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和电磁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人们从很早就认识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了19世纪,才真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磁学理论。 电磁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影响。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与电磁学息息相关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本书对电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同时利用物理学定律解释了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对生活中的很多电气设备,比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从物理学原理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力求从多方面阐述电磁学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电磁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内容是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谢处方和饶克谨教授编写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杨显清、王园、赵家升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配套辅导用书,内容依此教材也分为八章,每章分为五部分:本章知识要点、本章重点难点、典型例题解析、思考题解答和习题全解。 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学习辅导用书,也可以供其他讲授或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的教师、学生参考。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谢处方和饶克谨编写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第4版)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共8章,具体内容包括:矢量分析、电磁场的基本规律、静态电磁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时变电磁场、均匀平面波在无界空间中的传播、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导行电磁波、电磁辐射。全书由基本要求、内容提要及课后习题全解等部分组成,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知识要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并且提高学习能力及应试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化学课程的同步辅导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资料,同时可供本专业教师及学生参考。
本书通俗地论述了电磁场数值分析中常用的几种数值计算方法,介绍了常规磁铁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给出了设计磁铁所需要用的公式与图表,可供设计者选用。 全书内容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积分方程法、恒定磁场的多极矩分析、常规磁铁的设计方法及工程计算,并介绍了国内外通用的POISSON/SUPERFISH程序及近代发展的MAFIA程序。 本书适于作高等院校核技术及其应用学科以及有关的电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电磁场研究和电磁铁设计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在求解电磁理论中各类边值问题时,并矢格林函数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作者系长期致力于天线理论、电磁理论的专家,书中详细介绍了在矩形波导、圆柱波导、自由空间中的圆柱体、完纯导电椭圆柱体、完纯导电劈和半片、球形边界、导电圆锥边界、平面分层媒质、非均匀媒质和运动媒质中利用格林函数求解边值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作者在书中采用的矢量分析的新算符,在世界上是首创。 本书研究电磁理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方法、基本理论及其在矩形、圆柱、圆球、圆锥等典型边界和平面分层媒质、不均匀媒质、运动媒质等电磁场问题的应用。
《电动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是一本与郭硕鸿著,黄适本、李志兵、林琼桂修订的《电动力学》(第三版)配套的参考书。本书按照《电动力学》各章节顺序,对教材中所给的习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方便读者掌握各章知识要点和基本解题方法。每章分为知识要点概述,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全解等三部分。知识要点将《电动力学》中主要概念、理论、公式加以归纳总结;典型例题分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分析求解,便于读者掌握解题方法,这些例题是对原书习题的补充和深化;习题全解按教材所列习题进行了详细求解和证明,对其中部分习题给出多种解法或不同的解题思路。本书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导论部分,主要复习电动力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并给出了一些例题,以便使读者更好地掌握与电动力学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书可作为理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电力技术类专业电磁场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编写。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静电现象及其危害与应用、电流的磁场与电磁力、铁磁材料、直流磁路、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自感和互感、交流铁心线圈、电磁场。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介绍,并用大量实例分析了各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生产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力技术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大气潮汐波和行星波是大气能量、动量和耦合的重要驱动源。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在低纬度从90到35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传播的潮汐波和行星波。重点研究了低纬度热层潮汐波和行星波各个谐波分量的垂直结构,传播特性以及激发过程;讨论了潮汐波对低纬度电离层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分析了潮汐波和行星波对热层大气能量交换的影响以及热层大气与电离层的耦合过程。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低纬度电离层的形态学认识;提高了人们对低纬度热层大气循环以及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对于完善低纬度电离层建模以及探寻热层和电离层的耦合机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电磁兼容学是一门尖端的综合性学科。由于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电磁干扰问题仍在困扰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工业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是治理电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书用九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的概念、基础、方法、主要算法及应用。
