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二十八宿的本专门的科普著作,立足于文献资料,深入浅出地对二十八宿的含义、来源及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诠释,通过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有关二十八星宿的故事,说明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全书学术创新与通俗易懂相结合,视角新颖,深入浅出。
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全书用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天文历法知识知识简明扼要地传达给读者,以翔实客观的资料说明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星空划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对每一个天区的星座、星名及其功能都做了安排,但对今人而言,这些星座、星名显得佶屈聱牙,它们的功能更是难以理解。本书作者积数十年研究,以齐全的资料、缜密的思考,以十二月昏中星为线索,对全天肉眼能见的主要星座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其功能做了系统介绍。本书是学界揭示中国星座文化内涵的部著作,含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书中还结合星名引用了近百个神话故事,佐以几十幅插图,对中国古代星空、星名的含义和来历做了详细的分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是一部帮助读者认识中国古代星空的很好的入门书,也能给天文学史研究者、历史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
本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宇宙整体的运动、观测宇宙大小的方法和表明星系退行的观测证据,以及作为大爆炸火焰遗迹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基本特征;简单介绍了关于宇宙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成功与不足;本书后半部分还介绍了作者近年来的工作,说明宇宙未来会收缩,计算了宇宙年龄和下一次宇宙大爆炸的时间。后,本书设想了人类躲避宇宙收缩的一些可能方法。
1781年,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因发现天王星而举世闻名。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发现。赫歇尔的发现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宇宙要比肉眼所见的大得多。 天王星的发现确实是赫歇尔的知名成就,但正如本书所言,他的成就远不止此。赫歇尔早先是个成功的音乐家,35岁左右开始从事天文工作。他和妹妹卡罗琳(Caroline Herschel)一道开创的天文学研究方法沿用至今。在乔治三世国王的资助下,他们组建了一架高达12米的巨型望远镜用于巡天,并将观测到的天体绘制成表,成为编制现代星图的先驱。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我们所见到的恒星仅仅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威廉·赫歇尔凭借其聪明才智发现了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波长大于微波波段但小于可见光波段的不可见辐射)。而卡罗琳则将那些美轮美奂的星云汇编成了一份详尽的目录。 毋庸置疑,赫歇尔兄妹
本书是由丘成桐主编的 数学与人文 系列丛书中的第二十六辑。丛书以大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也适合中学数学教师阅读;它不仅适合数学领域的师生、研究人员阅读,而且也是社会上知识阶层有益的读物。丛书中的文章涵盖数学学科、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本辑是纪念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 2018)的专辑, 主题是 霍金与黑洞探索 。专辑从多个角度、具体而深入地介绍霍金的生平与成就,展现他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反映他在中国的影响,并报道他所从事的黑洞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我们期望本丛书能受到广大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欢迎,期待读者对办好本丛书提出建议,更希望丛书能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约瑟夫 A. 安吉洛所著的《人类太空飞行》一书叙述了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人类飞越地球大气层,进入外太空的旅程。本书循着从太空时代初现,直至今日的空间科技的发展轨迹,对人类在太空中的生存,宇宙飞船将人类送入轨道的发射能力以及太空飞行的安全性和危险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内容包括: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飞行器的基本构造、生命保障技术、空间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宇航员在飞行中的表现和科学家对未来空间技术发展的预测等。《人类太空飞行》还配有八十多幅黑白照片和绘画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历史及重大事件。
《时间简史》 什么是时间?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如果我试图解释它,我便茫然了。 为什么要以种种方式计量时间?一星期为什么是7天?分和秒是何时产生的?为什么有些历法是阴历,而有些是阳历?本书列举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事例,从古罗马和儒略凯撒设置闰年到20世纪20年代固定的复活节的方案,溯古访今,闲话时间。
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所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我们人来带来灾难。 这本《探索太阳系》是《走进大自然》书系之一,它将带你探索太阳系各大行星与彗星的奥秘,发现藏在这些行星背后的科学知识,让你一览宇宙世界的神奇之处。 你想了解蜜蜂的世界吗?想探索太阳系的秘密吗?请赶快来“走进大自然”吧,本书带你一一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书为“走进大自然”系列书系之一,讲述太阳系星球的科学知识,文字简洁明了,是广大热爱科学的读者了解太阳系的绝佳途径。
哥白尼阐述其日心地动学说的著作。1543年在德国纽伦堡出版。作者交付手稿时并无书名,出版者将它命名为《关于天体旋转的六卷集》,后简称《天体运行论》。该书共分6卷,卷概括阐述他的日心地动学说的要点,第二卷应用三角学解释天体在天球上的视运动,第三卷讨论太阳视运动和岁差,第四卷阐述月亮的运动,第五和第六卷论述行星的运动。书中不仅提出了崭新的宇宙图像,而且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都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探讨。该书的出版,揭示了地球只是一颗围绕太阳的普通行星,否定了“地球是上帝特意安排在宇宙中心”的宗教说教,动摇了教会鼓吹的上帝创世说的理论支柱。它对自然科学摆脱神学的羁绊以及对天文学的发展,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祖先仰望苍穹,但见星移斗转、日落月升,茫然和敬畏油然而生。宇宙从何而来?它终又会向何处去?对茫茫太空的探索,是人类科学精神的永恒主题。本书真实记录了数百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轨迹:奇异的暗物质、神秘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惊人的宇宙暴胀、玄妙的时空涟漪……抽象晦涩的科学知识.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娓娓动听的科学故事;三次宇宙学革命,又见证了科学家在探索旅程中所经历的无数坎坷,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当这个故事结束时.你会望见宇宙诞生那一刻的壮丽以及宇宙演化图景的辉煌,也会洞悉宇宙终将走向毁灭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