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是现代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不仅开拓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视野,也为更好地使用多学科手段解决诸如人类健康等社会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力发展化学生物学,不仅是基础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赶超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所必须重视的战略方向。作为介绍这一重要新兴领域的基础教科书,本书希望能够更好、更早地把现代科学前沿介绍给大学生,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主导国家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十五章,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方面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化学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化学生物学的应用和延展。强调化学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学科全貌,同时兼顾学科发展趋势和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本书由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联合编著。系统介绍了配位化学的形成与发展,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学中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反应性能与反应动力学,与生命过程相关的配位化学,以及配位化学在新材料、新领域方面的前沿进展。兼顾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成果与热点的介绍。每章后面都列有参考文献和习题,可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与融会贯通。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配位化学与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化学与社会》(原著第8版)是美国化学会倾力打造,内容更新及时,新颖、前沿又通俗易懂。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围绕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讨论了其中的化学基本知识及化学所发挥的作用。对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水资源、酸雨、能源等问题,指出了其形成的根源及解决途径;对于目前大家都关注的能源问题,介绍了新能源,如核能、氢能、太阳能、电池等;对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塑料、药物、食物、营养、基因等,介绍了一些基础化学知识,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并对其潜在性和危险性做出合理的评判。 本书可作为非化学专业的大学普通化学教材,其主要读者对象为高中生和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还可以作为对化学感兴趣的人群的科学普及读物。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由于其特殊的无机笼形结构及灵活的有机取代基结构的可设计性,成为多功能、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理想构筑基元。《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杂化功能材料》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课题组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系统地介绍了POSS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POSS的合成与结构、POSS杂化聚合物的合成、POSS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等;同时也介绍了POSS对改善功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阻燃性能、抗原子氧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选矿概论》系统阐述了选矿过程(选前准备作业、选别作业和选后产品处理作业)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以及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范围。内容包括破碎作业及破碎机械、筛分作业及筛分机械、磨矿作业及磨矿机械、分级作业及分级机械、重力选矿、磁电选矿、浮游选矿、化学选矿、拣选及拣选设备、微生物选矿、选后产品处理、选矿厂设计、选矿工艺实践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选矿概论》可作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本书可为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环境等专业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根据作者长期的科学研宄实践,融合相关基础理论、**研宄进展和发展前沿,从表面原子排列结构、传输通道结构和纳米结构等层次阐述电化学能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并通过典型的电催化反应(氢气和Cl、C2有机小分子氧化,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还原)和电化学能源器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二次电池)中的研宄实例论述电催化剂和电极材料等电化学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
本书为作者所带领的课题组近年来在超高温碳化物和硼化物陶瓷粉体制备方向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超高温陶瓷粉体的特性、用途、制备工艺和反应原理。书中主要内容包括:超高温陶瓷的性质、用途和当前制备工艺;碳化物、硼化物粉体制备新工艺的热力学原理;碳热还原-钙处理法制备难熔金属碳化物粉体工艺;六硼化钙还原法制备难熔金属硼化物粉体工艺;碳热还原-钙熔体硼化法制备难熔金属硼化物粉体工艺;钨、钼硼化物粉体的制备工艺;稀土硼化物粉体的制备工艺,以及复合粉体、高熵碳化物/硼化物粉体的制备工艺。
本书主要介绍量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全书共8章,具体内容包括数学预备知识,量子力学导论,Hartree-Fock方程及自洽场计算,单电子和双电子积分计算,组态相互作用计算,微扰理论,耦合簇理论和约化密度矩阵理论。
本书的创作主旨是:能够给读者提供较为详尽、广博的催化专业基础知识。本书首先以催化作用的核心??活性中心的本质、结构、性能及调变规律的认识展开,以期让人们了解关于催化作用在理论上的认识过程。继而讲述催化剂制备科学,试图从最常用的催化剂制备过程阐明其化学原理。最后介绍催化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即氨合成化学、石油炼制化学、三大合成催化(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气化学、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催化及生物质催化转化。
本书共4篇16章,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风险,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和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污染物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机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生物标志物和生物风险早期诊断,以及全球关心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灰霾等环境问题,均在有关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为使化学与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各章还穿插了“案例分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
本书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测试,沉积物理化特征分析,沉积物营养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沉积物有机质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沉积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胶体科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示,重点阐述胶体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全书分为如下5个部分:(一)胶体科学基础,包括、2、3、4章,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胶体及胶体科学简介、胶体粒子的特点及其质量和尺寸的表征方法、胶体研究中常见的大分子体系的特点;(二)胶体体系的重要性质,包括第5、6、7章,分别阐述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现象、流变性质以及电动性质;(三)胶体的稳定性,包括第8、9两章,主要内容包括憎液胶体的抗聚结稳定性、大分子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四)不同胶体体系的制备及性质,包括0、11、12章,主要阐述憎液溶胶的制备及生长规律、泡沫及乳状液的稳定性、缔合胶体的形成及胶束形成热力学;(五)习题及参考答案,包括各章思考题、3章和4章,其中3章为附加习题,4章为各章思考题/习题的参考答案。《胶体科学
自1978年法国化学家Jean-MarieLehn提出超分子化学以来,超分子的概念迅速地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与此同时,超分子的概念也被引入到其他的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光化学,于是超分子光化学作为一门新的科学门类也就应运而生。《现代化学基础丛书6(典藏版):超分子光化学导论基础与应用》作者在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有关专著,介绍了超分子光化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门类其重要的科学内涵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全书共分8章,分别是序论——超分子光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关领域;分子光化学和光物理基础;超分子的光化学和光物理问题;超分子激发态性质的调节和控制;共价联结超分子光化学体系概述;具有荧光发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问题;分子识别与荧光化学敏感器研究;有机及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