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了近代的衰落。 在討論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白銀外流的影響之外,亦關注其對思潮起伏的影響。在經濟史與思想史之間,若干前輩學者曾探討思想對經濟的影響,而本書特別觸及:當經濟對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的生活形成特別嚴峻的挑戰時,知識人如何在傳統中國累積幾千年的知識倉庫中,尋求不同的奧援而彼此競爭,從而在政治權威與社會自主、國家與市場之間,呈現可與西方媲美的多元思維。 作者介紹 林滿紅 林滿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博士。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及
藉由商業、科技、藝術文化的結合,創造新經濟價值,已是全球趨勢,本書不只是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著作,而是尋思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參照的讀本。
「一心自慢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同與自慢社長何飛鵬徜徉於至聖先賢的智慧之海, 體驗人生與國學結合的知識饗宴。 還記得求學時,學校要求背誦、自己卻怎麼也不解其中意涵的詩詞古文嗎?是否發現,當時叫苦連天的死記強背,在日後人生得意,或是遭逢挫折之時,那些原已遺忘的原典,竟是在腦海裡油然而生,且能與此刻心境有所襯映? 的確,中國的先賢話語蘊含人生智慧與百態,當你正為外在環境的劇變而感到困擾時,何不試著從中國的國學中,找出人生的解答?向來對古籍經典有深度研究與體會的自慢社長何飛鵬,在新作《人生國學讀本》中,便要帶領讀者從己身既存的價值觀和信仰中,去驗證國學經典中的名言佳句;除此之外,也期望讀者能對照這些古文佳句,改變自己的為人處事態度。 「一心自慢任平生,也
本書作者巴斯夏,是十九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政治家,古典自由派經濟學的先驅。他在1840-1850年代,眼見社會不公不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家高層貪腐,因而著書立說,留下許多經典文章。 他的經典文章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已成為政治經濟學史上的重要寓言。作者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可看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但往往也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o每當政府推行新政策,常常只看到’看得見的j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平。文章中談到的主題包括:課税、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及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等等。這篇文章的影響力既深且廣,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兹利特(HenryHazlitt)的《一課經濟學》,即以 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