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裏人(散文)--亦舒作品系列(301)》 內容簡介 數十年如一日,反正沒有其他嗜好,香茗一杯、沙發一張,吁口氣,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翻開那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作者簡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來港定居,曾就讀嘉道理小學、北角官小,中學畢業於何東女子職業中學,十五歲開始寫稿,第一篇小說刊登在《西點》,十七歲開始替明報寫稿,當時仍然是一位中學生。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記者和編輯。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學成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做了七年便退下,當全職作家及家庭主婦,並移居加拿大。 詳細資料 作者:亦舒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ISBN:97
內容簡介 晚清三大詞話完整全收錄, 深入感受古典詞曲創作的情思,帶領讀者一窺古典美學的極致境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什麼心情?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是何等對比?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怎樣的心境? 詩與詞是中國詩歌文化的兩大頂峰。詞出於唐,歷經發展,大盛於宋,但衰於元,直至清代,再度復興。 歷代詞家輩出,李白、蘇東坡、歐陽修、柳永、陸游、溫庭筠、李煜、李清照、元好問、納蘭性德等人 將黍離之悲、纏綿情思,盡皆入詞。 但面對眾多名家、千萬首詞曲佳作,我們到底該如何閱讀、理解與感受。詞作與人生,又有怎樣的關聯性呢? 詞話的存在,就像是賞析者的閱讀筆記,透過名家的眼光與閱歷,引領讀者
新譯宋詞三百首〈修訂三版〉 內容簡介 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與唐詩並稱中國詩歌之雙璧。清末民初詞學名家朱祖謀所編選之《宋詞三百首》,精選大家名篇,篇篇可頌,是吟詠、創作宋詞的*範本。本書採用善本重新編譯,並針對一般人皆感陌生的詞牌,按照詞律、詞譜、牌名、音韻字數等,作扼要淺顯的說明。每首詞字旁另用記號注明平仄,並加注韻腳,詳作注釋,說明出處。除了語譯外,特別再加賞析部分,對作品背景和詞語前後的結構融合,闡釋評說,讓讀者對宋詞的格式和意境,都能有更深刻的認識與領會。 作者介紹 汪中 汪中教授,字履安,號雨盦。民國十五年生於安徽桐城(古稱龍眠)。民國四十一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初任教於師大附中,後應當時台灣省教育廳長劉真之聘任秘書,四十七年返台灣師範大學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