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数学系主讲 空间解析几何 课程20多年的结晶,全书共3章,*章,直线与平面;第二章,曲线与二次曲面;第三章,非欧几何,包括球面三角形、射影平面几何与双曲平面几何等内容. 书中许多定理和事实是重新证明过的,有些章节完全是作者自己编写的. 每章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其中不少习题是复旦大学数学系 空间解析几何 课程的考题. 本书可作为综合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 空间解析几何 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学习黎曼-芬斯勒几何(简称芬斯勒几何)的入门教材。全书共十章,作者以较大的篇幅,即前五章介绍了芬斯勒流形、闵可夫斯基空间(即芬斯勒流形的切空间)上的几何量、陈联络,以及共变微分和第二类几何量、黎曼几何不变量和弧长的变分等基本知识和工具。在有了上述宽广而坚实的基础以后,论述芬斯勒几何的核心问题,即射影球丛的几何、三类几何不变量的关系、具有标量曲率的芬斯勒流形、从芬斯勒流形出发的调和映射、局部射影平坦和非局部射影平坦的芬斯勒度量等。它们既是当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也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领域之一,含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本书每章内都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习题解答和提示,便于读者深入学习或自学。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数学系与物理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
本书是复流形的一大经典(全英文版),也是陈省身先生著名的著作之一。该书是1995年版复流形理论第2版的修订版。本书以作者在California大学的讲义和Canadian数学学会的研讨班为蓝本,全面地讲述复流形理论在代数几何、复函数理论、微分算子等理论中的重要作用。本书的*特点是复流形理论的微分几何方法是在S.-S.Chern著作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第2版对该理论的引入和表示很完美,被众多数学界的学者、专家所引用,是学习Riemann几何的一本理想参考书。
几何三大难题困扰了人类2000多年,让许多伟大的数学家为之辛勤地思考并耗费大量的精力,人类也在解决他们的过程中发展了新的数学。因此了解这些问题以及了解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学数学的人和对数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本书以很少的篇幅,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展开,穿插了一些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故事。另外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让读者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本书自1969年出版以来,直到现在仍是一本很受读者欢迎的读物。本书适合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中学教师,以及有较好代数和几何基础的中学生等阅读。
《离散数学》是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KM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共分4篇:篇为数理逻辑,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第2篇为集合论,包括集合、二元关系、函数、集合的基数;第3篇为代数结构,包括代数、群论初步、格与布尔代数;第4篇为图论,包括图的基本概念、图的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和特殊图等。本书每章均有本章小结、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形式注记图和扩展阅读,每篇均有本篇知识逻辑结构图,力图在内容、体例等方面形的模式。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离散数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经典英文数学教材系列”之一,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对不动点理论和应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Contractions”、“Continuation Principles for Condensing Maps”、“Multivalued Maps with Continuous Selections”、“Multivalued Maps with Closed Graph”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数学思想方法(第2版)》共十三章,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介绍数学思想方法的两个源头、数学思想方法的几次突破、数学的真理性以及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对于了解现代数学观、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颇有帮助。中篇分别对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演绎与化归、计算与算法、应用与建模,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特殊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员能较好地掌握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下篇主要阐述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素质教育之关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要阶段及其原则。
本书是代数拓扑学和微分拓扑学的发展简史。全书以历史的时间为顺序介绍本学科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创始和发展,各位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和各时期的重大成就之联系。所有涉及的事实均引证有据,并尽量采自原作,读者可以从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中直接查找其出处。交数学的重要创新成果放置到历史进程中去讲解,可能理解得更自然更深刻,同时获得科学方法论的熏陶。因此,本书既可作为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工具书,又可作为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的参考书。此外,本书还附有人名索引和中英对照及英中对照的术语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本书内容有:正投影图、轴测投影、投影图中阴影、透视投影和标高投影。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土木建筑类专业的“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课程中画法几何部分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函授大学、网络学院和电视大学的土木建筑类型专业相同课程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与本书配合使用的有《副法几何习题集》(第三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学好“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同济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画法几何解题分析与指导》、可供学生学习、解题时参考。
