,又广泛地引用文献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做了介绍。第三部分为药物索引。全书追求科学性、实用性和临证的可操作性;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的特色,为临床辨证使用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应用指南,是临床一线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社区医师、西医学习中医医师辨证使用的一本实用教材。
为了使广大的读者得到科学化的养生保健知识,使未衰老者更健康,使已衰老者延缓老化,笔者特将多年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进行初步整理归纳,编写了本书,以期为人们提供些许有益的保健方法。 一、本书所辑各方,均从各今医学书刊选录,并初步加以整理归纳,资料来源均经注明。 二、每一方剂之下,列有来源、功用、药材、制法、服法和选按六项。 三、方剂中“资料来源”,是指本方所采用之文献而言,其一时未能查清出处者,则列为验方,以俟再版时修订。 四、方剂中“功用”,是指本方的主要作用与用途,并不排除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用途。 五、方剂中“药材”项下,未列炮炙法者,均指生药,其个别情况仍酌“生”字,如生地典等。列有炮炙者,可按当地炮炙经验进行操作。 六、方剂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