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地球物理学北戴河教学实习指导书》是在原电法教研室、磁法教研室教师们30多年从事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应用地球物理系、固体地球物理系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经各位教师的辛勤劳动编著而成,它是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体系构建”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资助完成的项目。
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如地震、地震波、地震震级和地震的时空分布及为什么这样分布等地震基础知识;概述了地震造成的各类灾害,并以一些典型地震实例做了说明;讨论了地震是否有前兆、地震预报为什么这么难等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阐述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复杂性和目前地震预测达到的水平;提供了一些防震减灾的措施和要点,如怎样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普通民房如何抗震,地震时如何应急避震,震后如何自救、互救等。本书可供大众了解一些地震知识,掌握一些防震减灾方法之用,也可供有关政府*门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北京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地震概论的教材,是介绍和研究地震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共分十章。章介绍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发展简史;第二章研究地震波的类型及其性质;第三章叙述地震波传播理论;第四章介绍地球内部的结构;第五章研究地震发震的机理;第六章讲述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第七章论述地震预报的进展情况以及临阵逃生技巧;第八章重点介绍宏观地震调查、烈度以及工程地震学方面的内容;第九章叙述勘探地震学方法;第十章介绍由地震引发的海啸的机制以及如何减轻海啸灾害。 本书是针对非地震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通俗易懂,把地震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介绍得系统而全面,对提高读者自身的自然科学修养大有裨益。同时也是一本相近学科甚至是专业地震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地震学新进
本书是在总结我国40年来北上热带气旋预报业务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整理而写成的。是一本有关北上热带气旋特点和预报问题的专著。 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北上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北上热带气旋路径及特大暴雨与北上热带气旋的关系,北上热带气旋暴雨的气旋属性和影响方式及其预报方法,北上热带气旋资料库的建立和应用。书中还对北上热带气旋分析和预报状况作了评述。 本书可供从事热带气旋预报的气象工作者、有关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参考。
《地震预报的力学问题》建立了震区地块整体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和计算地震导致的地面运动,借以确认构造地震的弹性回跳现象。同时,本书给出估计震区地块动能的方法,奠定了预报震级的理论基础。分别利用纳维—库仑强度理论和自锁理论,形成挑选发震断层的两种方法,可以作为划定地震危险区的科学依据。根据地震的断层成因学说,建立闭锁破裂和断层粘滑震源模式;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得到地震前断层位错分布特点和闭锁段周围主应力迹线的特点,可以作为预报震中位置的方法。又用浅源构造地震的充要力学条件,把各种地震前兆现象分为全息前兆和非全息前兆,借以探讨临震预报遇到的困难。 对于地震专家和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对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凡是具有大学本科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就能从本书获得地震预
利用河流洪水平流(憩流)沉积物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可求得数千年的大洪水资料,使洪水的考证期大为扩展,可以避免现行数学方法外延洪水频率曲线的弊端,为洪水计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书阐述这种古洪水研究的原理、方法、误差评估以及我国四大河流应用这种研究的经验与成果。 本书可供重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和洪水分析计算工程师、决策者和大学水利水电及地质、地理气候等师生参考。
本书在介绍郑州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郑州地热资源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郑州地热资源的储量与流体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详细研究了超深层地热钻探技术与成井工艺;结合实践分析了地热钻井事故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技术处理措施;对地热金属井管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防腐改进措施;在分析郑州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与保护建议。 本书可供地质勘查行业、相关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以及地质工程类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使用。
随着我国亚热带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生态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并有可能威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关于亚热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以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及生态需水研究作为本书的基本论点,揭示该地区的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需水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研究分析该地区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我国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要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分析了近50年来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事实,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要素演变的驱动作用和机理。在全面评价华南地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现状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华南地区生态需水量
《寒区水资源研究》系“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会议是由黑龙江大学发起并主办的寒区水利研究会议,其目的在于为全国寒区水利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寒区水利领域的合作,展示寒区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宣传寒区水利工作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成就。 首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共有39家相关研究机构的124名研究人员参加,共收到会议论文107篇。会议研讨内容涉及寒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寒区水文模拟、寒区农业水利、寒区水工灾害及其防治、寒区水质工程试验、东北地区国际河流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寒区水资源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当前我国寒区水文研究领域的*成就。
