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台日混血兒媽媽的掙扎和困惑,到底哪一國的說法比較適合孩子? 作者實際住在日本的育兒經驗 幼兒、小學的現場教育經驗 輕鬆、實用,讀起來沒有壓力 日本奶奶、日本爸爸和台灣媽媽,台日兩國教養方式大不同,到底哪一個比較好? 結婚之前,我在東京的外商廣告公司工作了快十年,對於日本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先生出生在北海道,大學研究所在京都大學,工作在東京近郊,接觸過日本各地的風土民情,因此我一廂情願地相信他的觀念應該很正確,想法中肯,不會有偏頗。而我婆婆是大學的經濟和家政老師,對育兒教養和保健衛生有專業性的見解和醫療級的標準。在這樣的環境下,嫁給我的日本先生時,我憧憬著生下像金城武那麼帥的混血兒;也自信不會有不適應的地方,但生了寶寶之後,這才面臨到所謂的文化衝擊,我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