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专为科研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关于道德标准的非正式课程而设计。本书论述了科研行为的道德基础以及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个人与职业性问题。它不仅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研究 无论是学术、企业还是政府背景 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科学学科。 第三版《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体现了自1989年版、1995年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的发展。第三版秉承了本书的一贯特点,即包含大量假设情景,为特定情况的思考与讨论提供指导。 《怎样当好一名科学家》主要针对研究生以及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但也适用于处于科学事业不同阶段的所有科学家。
黄培云——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全程参考了这所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92岁的他,雅达散淡,娓娓道来: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30年代的清华化学系,亲历“一二·九”,参加湘黔滇步行团,西南联大第一届毕业生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与赵新那喜结连理,回国后艰苦建校,粉末冶金学科建设,粉末理论的思维过程,他的口述中有生平积累的治学思考,也有对师友与亲人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 涉及人物:师长郑桐荪、吴有训、张子高、高崇熙、余瑞璜…… 同学姚依林、屠守锷、吕保维、陈新民、黄家驷、张培刚、汪德熙…… 岳翁赵元任一家人的铁闻,以及老先生两次归访之旅的趣事。
科学领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既有神奇般的魔力,又像万花筒般丰富多彩,本书收录了60个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发现大事件。 了解科学发现的历程,不仅能拓展知识面,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学生们才能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以外,在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地学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也都曾经有着惊人的成就。从秦汉到明代初期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然而,到了明代中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停滞。虽然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科学技术也曾一度呈现复苏气象,但仍然是在传统的道路上继续踯躅缓行,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率先产生。与此同时,16世纪的西方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却发生了科学革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此后,中国与西方在科技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基因论》全面阐述了摩尔根的染色体遗传理论,其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的机制、突变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和染色体在性别决定方面的作用等。本书不但总结了摩尔根小组自己的遗传研究成果,而且对当时已经发现的重要遗传学现象都做出了解释,是孟德尔-摩尔根学派观点的系统展现,其理论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约?彼?马吉多维奇撰写的《世界探险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地理探险通史,它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横跨两千余年的两百多次探险活动,其中包括古代、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地理发现。这部历史地理学名著提供给读者的,除了相关历史地理学知识以及一千多名探险家——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白令、库克、阿蒙森、塔斯曼等等的探险经历之外,它还弘扬了探险精神,并且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和开拓史。
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位在绘画、雕刻、医学、科学、机械,以及箴言、戒律等各个方面集大成的天才大师,留下了令后人惊叹的智慧宝藏与谜团。本书为破解达·芬奇的一线资料,收录了大量原创手稿,集结了达·芬奇近400幅真迹,解开其雪藏的过人智慧。在这里,我们一起探求大师的智慧源头,探索潜伏于大师头脑深处的秘密。天才大师的未解之谜,将一一为您展现……
本书从理论、模型与方法上研究了科技项目与成果评价问题,所提出的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具有创新性,对科技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价值。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科技评价导论、科技成果评价、科技项目评价、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评价、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评价、科技学术论文评价、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鉴定中介机构运作管理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科技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者,以及公共管理、管理学专业研究生作为参考书。
如果你希望拥有一位专业的朋友引导你在知识的迷宮里遨游,那么,这本书就是你要寻找的朋友。这本书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内容提要。它以 一种清晰、综合而又明白易懂的方式,阐述了那些架构我们这个世界的伟大思想,却发现他们本质上其实非常简单。 你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打开任意一页,依据这个人所从事的专业,你就可以方便地获晓他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举个例子,物理学家海森堡和他的不确定性原理,你可能曾经听说过。但是你是否精确地知道它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它会被认为 是近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你会从这这些简洁的叙述中找到答案。可是,即使你刚开始只是为了找一些特定的资料,你也会发现自己很快沉浸在愉悦 的阅读中而留连忘返。你不仅知道了不确定性原理是什么,也知道了它对科学及其知识整体有什么影响
《科技书稿常见问题辨析》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提高书稿质量,及时总结经验,特组织编写《书稿常见问题辨析》一书。 本书共十章,包括绪论、常见政治性问题、常见思想性问题、内容常见问题、书名与署名问题、文前常见问题、章节结构与标题常见问题、语言文字常见问题、常见编辑技术问题和其他辅文常见问题等。绪论介绍编辑工作的任务、编辑素质,其余各章对编辑日常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纳并附有常用标准及图书质量管理有关规定名录。每类问题列举实例,以误、正、辨析的写作体例展开。举例力求典型、简明,使读者知何为错;改正使读者知如何改、何为对;辨析阐明错误缘由或修改依据,介绍正确的知识,使读者知何以错,继而触类旁通。本书力求实用、简明、易懂,以便读者查阅。
科学的本质是批判,交流的本质是质疑。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的作用,弘扬 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为科学家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该活动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举办。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采取对沙龙讨论全程现场记录的方法,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组织编辑了这本文集。
神秘而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世世代代得以从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各种能量。可以说,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是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物质平台。因此,我们人类必须心怀感恩,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与它和谐相处,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灵共同分享这个美丽而富饶的星球。 大自然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各种生命景观,它们的身影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从冰雪覆盖的南北极,到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带;从物种繁多的热带雨林,到风沙漫天的荒凉大漠;从渺无人烟的旷野塞外,到人流熙攘的都市乡村……到处都有生命的足迹,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而大自然的精灵们,更是已其特有的生命形态,共同谱写着神奇的自然生命乐章。
灵魂有重量吗?电能使人起死回生吗?现代化学是如何借助古代炼金术得到发展的?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本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科学史上一个个敢于挑战“常识”的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展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着新与旧、先进与落后、创新与保守的斗争。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奇思异想在当时的背景下看似荒诞无比,颇受非议,然而他们不为所动,勇于坚持己见。尽管有很多想法随着科学不断向前发展而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也有一些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终成为后世尊奉的科学信条。
《创新:让你与众不同》以章丘四中为实例,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创新技法和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并且融入了作者的教学实践。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创造力教育概述;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法;发明人的素质;专利的相关知识;创新实践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理论,其中包括*环境下的系统参数辨识、确定环境下的参数调节规律、自适应观测器的设计、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等。由于书中引进了基于Diophantine方程和基于误差方程的多项式代数法,从而极大地简化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系统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学书籍。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学习科普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没错,在你绞尽脑汁地想要搞明白地球内部是什么模样之前,你得先周旋于“地壳”、“地幔”这些可怕的词汇中。我敢打赌要不了多久,你的大脑皮层就会对大脑中枢说:“嗨,伙计,这个家伙到底在干什么?我可不允许他这么折磨我,我要睡了……呼噜……”瞧,结果很糟,不是吗?看来你一无所获。但尽管如此,你依然不能放弃对科学的追求,虽然这并不是你真正的想法。 别担心,从现在开始你大可以放轻松些了,因为你得到了一本与众不同的科普书。翻开看看吧,宇宙中也存在“异族通婚”吗?云彩能伸手摸到吗?银箔纸能听懂“咒语”吗?“新新汽车”为什么那么酷?想知道“超级手绢”的秘密吗?树枝能用来刷牙吗?恐龙是怎样武装自己的?口腔是细菌的大本营吗?……这些问题是否勾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