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印度是一個有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古國,要了解印度,非研究印度歷史不可。《印度歷史故事》這部故事體的印度史,由國內研究印度文學的糜文開教授所撰述,多方取材印度故事的原始資料,而書中的每個故事,正往往代表著所屬時代的時代性,使其有文學趣味外,亦具歷史的真實面,是一本喚起大家對印度歷史發生興趣的好書。
一本你我、企業、學界、醫界、政府,都該閱讀的重要著作! 對女性不友善的體制與設計多不勝數,有些甚至出人意料。 且看英國得獎自由人quan活動家佩雷茲一一道來,提出可行解方! 立法委員 王婉諭‖圖文作家 吉娜兒‖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成令方‖律師、作家 呂秋遠‖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 周于萱‖律師娘 林靜如‖ 吾思傳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教授 畢恆達‖ 作家 蔡詩萍‖律師 賴芳玉‖立法委員 賴品妤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2019年《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佳商業圖書獎 2019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獎 2019年英國Books Are My Bag讀者票選獎得主 《泰晤士報》2019年時事類*佳書籍 《新政治家》、《觀察者報》、
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是最後一位曾征服墨西哥的生存者,八十九歲時在他位於瓜地馬拉的莊園去世,去世時和生前一樣窮困。他生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而他活著見到大部分的美洲被西班牙征服。僅管他在推翻阿茲提克帝國的史詩中扮演主要角色,但除了他「真實且精彩」的《新西班牙征服信史》之外並沒有為家人留下財富。這本書於他七十六歲時完成,而根據他自身誇張的描述 於耳聾眼瞎的八十四歲時加上了前言。他開始寫作時已超過七十歲,且曾一度放棄,因為他曾為了自己的文筆相較於有優美文風的其他史學家(那些僅被告知科爾特斯的成就,但擁有第一手知識比他還少的人)是粗糙無光、缺乏潤飾光澤而感到灰心。 貝爾納爾.迪亞斯確實不是熟練的名作家,然而他有生動的記憶及優秀的戲劇感。此外他有意識於自己曾參與
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 二十一世紀家庭與教育學界的里程碑 重量級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的經典著作 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不同階級、不同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 他們的現在和未來有多麼迥異? 童年的不平等,也複製了未來的不平等 【2003年,榮獲美國學界各項大獎】 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SA)評審大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文化類、家庭社會學*佳書籍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童年與青年研究傑出獎、社會問題研究C. W. 米爾斯獎 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走訪了十多個家庭,帶著團隊深入教養現場, 觀察親子間的相處模式,也目睹家庭與體制的社會互動。 作者發現:階級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 ▌規劃栽培 vs. 自然成長,階級帶來的起跑點不平等 社會階級除了帶來不同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本,也使得父母偏
社會學家孜孜不倦地想找出「社會是什麼?」的答案,然而強調批判、反省精神的社會學,並不提供標準解答,而是從複雜的社會現象中找出基本規則,指引一種思索問題的方法。 人從一出生就脫離不了社會,受社會影響形成種種的價值觀,也塑造出不同的社會形貌。為什麼我們會追隨流行文化?歧視與排擠是自然行為?愛情是不平等關係?……這些發生在你我身旁的生活事件,正是社會學關注的對象。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縮影,瞭解社會學是為了更透徹地認識自己,擴而大之發掘潛藏社會現象背後的真實問題、改善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 《圖解社會學》以生活化的角
這是一種由少數商人組成的壟斷經濟。受到十字軍東征的帶動,義大利半島的城市大發戰爭財的同時,逐漸引領歐洲走出中世紀的框架與低迷,其中號稱「東地中海女王」的威尼斯是為人關注的成功案例。然而,後來何以威尼斯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讓位給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交棒給倫敦、倫敦被紐約取而代之?一個城市能扮演世界金融中心的條件為何?其興衰各有什麼樣的徵兆? 這五百年的歐洲發達史,世界其他各地 (美洲、印度、遠東、歐亞大陸內陸、非洲、俄羅斯)與之有何關聯?工業革命何以首先出現在英國?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兩者的相互關係。 作為歷史上一個新穎的經濟主張「資本主義」,我們將如何評價?貧富差距的擴大是資本主義的結構使然,抑或是「政治」的失敗。
★ 英國歷史寫作傳奇/戰史書寫第一健筆/百萬暢銷名家作品臺灣首發 ★ 以戰爭著述入圍法國文壇最崇隆之【梅迪奇文學獎】 ★ 經典影集《諾曼第大空降》101 空降師血淚戰役場景/細膩還原 ★ 全書收錄詳盡軍事圖例/19 張精密描繪的戰場地圖/48 張第一手戰事、人物珍稀照片 ★ 二戰迎向終點的關鍵一役/徹底完結希特勒稱霸幻夢 1944 年 12 月。嚴冬。險峻的阿登山區。幽暗密林。 納粹裝甲傾巢而出,絕命一搏! 上百萬飽受凍瘡與飢寒所迫的大兵,正在雪地上用鮮血踏出文明的生路。 【內容簡介】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希特勒在比利時阿登山區發動了「最後一場豪賭」。這位納粹軍頭堅信他的裝甲鐵蹄可一路直衝安特衛普,分裂盟軍,並迫使盟軍從德國本土撤出,重新奪回西線主導權。德軍毫無保留,精銳盡出,動員一切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