作者方运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坐标的概念,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人手,讲述了利用坐标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对比了坐标法、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在解题思路、方法的不同特点。在介绍一些基础性的以及若干较复杂但饶有趣味的问题在应用坐标法解题的过程中,使读者清楚地看到坐标概念是代数学与几何学结合的桥梁与一个学科分支――解析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并了解它成为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的基本内涵。 《坐标法》是读者学习解析几何以及高等数学的一本启蒙书,它无论在学习与掌握坐标法还是在建立新的数学观念方面,以及对中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本书对大学、专科学校学生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从一道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候选题谈起,引出毕克定程.全书介绍了毕克定理、毕克定理和黄金比的无理性、精点多边形和数三章以及闵嗣鹤论、空间格点三角形的面积、从施瓦兹到毕克到阿尔弗斯及其他、美国中学课本中的有关平面格点的内容四个附录.阅读本书可全面地了解毕克定理以及毕克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高中生、大学生以及数学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本书内容是“工程图学”的基础。该书适合于工科高等院校各专业,也适合于综合性大学、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理工专业。 该书可作为“画法几何与土建制图”、“画法几何与建筑阴影透视”、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画法几何部分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图学爱好者自学参考书。 与本书配套的由罗敏雪主编,吉红、张正彬参编的《画法几何习题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来为北京大学力学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讲授同名课程的讲稿编写而成的,书中系统介绍了微分几何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六章:章介绍了向量和张量的基本性质;第二章给出了欧氏空间中曲线与曲面的几何;第三章引入了流形的概念及若干性质,如向量的Lie导数的性质;第四章介绍了流形上的微分形式和外微分运算,并给出了几个重要定理的证明;第五章介绍了Lie群与Lie代数的性质,特别是在不变量理论中的应用;第六章介绍了动力系统与Symplectic几何的理论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每章末配有适量的习题,便于读者选用。
《画法几何解题指导/高等院校教学辅助读物》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程制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院校该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内容按教学顺序编排,包括:点,直线,平面,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间的相互关系,点、直线、平面的综合题,投影变换,曲线、曲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线,平面与立体截交,直线与立体贯穿,两立体相贯,立体的表面展开,轴测投影与阴影。共十三章。每章均附有例题,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本书可供理工科高等院校(包括电大、职大、函大及网络学院等)与画法几何相关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中等专科学校制图教师教学时参考,还可给工程技术人员在图解空间几何时提供帮助。
如在变分法的进一步发展范畴中观察,辛几何的公理系统范围毕竟太窄,舍弃了很多东西。因此就要破茧,要向更广阔天地拓展。以下按前述辛的4点局限性,逐个讲述。本书破茧只讲简单基本的内容,只讲基本思路而不追求详细成果。不求高深,而求简明、易懂、实用。
本书是在王敬庚、傅若男编著的《空间解析几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与前一个版本比较,主要改写了第四章关于一般二次曲线(面)的内容,并且把原来的附录改写扩充成第五章平面仿射变换和等距变换。 空间解析几何是数学系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的数学和物理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它本身的内容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也很有用。 本书包括解析几何产生的一个简单历史概述以及五章,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的答案。 让学生知道一点有关一门课程的创立历史,有助于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它在整个数学中所处的地位。为此本书将解析几何产生的历史概述放在前面供学生阅读。 章是向量代数。在本章中暂不引进坐标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向量本身的运算。强调向量的各种运算的几何意义和在几何中的应
本书是作者从事高等几何教学20余年经验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射影平面、射影变换、变换群观点、二次曲线理论、几何学简史等。本书科学体系严谨,内容精炼,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易教易学。同时,本书还配备了作者授课时用的电子教案,以供广大教师、学生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亦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是北京大学数学系微分几何课程的教材,主要讲述三维欧氏空间中曲线和曲面的局部理论,内容包括:预备知识,曲线论,曲面的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论基本定理,测地曲率和测地线,活动标架和外微方法。另有附录叙述了本书所用的微分方程的定理,并介绍了张量的概念。本书力图向近代微分几何的语言和方法靠近,因此在讲述时尽量结合现代流形的概念,并且自始至终使用附属在曲线、曲面上的标架场,对外微分形式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本书叙述深入浅出,条理清楚,论证严密,突出几何想法,便于读者理解与掌握。 本书可作为综合大学及高等师范院校的微分几何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