GB/T17418((地球化学样品中贵金属分析方法》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第2部分:铂量和铑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催化极谱法; 第3部分:钯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铱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钌量和锇量的测定 蒸馏分离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铂量、钯量和金量的测定 火试金富集一发射光谱法; 第7部分:铂族元素的测定 镍锍试金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部分为GB/T 17418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7418.5-1998《地球化学样品中贵金属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一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钌量和锇量》。 本部分与GB/T 17418.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警告; 明确了以质量分数表示测定范围; 仪器中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交流的日趋广泛,外语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英语获取专业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跟踪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目前国内急需一批用英语编纂的专业词典。 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词典系列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纂的一套工具书。 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词黄系列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纂的一套工具书。该系列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艺术、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食品与营养、计算机等社会科学门类近百种,均由造诣很深、经验丰富的专家撰写。作为*批,我们从中精选了52本,以满足国内读者的需要。词典用浅显的英语,精确地解释了常用的专业词汇,充分体同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工具书方面严谨的传统。 该系列词典可作为大专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以及专业
本书的基本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数字化地震台站维护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数据采集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设备的原理、使用、维护、操作等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基本内容包括:数字化基础知识、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地震台站集成技术等。
本书主要介绍在我国水文预报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河道汇流和流域汇流方法,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另外对一些近年来已发展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水文预报技术,如水文预报模型的参数自动优化技术、水文预报系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等也做了介绍。在着重介绍使用技巧的同时还对一些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河道汇流演算的滞后演算方法为何要滞后,河道水位预报的涨落差法,我们从水力学的角度进行了原理分析。 本书主要面对从事水文预报工作的水文工作者,也可供在校的水文水资源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面积64.3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约占总面积的71%。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区中,黄土沟壑区面积约25.74万km2(其中丘陵沟壑区面积21.18万km2,高塬沟壑区面积3.56万km2),约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57%。 经过多年治理,截至2000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到了18.03万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9700万亩,造林13315万亩,人工种草4035万亩,修建骨干工程1390座,修建淤地坝11.2万座。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改变了该区域水循环机理,从而改变了区域产流特性。 本书以治黄重点项目“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小理河流域产流特性变化研究”为基础,初步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1950年以来产流变化的特性。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黄土高原治土治水工作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是中国气象局“九五”期间的教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地球科学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全书共分十章,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大气圈、地球构造、地球表面概况、地球上的水、冰雪覆盖、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自然地理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地图投影。内容力求知识面宽阔、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可供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农学、林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以及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为中学自然、地理教师作教学参考书。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地球科学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全书共分十章.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大气圈、地球构造、地球表面慨况、地球上的水、冰雪覆盖、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自然地理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地图投影。内容力求知识面宽阔、深入浅出、重点突出。 本书可作为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农学、林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以及相关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学自然、地理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地震是危害人类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自古到今,历来是一个多震害的国家,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所以防震减灾作为一项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工作,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但是,我国防震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民的防震意识薄弱不相适应,城市综合防御能力低,公众防震减灾知识不足,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城乡防震减灾工作,*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的基本常识、我国城乡地震灾害特点与防灾能力现状、防震减灾工对策和基本措失、积极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和群测群防工作、重视抗震设防,提高城乡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积极借鉴国外应急救援工作先进
百科全书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覆盖人类社会各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知识海洋。有人曾说过: “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而知识重在积累,古语有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希望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的出版,让百 科全书走进千家万户,切实实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社会功能。 矿物是天然产出、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芝麻开门(大地矿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所著,《芝麻开门(大地矿藏)》是《中国大 百科全书》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可供读者朋友们阅 读学习。
本书内容包括: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加密气象观测报告电码(GD-05)、航空天气报告(航空报)电码(GD-21Ⅱ)、危险天气通报(危险报)电码(GD-22Ⅱ)、航空报和危险报预约电码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FM71-X CLIMAT)、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