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朱步先、何绍奇研究员等朱老之弟子们整理,1989年出版以来深受欢迎,先后4次重印,仍难满足需求。《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语言精炼,行文畅达,内容不袭陈言,不人云亦云,突现出一代名医独到的辨证思路和精当的用药绝技,以及超过前人的老药新用经验。读者可从中熟谙先生临证独特的用药诀窍,继承灵活的配全秘传。
陈可冀等编著的《清宫外治医方精华》是对清宫外治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全书包括:口齿咽喉用散方、皮肤用散方、治疮疡散方、治外伤散方、药膏方、面风贴敷方、洗头面方、洗眼方、肢体筋骨痛洗方、皮肤病洗方、阴痒洗方、美容方、须发万,以及丸剂、锭剂、丹剂等26类,载方600余首。全书剂型丰富,制备精细,用法独特,特别是外治美容,独树一帜,荟萃了中医外治法的精华,可谓中医传统外治法中奇珍异宝。作者陈可冀院士,德高望重,对清代宫廷医学研究颇有心得。全书内容丰富,疗效可靠.简便实用,颇有参考价值。每方后的按语,不仅解析方义。并指出制备本方的宫廷御医和本方使用者,可谓简明医案的记载。为保持深宫秘验之原貌,处方中辰砂、轻粉等,均予保留,剂量仍遵旧制。《清宫外治医方精华》不仅适用于中医专业人士使用
本书主要内容有:开篇即有“对饮上池水的研究”。诊法篇收集了九峰老人“八脉该28字脉象”之说,文中括乎诸脉于其中,文字简洁,撷精采华,堪称后学准绳。进而又阐述了《难经》“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把“大要会”三字释为“信息”可谓发挥古义了。篇中尤其把“胸腹诊法”提高到一个更为主要的位置,并附有图案。指出了胸腹之诊的重要性。 经络与针灸篇重点论述了十五络脉的临床意义,并对脾胃之大络大包与虚里进行了理论上的发挥。对脏腑俞穴与募穴的互为应用以及八会穴的针灸方法均做了重要介绍。并对刺期门穴法,及“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分别介绍了临床应用技巧。这对于临床行针刺法者,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奇经八脉篇重点论述了奇经八脉的起止穴位,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意义。篇中筋维相交,对于中风偏瘫,
中医药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即使称它为“艺术的科学”也不过分吧。中医学对生命的理解来自东方式的文明,是在东方文化与哲学基础之上,具有独特的智慧魅力与光彩。 本书收集了部分国医大师的奇方妙药,读来每每有醍醐灌顶的升华,帮助学者们用名家的医方与经典理论印证着来学习。
盖药引,亦称引经药,为方剂中之使药,亦日引经报使,用以引导方中他药药力到达病所而发挥向导作用,正如传统之用桑枝为引治上肢病,以牛膝为引治下肢病,以桔梗载药上浮治疗咽喉病,以细辛、青皮为引治疗厥阴经病等,颇有深入探究之至理。陈可冀主编的《清宫药引精华》载单味、两味、多味药引400余例,中成药药引19种及多种贵重药。每味药首先介绍其科属、归经、功用、用量、注意事项等。并结合宫廷医案,指出各案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辨证要领、御医治法和议用的处方及选用的药引,并对每种药引的剂量、用法、功用、注意事项均予详细介绍。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丰富经验的总结,它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单方、验方,是这个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常见病验方选编》 《中医验方汇编*辑》两本书合订而成,原书均是在广泛搜集和整理民间验方、秘方基础上精选汇编而成的。共收选秘方验方1000余首,分别按科按疾病分类编排。 单方验方是流传民间的医疗经验,它的特点是药味简单,寻取方便,用费低廉。用之得当。往往会有意外的疗效。但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来看,它只能在病症的一定情况下才适用:如果药不对症,不仅没有疗效,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读者在选用本书验方时,应该首先听取医生指导,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黄精汲取大地中最淳厚之气,是补气阴、调五脏、抗衰益寿的极品补益药。本书系统介绍了黄精的性味、功效、药用保健常识及多种疾病的黄精疗法,列举了100 余首巧用黄精防病治病的良方,凸显 简、便、廉、验 之特色,是一部非常适合百姓养生保健参考的食疗科普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中医学思维体系认识人体。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活动都与大自然关系密切。古人通过观察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影响,发现人体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的昼夜四时相关,人体气血的升降出入、形神相生及脏腑经脉等生命活动都会同步适应时空变化。作者结合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精神、经络等中医学中人体生理概念的影响进行解读,系统论述了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帮助读者建立传统的中医学思维,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成方切用》为清代名医吴仪洛编著,是继《医方考》(明)、《医方集解》 (清)后又一部较为著名的方论类著作。作者广泛收集历代有效成方,对治疗原则、组方理论、实际运用等与方剂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 全书共十四卷,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一十二方;*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各为一门,共设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经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二十四门。每门开篇有总论,后列诸方,每方先记主治病证,并分析每种症状产生的机理;继出组方用药、剂量与服用法;再论配伍原理,即方论(方义),及用方禁忌等;*后有方剂加减变通运用方法。全书共收正方656首(含《内经》12方),附方与类方共(有方名者)446首,涉及异名31个
