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测绘地理空间信息理论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2章,详细阐述了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典型应用,包括 第1章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发展历程,第2章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时空基准,第3章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4章卫星重力探测与地球重力场,第5章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第6章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第7章精密与特种工程测量,第8章海洋测绘与海道测量,第9章智能化地图制图与地图传播,第10章 地理空间信息分析与可视化,第11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第12章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探索。为加强长、中、短、临不同阶段的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008年7月起,地震部门启动“中国大陆7、8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研究”专项工作,简称“M7专项”,并成立了由多个单位、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组成的M7专项工作组。工作组在广泛、系统了解国际中-长期预测研究方法与现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并采用以地震地质和历史地震、大地形变测量、地震学与地震活动性等多学科观测资料与技术方法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科学思路和研究的技术方案,针对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活动地块边界带开展以判定未来十年及稍长时间7级及更大地震发生地点为目标的中-长期预测探索,并于2010年底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M7专项工
本书是系统、深入、全面介绍自 二战 直至今日英美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潮流的唯一著作,是许多英美大学地理学史课程的首选参考书。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将分散零碎、深浅不一的学科知识,提升为一套彼此勾联、有脉络、有结构的学科史。同时它更有一层意义,即可以使人们在整体上认识英美当代人文地理学。
宋治平、张国民、刘杰等编写的《全球地震灾害信息目录》包括自公元前9999年至公元2011年6月全球地震造成的灾害信息目录。这些地震事件的灾害信息是从官方网站、正式出版的书籍和文献(包括全球各国和地区地震目录以及多学科资料等)以及单个地震灾害信息报告中收集、编辑而成,并且在研究地震灾害信息与地震震级的关系基础上,利用灾害信息确定了无震级地震事件的震级。
杨胜天等著的这本《生态水文模型与应用》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在生态水文理论、方法、模型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11章,前6章为理论篇,系统全面地介绍生态水文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生态水文原理和模拟方法,深入细致地阐述了生态水文系统的能量转化和营养物质循环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和生态水文模型参数实验与遥感反演。后5章为应用篇,主要介绍生态水文模型(EcoHAT)在典型研究区的应用,主要包括贵州地区水文循环和植被NPP计算、贵州喀斯特森林酸沉降响应模拟、新疆特克斯河流域遥感驱动水文模拟、海南松涛水库流域面源污染计算及官厅水库库滨带非点源污染控制。《生态水文模型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适用于从事生态水文学、环境科学、水文模拟、非点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学者和科研人员,也可
一部中华文明史与地震科学相结合的书 一部讲历史、、更讲科学的书 一部详细探寻地震科学发展史的书 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探索自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中国精神的书 一部迄今详细介绍地动仪发明背景、科学思路、国际学术地位的书 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负责人——冯锐先生,倾心打造。他曾获旧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被美国、英国、印度等国收入“世界名人录”。 阅尽天下兴亡千万事,饱尝人间沧桑冷暖情。地动仪承载和诉说的,岂止是件青铜仪器的创制、兴盛和衰落,更是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时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发展。
本书根据对天津及邻近地区活动断层高分辨率航卫像片解译、地球化学探测、浅层地震勘探与准确定位、水上地震地层探测、电阻率CT法探测、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等大量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科研工作,建立天津地区新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剖面,重新确定天津断裂和沧东断裂的空间位置、延伸长度、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对天津断裂、沧东断裂的活动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航磁、重力联合反演、大地电磁测深、深地震宽角度反射/折射探测等,对天津断裂、沧东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划分断层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区段和潜在震级,计算发震概率和地震复发时间;利用基于统计学的格林函数合成法与三维有限差分方法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的地震动评价体系,在建立三维震源模型和地下速度结构模型基础上,评估天津断裂、沧东断裂的地
SPARROW(基于空间的流域属性回归模型)是一项可以将流域内各监测站点水质数据与流域空间属性特征关联起来的模型技术,它的核心是由一组非线性回归方程构成,这个回归方程描述了污染物通过河网从点源及非点源最终向河流进行的非保守型输移。模型被用来预测污染物负荷、浓度甚至是流量,并曾被用于评价控制着大空间尺度上污染传输的有关重点污染源和流域特性的两种假设。施瓦茨等编写的《SPARROW地表水质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指南)》提供了SPARROW模型技术的用户指南并展示了指导用户建立和应用SPARROW基础功能的计算机软件。报告介绍了SPARROW软件操作的详细步骤,包括数据输入,安装要求,指导、校准规范和SPARROW模型的基础应用,描述了模型的输出结果以及解释说明。报告适合于有兴趣使用现有模型结果及开发应用新的SPARROW模型的研究人员和水资源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