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早的长城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此后直至17世纪的明末共2000多年间,共有十余个王朝都曾修筑过长城。 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建于明朝(1368-1644),它东起辽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横贯中国北部十多个省、市、区,总长度达6700多公里,人称“万里长城”。明长城用夯土或砖石砌筑,重要地段的城墙平均高约七八米,墙顶宽约四五米,沿线没有用以报警的烽火台。 游览长城的*去处在北京北部,这里的长城得到较好的相修缮和保护。距北京市中心70公里处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代表性的一段。此外,北京可供游览的还有居庸关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等。 1987年,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猿人化石。周口店随即以中国猿人之家闻名于世。根据发掘地点,科学家们把这种原始人类定名为“北京人”,把这座洞穴称之为“北京人遗址”。 据测定,“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在距今50万年到20万年前,以狩猎为主,能用双手劳动,直立行走,懂得利用天然火。周口店遗址处现建在北京猿人展览馆。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北京,清代帝王的行宫,于1750年动工兴建,1860年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 全国总面积约290公顷,其中水域约占四分之三;可分为朝廷政事区、帝后生活区与风景游览区。园中以自然山水为框架,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造景主体,配以长提、长廊等,100多处景点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张扬出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又充满了天然之趣。 1998年,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1368-1644)清(1644-1911)皇陵是依照传统的风水理论精心选址,于地上地下建造起来的规模宏大的祭祀建筑群。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明孝陵、明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显陵位于湖省钟祥市郊,是嘉靖皇帝的父母亲的合葬墓。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葬有13个皇帝、20多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等。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郊,陵园面积为78平方公里,有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嫔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有皇帝陵4座、皇后陵3座、嫔妃园寝3座、王公及公主园寝4座。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