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构成了信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和电磁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人们从很早就认识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了19世纪,才真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电磁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影响。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与电磁学息息相关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本书对电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同时利用物理学定律解释了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对生活中的很多电气设备,比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从物理学原理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力求从多方面阐述电磁学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电磁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Yun-ShinkLee编著的《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原理》介绍多种太赫兹源的研制、太赫兹波的探测和控制技术,涵盖了太赫兹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相关技术。不仅详尽地说明了主要的太赫兹技术,如太赫兹波的产生、探测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讨论了太赫兹科学的发展,介绍其与各研究领域的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兴技术进步,如在超高速率空间通信、超高分辨率武器制导、医学成像、物质太赫兹光谱特征分析、安全检查、材料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得读者能够举一反三,结合本专业领域技术与太赫兹科学技术进行思考与研究。《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原理》既适合于具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光学基础,并希望了解太赫兹科学技术理论基础的初级入门者,也适合于太赫兹领域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定量地阐述了电磁干扰(EMI)的诊断和故障解决的电磁兼容(EMC)技术,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定量地阐述了现场实际EMC测试中的电磁干扰问题、感性的串联损耗电磁兼容解决方案、传导型问题解决方案的工作模式、电磁兼容的容性解决方案;详细地阐述了对每种EMI的抑制措施和EMI抑制元件的应用条件;并给出了电磁干扰抑制措施的方案选择。书中配有大量的图例、表格、计算公式、可参照的特性曲线、附录等。
“魔鬼”(Demon)一词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知识”(Knowledge),犹指物质世界的知识。后来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追求知识的旅途里产生了迷惘,恐惧和无知使人类走向了自我催眠、邪恶的巫术和鬼神崇拜,“知识”不幸转化成了“魔鬼”,从此以后人类的历史都不能摆脱“魔鬼”的缠绕。在神灵主义泛滥的时代,我们就遇到神灵;当古老的神话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我们就开始认为外星生物是有道理的。然后靠催眠术产生幻觉的趋势就出现了……卡尔.萨根博士的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是他临终前的后一部作品。当年便创下书名的记录。应该说,这是萨根诸多作品中比较全面地反映其思想的一部作品。卡尔?萨根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发人深省的启示,阐述了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热情地
金 汉民编著的这本《磁性物理》扼要介绍一般磁性,重点介绍强磁性, 特别是磁性材料磁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并扼要介绍其应用和磁性材料 以及它们的近期发展。全书分磁性基础,原子磁性,自发磁化,强磁性介质 的能量,磁畴结构,静态技术磁化过程,强磁性介质的电光性质、磁与生物 、超精细相互作用,动态磁化过程,磁性材料、微波磁性器件等九章。详细 的数学过程放在相关章节的附注里。书末附有物理常数、主要磁学量的单位 及其换算、矢量分析公式、群论摘选、二次量子化、微扰论等六个附录。 《磁性物理》适合作为磁学、磁性材料、磁性器件、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的研究生,也可以作为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高年级 本科生的参考书。在小部分章节中用到高等量子力学和群论,没有学过这些 课程的读者可以参考
本书介绍电磁散射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电磁散射的计算和测量两部分。在计算部分,系统地讲述了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计算电磁学方法,如矩量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快速多级子算法和有限积分技术。在测量部分,重点讲述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如近场与远场响应之间的关系、散射测量的仪表系统、紧缩场技术和室外静态场技术。 本书主要针对散射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论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学术见解供讨论,可作为从事散射研究的科技人员、教师和研究生的教材或者参考书。
本书紧紧围绕电磁兼容的核心问题,对相关的电磁理论和专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讨论,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全书共分13章,主要包括电磁环境、电磁场和电磁波基础、信号的波形与频谱分析、传输线、天线与辐射、电路元件的特性、辐射发射和敏感度、电磁屏蔽、元件之间的耦合、静电放电、EMC标准和电磁发射的测量。另外,书中附录还就矢量和矢量分析、典型频段的分配和媒质的本构关系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电工和通信类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磁兼容课程的,也可供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EMC设计测试人员、相关检测和管理部门的EMC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