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中的两个重要基础理论,本书篇讲述弹性力学理论,第二篇讲述塑性力学理论。 矢量和张量分析是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重要数学工具,矢量和张量的指标记法及运算方法首先在章中阐述。第二至四章讲述弹性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五至七章讲述塑性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八章是关于金属的塑性理论,第九章简要地介绍求解弹性和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本书是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为了适应大学进行“双语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适用于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材料等专业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师的提高和研究参考书。
一个好的理论或模型应该是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的一把钥匙,而临界状态土力学就是这样一把认识土的性质和行为的钥匙。临界状态土力学将土体的变形与强度问题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成为土力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现代土力学中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一部分内容,国外已经出版了很多临界状态土力学教材,并将其作为土力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国内目前却没有出版过这方面的中文教材。 本书将详细介绍临界状态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土的一般力学性质和体积变形特性、土的体积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关系、剑桥模型及三维主应力空间和平面应变状态下剑桥模型的拓展。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用统一的理论框架去描述和预测土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如何得到土体基本的关系即土的本构关系。读者通过学习加深对土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力学(第二版)》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定理、机械能定理、角动量定理、质心力学定理、刚体力学、振动、波动、流体力学和哈密顿原理,共十一章,并配有181道习题。本书以力学基本规律和概念、典型现象和应用为主体内容,同时注重知识的扩展和适度的深化,包括学科发展前沿评介,某些历史背景和注记,以及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这是一本通用教程,其份量大体上与讲授36课时相匹配,适用于理、工、农、医和师范院系使用。
本书是一本分析力学的简明教材。全书共分10章,第1~3章阐述了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内容包括分析静力学与动力学普遍方程等; 第4、5章属完整系统动力学,内容包括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尔顿正则方程; 第6、7章为力学的两种变分原理,内容包括积分型原理(即哈密尔顿原理)和微分型原理(即高斯原理)两部分; 第8~10章为非完整系统动力学问题初步,内容包括*类拉格朗日方程、阿沛尔方程以及凯恩方程。全书重点强调分析力学的基础理论,注重分析力学的基本方法,并阐述数学公式所蕴含的物理意义。书中共配有200多个例题和200多道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因此有较好的教学适应性。建议授课学时为48~64学时。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工程力学本科及机械类或相近专业研究生的分析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流体的基本特性、处于静止时的流体、运动流体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处于运动时的流体、运动流体的阻力与损失、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流体在明渠中的流动、气体的流动等相关理论知识。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选修课所编写的教材。为方便各专业学生的阅读,作者力求以一种较新颖的方式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本书的特点。本书还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流体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参考书。同时也可以供高等学校教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对流体力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由刘瑞堂,刘锦云著,全书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与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重点阐述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本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评定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本教材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讲解流体力学与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流体静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黏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理论基础。
本书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土类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需要而专门编写,根据专业特点精选内容,并力图做到内容更精练、方法更明确,以利于实现学生在后继课程学习或实际工作中够用、会用的培养目标。内容共10章,包括绪论、拉伸与压缩、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及强度计算、弯曲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等。每章均附有适量思考题与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书末附有型钢数据表,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本书可作为应用型高校水土类各本科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变形、断裂、腐蚀、磨损、变性是材料或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与形式,其中断裂为常见也为危险,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造成灾难性事故。在断裂事故中又以疲劳断裂为多为害,且多属低应力脆性断裂,易失察失防。本书以断裂(力学)和疲劳(断裂)为主题,系统阐述了该领域成熟、前沿和活跃的研究课题与成果。 全书分四篇共十五章。断裂基础篇主要提出了强度问题、断裂问题、疲劳问题、裂纹问题和平面问题,断裂论篇主要阐述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格氏裂口断裂理论、能量平衡断裂理论、应力强度因子断裂理论、复合裂纹脆断理论以及弹塑性断裂力学的COD(开裂)理论与J积分(启裂)理论,疲劳断裂篇主要论述了传统疲劳分析的应力-疲劳寿命法,应变-疲劳寿命法和用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疲劳问题的疲劳断裂扩展速率与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理论,断裂实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结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设备/暖通专业的教学实践,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内容包括篇 流体力学;章 流体及其物理性质;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第四章 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第二篇 泵与风机;第五章 泵与风机基础;第六章 泵与风机的性能;第七章 泵与风机的运行与调节;第三篇 实践环节;实践项目一:流体流动特性的观察实验;实践项目二: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实践项目三:泵与风机的拆装实训;实践项目四: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的测定;实践项目五:泵与风机的故障分析和检修实训;实践项目六:水管路系统的设计训练;实践项目七:风管路系统的设计训练。
