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0-1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科学技术史话
    •   ( 172 条评论 )
    • 姜超 著 /2011-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以外,在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地学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也都曾经有着惊人的成就。从秦汉到明代初期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然而,到了明代中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停滞。虽然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科学技术也曾一度呈现复苏气象,但仍然是在传统的道路上继续踯躅缓行,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率先产生。与此同时,16世纪的西方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却发生了科学革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此后,中国与西方在科技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 ¥10 ¥15 折扣:6.7折
    •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导
    •   ( 0 条评论 )
    • 南京市气象局 /2019-08-01/ 气象出版社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南京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每年均出现特别天气,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且增多趋强。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潜在威胁和风险不断加大。本手册面向农民群众,旨在介绍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分析气象灾害出现季节、提供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期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 ¥2.72 ¥4 折扣:6.8折
    • 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简明手册——道路结冰
    •   ( 0 条评论 )
    • /2018-02-01/ 气象出版社
    • 每个小册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灾害定义,以较为简洁的语言介绍该种气象灾害,使读者对该种灾害有一种相对科学的理解。第二部分为气象灾害事例,选取近几年较为严重的、警示性较强的气象灾害事例,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到气象灾害强大的破坏力。第三部分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让读者根据预警信号的级别了解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第四部分为避险措施,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强的避险措施,并配上插图,帮助读者从容应对气象灾害。

    • ¥3.35 ¥5 折扣:6.7折
    •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任行为
    •   ( 97 条评论 )
    • 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 编,刘华杰 译 /2004-01-0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文集,是国外学者对公众理解科学和公民科学素养与态度调查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中国的科学传播(或者科学普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作者来自社会学、传播学、STS等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他们从科学史、技术史、技术社会学、风险研究、技术评估、风险预知、风险沟通,以及媒体分析等各个角度,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研究历史、调查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公众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问题、理解与信赖问题给出了反思之后的回答。既有理论论述,也有实证研究,还有案例分析。 本书对于中国学界来说,不仅是一份很好的营养,也具有相当的冲击力。 本书对于下列人士尤其具有参考价值:从事科学传播(或科学普及)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从事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

    • ¥9.6 ¥16 折扣:6折
    • 科学家谈21世纪
    •   ( 455 条评论 )
    • 李四光 等著 /2011-10-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 ¥7.5 ¥10 折扣:7.5折
    • 科学家谈21世纪 李四光 等 著
    •   ( 2 条评论 )
    • 李四光 等 /2011-10-01/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 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 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 《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 ¥6.6 ¥10 折扣:6.6折
    • 科学家谈21世纪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李四光 等 /2011-10-01/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 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 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 《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 ¥8.4 ¥10 折扣:8.4折
    • 科学家谈21世纪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李四光 等 /2011-10-01/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 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 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 《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 ¥6.8 ¥10 折扣:6.8折
    • 驼铃与古船(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
    •   ( 0 条评论 )
    • 贾学谦 著 /2004-11-01/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丝绸之路,这几个神秘的字眼,每当浮现在我脑海时,便立刻引着我穿越漫长的时间迷雾,重回到久远的过去,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仿佛也展现在了我眼前。那一条条横贯沙漠戈壁、高原草地、山川平原和辽阔海洋的道路,成了古代商贸、文化交流的大动脉,运送着丝绸、陶瓷、香料及其他商品,传播着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祖国的四大科学发明,就是通过“丝路”传播到亚欧各国的。“丝路”也是宗教信仰和各国民俗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古代,也正是沿着这一条条丝绸之路,发生着民族的大迁移,并由此引起不同文化的碰撞、相互补充和交融。华夏祖先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对古代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流及亚、欧、非各国人民的千古友谊,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辉煌贡献。人们称丝绸之路,既是开放交流之路,

    • ¥9 ¥12 折扣:7.5折
    • 科学方法100问
    •   ( 0 条评论 )
    • 徐国忠胡开建 主编 /2005-01-01/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本书是一本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方法中的中级读物,它力图以通俗的语言具体的事例,结合公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在常规性解决问题、探索性解决问题、科学地思维和创造发明等领域中一些常用的科学方法。本书可作为公众学习、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参考读物。

    • ¥9 ¥12 折扣:7.5折
    • 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 0 条评论 )
    • 严湘桃石义斌韦振仕 著 /1998-12-0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科学发现问题一直是科学方法论的中心课题,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历代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大多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关于它的本性与发生机制问题迄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本书运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或一种渗透着逻辑观点的“自然主义”,扼要地回溯了传统理性主义发现观、现代非理性主义发现观和当代多视角、多学科地复兴科学发现逻辑的“新潮”,并辅以适当的案例说明,以期对以往关于科学发现的本性和发生机制的见解能给予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本书对科学发现逻辑所走过的“正—反—合”的辩证历史进程作出评析,其主旨在于表明,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是一个既不断创新又连续相继的过程,科学发现的逻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探索科学发现的逻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项艰难复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 ¥9.3 ¥12.4 折扣:7.5折
    • 科学认识与方法论
    •   ( 20 条评论 )
    • 刘晓丽 主编 /2006-10-01/ 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生产总值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诸如信仰危机、首先滑坡、精神空虚,等等。为此,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要求本科生每年必须完成人文、艺术和社会道学领域中的8门课程,每门课程9个学分,共计72个学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也有类似的规定。加强文化素质教

    • ¥8.5 ¥10 折扣:8.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