本书介绍了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的电解反应热力学、热场、磁场以及金属铝液流动场。全书共分三篇:篇阐述了铝电解槽电解反应热力学,并对铝电解槽的热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第二篇介绍了铝电解槽磁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并对铝电解槽的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第三篇介绍了铝电解槽流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并对铝电解槽的铝液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 本书可供铝厂工程技术人员、从事铝冶金科研与设计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物质磁性的基本概念、磁介质的微观磁化机制和磁化规律以及顺抗磁性气体的磁特性,之后总结了磁致气流行为用于氧气富集在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叙述了利用梯度磁场对氧分子的拦截作用从空气中连续富集氧气的新方法。作者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该富氧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论述。后,作者将提出的新磁场富氧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富氧方法简单地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磁场富氧的特点,分析了磁场富氧的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谢处方和饶克谨教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的修订本。因谢、饶两位教授年事已高,修订工作由赵家升教授、袁敬闳教授共同完成。修订过程中参照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指导小组1993年制订,并由原国家*颁布的教学基本要求,吸收了部分高等院校教师使用该教材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融入了修订者长期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的体会。 与上一版相比,本次修订在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上主要做了以下调整: (1)保留原书的编写体系,按静电场、恒定电场、麦克斯韦方程、正弦电磁场与波的顺序组织教材内容,但在写法上和章节安排上都作了较大的调整。譬如,把静电场和恒定磁场中的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两个基本实验定律和矢量积分公式以及洛仑兹公式集中编写为新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重点难点考点辅导与精析》是以《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为配套主教材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11章,每一章均由知识脉络图解,知识点、重点、难点及教学基本要求,考点辅导与精析及课后习题解答4部分组成。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电子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天线专业、无线电物理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学习用参考书及复习指导书,也可供电子工程与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本书由童创明教授主编。
本参考书与目前《电磁场与波》的教学大纲密切配合,共分七章,每章均介绍了本章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主要公式,并精选了例题、思考题及习题。? 本书例题、思考题及习题选题广泛,难易适中,题解既注重概念上的分析,也注意数学上的演算,部分题给出不同解法或多解提示。本书部分例题、思考题及习题选自近几届本科生期终试题、选优考试题、硕士生入学考试题以及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题。? 本书可供工科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职学生用作复习《电磁场与波》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报考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或有关科技人员用作参考书。
这本《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指导》由王家礼、朱满座、路宏敏、王新稳编著,是依据《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版)》一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水平而编写的。全书分8章,每章都由“基本内容与公式”、“例题示范”和“习题及参考答案”三部分组成。《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指导》既可作为“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也可作为学生、读者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复习参考书。
高分子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分子材料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业的各个部门,它是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的。高分子化学主要论述聚合反应机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及聚合物的结构。它是高等院校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本书参阅了国内外已出版的高分子化学教科书和有关文献综述资料,并结合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的。全书共九章,章绪论,第二、三、五、七和八章分别叙述了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型链式聚合、开环聚合和聚合反应的立体化学,第四、六章为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和链式共聚合,第九章为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研究相关的科技人员参阅。
《21世纪科学·探索·实验文库》体系完整,涉猎面广,每一本书都能联系历史、拓展前沿,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与“”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是一致的。这套《文库》的出版开发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21世纪科学·探索·实验文库》展现了新世纪科学的新发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拓宽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启迪突发灵感,训练科学思维的天地。《文库》延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会使学生在回归课本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新的悟性和富于创见的联想。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电子信息与通信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同时也为2005年四川省精品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配套少学时教材。 本书简明地论述了电磁场与波的基本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内容侧重于电磁波。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物理基础,静电场,恒定电流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导行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附录中给出电磁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量纲,sI制的倍数单位,矢量恒等式,正交曲面坐标系,以及电磁波的波段划分及其主要应用等内容。书中例题丰富,每章配有小结、思考题和习题,并且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着重物理概念的诠释,避免较深的数学内容,同时重视工程应用,内容简练,条理清晰。本书可作为一般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GB/T 17626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GB/T 17626.1—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相连设备的谐波、谐问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GB/T 17626.8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
本书对电磁兼容学科作了简要的总体介绍,包括电磁兼容一词命名的由来、历史发展概况、现状及未来的展望、学科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的有关学术组织及其主要活动、电磁环境的保护以及频谱管理等内容。由于丛书的其余四个分册很少谈到自然界干扰源及工频电磁场的影响与防护,故本书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这方面的问题。为了适应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需要,书中还就核电磁脉冲效应及防护技术进行了扼要叙述。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内容,包括:矢量分析、宏观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平面电磁波、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导行电磁波、电磁波的辐射、静态场、稳恒场的解法和电磁场理论专题共九章。书中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以及相应的习题答案。 本书按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组织内容,即先由基本实验定律归纳总结出描述宏观电磁运动普遍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然后讨论时变场和静态场等具体情况。 本书适于作高等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及信息技术类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