趣味刚体动力学(第二版)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总结长期的教学实际经验,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而编写的。本书注重工程实际应用,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各章中精选了大量易于学生理解的工程和生活实例,以便于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静力学(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拉伸与压缩、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强度、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书后附有常见截面的几何性质、型钢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工程力学课程(中、少学时)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精华,尤其是德国教材所具有的起点高、内容广、简明扼要的优点,结合作者20多年从事基础力学教学的丰富经验编写而成,是面向对力学知识有一定要求的非机械专业的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新型教材,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更高要求。本教材分为两篇:篇为理论力学,包括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点的运动学、刚体运动学、点的复合运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达朗贝尔原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原理;第二篇为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绪论、应力状态理论、杆的拉伸与压缩、扭转、梁的弯曲应力、梁的弯曲变形、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能量原理和压杆稳定。
《理论力学》是作者(武青)根据在青岛大学多年从事普通物理和理论力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在自编并使用多年的《理论力学》讲义基础上为物理类专业编写的,是继将力学和理论力学课程打通后的教学适用书。 《理论力学》共分9章,包括牛顿力学的方程列解、有心力场、刚体、多自由度系统的微振动、分析力学的静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正则方程、哈密顿变分原理和狭义相对论。 《理论力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系一年级下学期的理论力学课教材,也可以供其他专业的师生作教学参考书。
本书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编写,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同时融入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教材可参照中、少学时(52-76)要求执行。全书共14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本书在叙述问题时,突出受力与运动分析,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书是为适应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编写的。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朱炳麒主编《理论力学(第2版)》的教学内容,按照“注重基础,强调应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和编写,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机械类和土木类各专业中等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本书由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虚位移原理等13章组成。本书分章安排内容,各章由习题和复习题两部分组成。习题设计成活页,以方便学生完成作业。复习题设计成填空题,以方便学生复习。书后附有习题和复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如土建、机电等)较多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2007年7月底在贵州举行的“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全国基础力学教学负责人联席会议”上所讨论制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中的全部“基本部分”以及部分“专题部分”的教学内容。全书共分为10章,包括:绪论、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点的运动学及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虚位移原理、达朗贝尔原理、质点系动力学普遍定理、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方程以及附录,重点介绍*有理论力学课程特点的基本内容,以不同层次和角度论述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本教材也可用于高职高专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使用,同时
刘宏升、孙文策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第5版 )》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力学类规划教材,共分为8章 ,主要内容如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漩涡理论和势流理论、相似 理论与量纲分析、黏性流体管内流动、黏性流体绕物 体的流动、气体动力学基础。本书简明实用,易学易 懂。
本书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1995年5月国家*审定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本书内容选材适当,叙述深入浅出,注重联系实际,努力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全书共十七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虚功原理和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近似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矩阵位移法。下册共五章,内容包括:能量原理,结构弹性稳定计算,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极限荷载,结构计算简图和简化分析。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及大部分习题答案。 本版采用了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中规定的有关符号。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水利和道桥类专业及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弹性动力学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任务是在力学实验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数学方法来研究弹性物体受力与变形间的静、动态关系问题,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建筑工程、海洋勘测以及爆破技术等众多领域,成为某些新学科的支撑点。 本书共9章,系统地阐述了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以及弹性波动方程、弹性波的传播、弹性波的激发等重要基础理论,并对地震中经常遇到的主应力、主应变、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瑞利波、洛夫波等给予了特殊的强调,同时介绍了上述理论的具体应用及有关前沿问题。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