在中医临床中,中药的剂量往往关乎治疗的成败 ,颇受医者重视,剂量也往往被视为“不传之秘”。 仝小林教授以此为切入点,其负责的国家973课题将 重点研究中药量效关系。日前,邀请全国著名中医临 床学者汇集北京,进行探讨,编著成《方药量效关系 名医汇讲》,内容与中医临床实践联系密切,指导性 极强,受到学界关注,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中药炮制理论与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炳鑫先生是我国著名中药炮制研究家,他在博览各类古籍(炮制类、本草类、方书类、医学类、综合类等)相关记载的基础上,撰写了《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一书。本书对181种常用中药炮制方法的源流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展示了古法的丰富内容,并与现代通用方法进行了对照分析,指出了目前应重视挖掘、抢救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炮制学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 110 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古典中医学的哲学思维,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天干地支为切入点,从Z基本的天象原理出发,还原古人观察日月星辰流转而产生哲学思维的过程。其中观察日月往来的昼夜变化而产生阴阳思想,观察五大行星的顺逆现象而产生五行生克思想,观察二十八宿的顺序流转产生四象一体的气运思想,而这一切又统一于时空观念。古人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源于观察宇宙天象,而时间和空间造就万物,产生生命变化,对时空的认识就是对生命的认识。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传统的中医学思维,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14章,对中医内科、儿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等临床各科共计144种疾病的辨证用药、中成药、单方验方进行了系统论述。所选处方均为常用中药,用法简便,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各级中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王睿林等结合其临床工作实际,重点介绍500味中药在临床常用的治疗病种和组方用量。所选报道和所载资料精选了近30年的文献报道,所选组方皆详细标明其用量用法以便读者借鉴参考;除选取中药传统的应用病种外,对于确有实效的新用途、新用法也进行了介绍,以拓展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常用中药500味效用便览》内容简明,实用性强,性味效用一目了然,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科研人员、学生参考使用。
《临床常用中药配伍速查手册》系临床用药工具书。书中收载临床使用频率极高的常用中药药对400余种。每对药物皆从【单药性能】、【主治病证】、【配伍应用】、【常用剂量】、【用药体会】5方面阐述。本书对于药对的特点说理透彻,有理有据,并紧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用药体会及经验,加之文中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使读者易学易用。为便于读者根据不同需求快速查阅,书前目录按药物功效分类,书来附有药名索引、病症索引、方剂索引。本书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药院校师生及自学中医者参考使用。
药浴技术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之一,具有经济实用、作用迅 速、不良反应小的特点,X打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既可治疗 疾病,又可强身保健。该书力求重点突出,简便实用,主要介绍了药浴技 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在临床上疗效确切的常见疾病中的具体运用。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章为总论,主要介绍肿瘤中成药基本知识。第二章为恶性肿瘤中成药,从经典名方名药、常用现代中成药两方面介绍肿瘤中成药使用说明,包括口服药、注射剂和外用药共150多种。第三章为恶性肿瘤中成药应用,从围手术期中成药应用、化疗辅助中成药应用、放疗辅助中成药应用、常见临床症状中成药应用和常见恶性肿瘤中成药应用五个方面介绍常见肿瘤的中医诊治原则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特点:①介绍的药品大都为中成药新药;②方药的解析融入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精辟到位;③治疗方案具体,附有大量对比表格,临床指导性强。附录为药名笔画索引、药名拼音索引、图表索引和常见肿瘤中成药应用指引,十分方便读者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