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的內容是作者累積多年的研究心血。書中之建構,頗見新穎;對俗文學之範圍與分類,亦出己見。全書以「短語綴屬」、「各類型之故事」、「民族故事」、「韻文學」,將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口頭成語、秘密語等歸入「俗語」之中討論,均可收以簡御繁之效。
「嘉慶君遊臺灣」,是一則由來已久的臺灣民間故事。事實上,嘉慶皇帝從未來臺,但傳說中嘉慶君在臺遊歷,考察民情,鋤強扶助,成為臺灣獨鍾的傳奇性人物。嘉慶君(1760-1820),全名愛新覺羅顒琰,是滿族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一清仁宗睿皇帝(1795-1820),嘉慶是他的年號。 在位期間,平定了許多內部動亂,抑制社會危機;另方面,他繼續推動乾隆朝文化事業,整理皇室收藏,編纂官書,其詩作豐富,數量雖僅次其父,足稱為中國皇朝第二位多產詩人。 本特展即以嘉慶皇帝一生事蹟為主線,透過「嘉慶君遊臺灣」、「嘉慶皇帝其人」、「宮廷藝術與收藏」、「廣續文化事業」以及「安內靖亂」五大單元,除精選院藏嘉慶朝文物外,並結合相關單位與私人收藏代表性文物,呈現嘉慶朝臺灣的社會風俗及傳說、嘉慶君的生平、嘉慶朝內府原藏、當朝藝術以及武功政
花鳥妍麗的色彩,充滿律動的生命力,總能令人興起圖寫塑形的意念,早在商周時期,花鳥就已是器物裝飾的重要元素,到唐代繪畫技法趨於純熟,「花鳥」成為獨立的畫科。五代的技法表現更為豐富多樣,進入成熟期。宋代花鳥畫蓬勃發展,應物象形的寫生觀念蔚為風尚。元代文人畫觀念興起,花鳥畫亦受影響,平添水墨澹逸的氣息。明清時期,承續前代各種風貌,寫意花鳥畫興盛。歷代花鳥畫家不斷與自然對話,通過精湛的技法,寓興寫意,造就畫作豐富多彩的風貌。除繪畫之外,花鳥亦是緙絲與刺繡喜愛的題材,運用靈活的針法,熟練的織造技巧,摹緙再現。宋代以來出現純供欣賞的緙、繡藝術品,運絲如運筆,工藝表現卓越。本圖錄精選院藏花鳥題材的繪畫與緙繡作品五十組件,以「觀物之生」、「裝飾之美」、「構圖之趣」、「寓興之意」與「技藝之妙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該書為中國針對沉香所寫的專著。「茄楠」自明代開始已成為高等級的沉香。沉香是指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沉香出產於兩廣、越南及其他東南亞等地。因為結香方式特殊,散發出清涼幽遠的香味,有的近似蜜香,有的似乳香,既醇厚且優雅。自古以來,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醫學都被妥善使用,因此對於沉香發展出獨特鑑賞方式,除了將沉香變為隨身珮飾,也為了聞香,發展出一套薰燃器具,這些都成為奢華尊貴又帶有士人風雅的香玩文化。本展覽取名為「天香茄楠」,期待觀者除欣賞工藝製作之美外,更能探尋如天香般令人難忘的香味。 展覽分成兩部分,一是「香之道」,展出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宮廷茄楠沉香,回味以往沉香是如何
插花、賞花、種植盆栽或營造盆景,已有千年以上發展史。 至今仍生氣盎然,蓬勃發展,並衍生出許多流派,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通過「瓶盆 風華 明清花器特展」,當更能理解古典花藝與 現今流派的聯結,期盼對當今花藝創作者有所助益。
简介: 「揚帆萬里 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選件,便是由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出川哲朗館長、小林仁主任學藝員及九州陶瓷文化館鈴田由紀夫館長負責選件並提供詳細資料,在由本院南院處翁宇雯助理研究員及器物處黃蘭茵助理研究員依據資料,重新詮釋、策劃的展覽。策展人掌握伊萬里瓷器是十七世紀中葉,在國際貿易市場異軍突起、炙手可熱的商品特性,首先為觀眾介紹日本「伊萬里瓷」名稱來源及特色,再以「炫富道具」、「筵席食具」及「宮殿裝修」等三單元,介紹來自日本伊萬里港的外銷瓷器,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不但是歐洲王宮貴族間爭相訂購的珍玩及生活用器,也是妝點宮殿的飾品與外交使節饋贈的重禮。第五單元「國使贈禮」,選展本院典藏十三組伊萬里瓷器,這些作品大多屬伊萬里瓷器中的柿右衛門或金襉手樣式,製造年代不同,如何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