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书的主要内容旨在介绍龙卷风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其他自然灾害,龙卷风在中国发生频率不算太高,这也导致龙卷风灾害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的重视不够,没有单独的预警机制,被归于气象灾害预警当中。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龙卷风无法预报,只能预警,虽然准确率有限,但是提前预警可以为民众争取一定的躲避时间。研究龙卷风的预警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的具体包括:龙卷风的数值建模、龙卷风涡旋动力学研究、龙卷风涡旋相似性、龙卷风的雷诺数影响、龙卷风的亚临界涡破裂、粗糙度和龙卷风平移影响、龙卷风诱导的气动力、以及龙卷风引起的飞掷物特性等章节,适合从事气象等特异风灾的防灾减灾专业的科研人员与研究生阅读。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系统地概述了大气成分、结构与状态,基本的物理、动力和化学过程;较全面地简述了大气中的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此外,本书还回顾了20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成就,并展望了21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 本书不仅可作为非大气科学专业的人士了解大气科学的入门书,又可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大气科学教学、科研和业务人员的一本参考书。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尊重客观事实,求实存真,上限力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灾害,下限至2000年,全面地记述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的古今情况。力求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达到借鉴历史,总结经验,启迪后世之目的。
洪水危机是水危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水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面对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预防和处置洪水危机的能力亟待提高。本书就洪水危机应急预案编制和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方法、遵循原则和编制步骤,系统分析了各类洪水险情产生的原因和不同特点、处理原则、探测方法、应急工程处理技术和非工程处理技术,针对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性。 本书既可适应水利系统公务员培训的需要,也可作为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参考教材。
本书在NCAR/NCEP的英文版《NCL用户使用手册》基础上,同时结合几位作者多年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佐以切身的学习体验和使用经验及技巧加以精炼,配合典型的科研实例循序渐进的系统全面的介绍NCL图形分析语言的关键内容和应用方法,以方便读者快捷的掌握此科学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并运用于科研和业务实践中。 本书以NCL图形分析语言(版本6.4.0)的主要架构为主线,将软件安装设置、科学数据处理、语言基础、图形基础、可视化控制、科研实战分析绘图和绘图分析七个方面内容融会贯通,同时突出重点和实际应用需求,让读者渐进式的快速掌握该语言的基本科学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并引导进阶阶段内容。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层次逻辑清晰,重点递进突出,易学易懂易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专用的科学分
《全球变暖的科学》主要讲述了全球变暖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特别是气候科学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尉,从大气或大气海洋扩展到地球系统,特别是加强了对过去研究较少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注。气候模式也从耦合模式发展到地球系统模式。因此,近10余年是全球变暖研究发生本质性变化的时期。 《全球变暖的科学》除章讲述气候变暖的研究历史外,后面5章集中讨论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气候模式、气候预估、2℃阈值、临界点五个问题,重点介绍研究进展。尽管这些问题的讨论有时超出了气候学范畴,但是《全球变暖的科学》尽量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分析。 《全球变暖的科学》可供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科学、地理学、海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专业人士,以及对全球变暖问题有兴趣的研究生、大学生参考,也可供希望
本卷专门记述甘肃省气象灾害史实。全卷贯通古今,略古详今,采用忠于史实、平铺直叙的手法,如实反映出甘肃省气象灾害的历史和现状。 本卷时间跨度近3000年,气象灾害史料记录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为此,史料划分出四个时段:远古——公元1368年,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公元1949年——公元2000年。由于历史上全省地理范围和建制多变化,计量单位古今差异大。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附录中汇编了有关知识,以供使用。附录中还收集了部分与甘肃气象灾害有关的诗词、照片供读者参考。 本卷文体一律为语体文、记述体。古代灾情一般按原文录入。引用古籍原文,除少数有特定含义的用繁体字外,统一使用1986年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所列的简化字。 本卷所用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所技术的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引发或间接影响发生的灾害,常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有:旱灾、暴雨、连阴雨、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低温、其他;非常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森林火灾、各类虫害、动植物病害、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饥荒等。
本书收集了基金重点项目“夏季副热带高压变化及其影响天气气候异常的机理”在“十五”期间取得的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副热带气候动力学方面,该书揭示了陆面感热加热、对流潜热加热和长波辐射冷却对副高形态变异的不同影响以及其综合的气候效应,提出了夏季副热带地区四叶型非绝热加热分布型及相应环流拼图的创新理论,明确了大陆尺度的海陆热力差异在副热带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揭示了埃克曼边界层在副热带高压区天气与气候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青藏高原所激发的大尺度运动显著地加强了大陆尺度的大尺度环流运动,使东亚夏季风成为激烈的季风系统;利用建立的“两级热力适应”理论及拓广的“Lindzen—Nigam”理论揭示热带SST 异常影响副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机理;通过数值试验证明春季青藏高原的感热加热对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地点起了“锚
《气象万千》此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电视台做晚间气象讲座主播之精华。书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天气和气候变化现象,而且以大量的天气谚语和历史典故相得益彰地阐述了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历史演变的影响,很有特色。这反映了刘教授不仅深入研究了天气和气候变化之原理,而且精通古今历史之变革,并把两者结合,形成自己独特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