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共三章。章为电离层基础知识,主要对电离层及其变化特性、电离层垂直探测与电离图等作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为电离层参数的度量精度规则,对电离层14个参数、限量符号与说明符号作了解释说明并给出了这些参数度量的详细精度规则。第三章为电离图度量说明及实例解释,这是本手册的核心篇,分别按E层、Es层、F1层、F2层和其它电离图情况的顺序对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各层的度量参数定义和度量规则说明,以及对各层不同描迹情况进行分类定义并给出了对应的观测实例的度量解释;特别是对特殊电离图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更多的举例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难,发表慢、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是必需的。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共分7章,第1章对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测绘科技论文的特性和分类,以及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进行了概述;第2章分析了测绘科技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例分析了文献检索的思路与方法;第3章主要分析了科技论文写作前的选题和构思;第4章是《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的重点,主要讲述了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测绘科技论文写作中图、表、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第6章论述了论文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和逻辑表达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数字线划图的构成、分类、要求、成果检验和保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数字线划图的生产和使用。********************************************************************
《工程测量学习题集与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高 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是《工程测量学》的配 套教材,包括习题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两大部分。习 题集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 题五类题型,其中的问答题与《工程测量学》教材上 的思考题不同。上述五类习题都有完备的答案,可帮 助教师备课、答疑和作为考试参考,仅提供给需要的 教师选用,个别章节还有计算题和编程题。实践性教 学环节含曲线测设课程设计与实习、测量机器人演示 性实践教学、陀螺经纬仪全站仪演示性实践教学、集 中教学实习和综合课程设计几部分,可供各学校参考 选用。后附录中收录了两个学生的集中实习报告和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以参考。 《工程测量学习题集与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高 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由张正禄编著。
本书是大学的入门教科书,它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描述GNSS各种参考系统、卫星轨道、卫星信号、观测值、定位数学模型、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转换。对于GPS、GLONASS、Galileo以及其他单个系统..主要描述其特定的参考系统、服务、空间与控制段、信号结构等。 本书涵盖了导航系统未来可能的发展,是一本GNSS基本参考书。英文版所有作者的主要学术背景都是大地测量学,他们的母校都是格拉茨技术大学。Hofmann-wellenhof是奥地利国家导航研究所创始人,格拉茨技术大学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研究所的所长;Lichtenegger是格拉茨技术大学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研究所的成员:Wasle自2001年受雇于Teleconsult Austria GmbH,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国家与国际GNSS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公司,他同时也在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研究所定期开设伽利略课程。
本书根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的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Coreldraw9.0图形处理软件为平台,以地图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方法、地图符号计算机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地图制图数据组织、地图各要素的计算机制作为主线,综合近十年来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全过程;叙述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软硬件构成、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工艺流程、地图数据的输入、地图图层的建立、地图图形的矢量化跟踪、地图地貌晕渲的自动生成、地图符号的制作与配置、地图注记的配置、地图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地图数据的输出,给制图工作者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实例。 本书内容新颖,可作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材或有关地图生产部门的教学参考书。
《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附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
大数据计算是指规模在P级(1015)-E级(1018)-Z级(1021)的极大规模数据处理。又指传统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并行处理等技术无法有效处理的极大规模数据计算。大数据计算是随着网格计算、云计算发展一起来的新一代数据处理技术。随着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推进,研究和开发新一代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成为迫切需求。大数据是空间信息最为典型的特征。本书结合大数据计算的发展与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系统性的探讨了一系列新一代空间大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和体系架构。
本书篇规定了工程中连续运行基准站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设备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理、资料汇交和运行维护等内容;第二篇规定了工程中GNSS大地控制网的布网设计、点位勘选、观测墩建造、观测,以及资料汇交等内容;第三篇规定了工程中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路线布设、水准路线的普查、选(补)埋、水准观测和资料汇交等内容。本规程针对点位建造和观测环节,还规定了建造流程、质量控制、施测方法、精度指标等内容。附录部分是针对正文的细化,并给出了样例。 本书适用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参考书,可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从事测量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