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水稻生产关键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水稻气象灾害的影响,阐述了水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水稻气象灾害致灾机理,并从技术原理、农业气象指标、实施要点和使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气象适用技术,包括早稻秧田保温、水稻晒田控蘖、早稻低温防御、水稻高温防御、晚稻寒露风防御以及水稻洪涝防御、干旱灾害防御等适用技术内容和定量施用指标。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可供水稻科技人员、气象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推广指导者和广大的水稻生产者、农业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等参考,为保障粮食安全、防灾减灾提供了实用性技术和定量使用指标,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故事科学探秘》主要搜集了了8类17个气象小故事,故事以漫画的形式展现,每一个故事后均介绍了其中涉及到的气象原理,并用示意图帮助读者理解。本书图文并茂,重点以图说话,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新颖,采用漫画书的方式向中小学生进行天气现象的知识科普,可读性强,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气象科普进校园的有力帮手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人业务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观测系统的作用,在总结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观测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对原试行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制出本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与《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云南省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介绍了气象基本知识,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种类、产生、特点,云南省天气气候概况,云南省八类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措施,云南省三类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措施,云南省十二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含义及处置措施,气象信息员的丁作职责等七个部分的内容。《云南省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可作为社会公众与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者了解气象知识、气象灾害,更好地使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增强气象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和能力的工具书和参考读物。
《云南省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介绍了气象基本知识,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种类、产生、特点,云南省天气气候概况,云南省八类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措施,云南省三类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措施,云南省十二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含义及处置措施,气象信息员的丁作职责等七个部分的内容。《云南省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可作为社会公众与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者了解气象知识、气象灾害,更好地使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增强气象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和能力的工具书和参考读物。
本书所编选的有关季风指数的研究工作大致有三方面:一种是直接从季风环流本身出发,选择一个区域平均的风场(经向、纬向)或散度场或涡度场去描述季风的强度;一种是选择一个区域平均的降水或对流参数去定量表征夏季风的强度;第三种是基于东亚季风区不仅有东西海陆温差还有南北海陆温差的特点,用综合的海陆温差作为定量描述东亚夏季风强度的指数。不管用哪种方法定义的季风指数,如果它对夏季风时期长江流域的旱涝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并与西太平洋副高的特征参数和东亚地区环流特征有显著的相关,并随着资料的延长,上述性能得以维持,那么选择这样的指数作为东亚季风指数是合适的。
本书是西藏自治区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西藏主要农区夏季旱涝气候规律及预测研究的部分重要论文汇编,内容包括旱涝标准和旱涝气候分析、旱涝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旱涝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旱涝天气模式或预报方法研究、西藏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史料等几方面的研究,共16篇论文,其中部分已经在国内外各种气象刊物上发表,为了完整起见,已发表论文和尚未发表的论文以及将要发表的有关西藏旱涝方面的重要论文均一并收集在本文集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西藏地区旱涝气候研究的*成果 。 本书可作为气象科技人员参考用书。
本图集主要介绍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1958-1989年温带气旋的生成、活动、发展的主要特点,系统地描绘了温带气旋生成、活动的时空分布及气旋强度发展变化的统计特征。 本图集适合于温带地区的预报员、研究人员及气象工作技术人员使用,对气象院校的师生也有参考价值。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具有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特征,常常会对人、畜、建筑物、仪器设备等造成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脚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电子信息设备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 信息时代的公害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雷电危害及其致灾原理、雷电的基本知识、防雷基本措施、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要点、防雷避险常识、雷击现场急救常识、城市常见雷击隐患等内容,可以提高公众对雷电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本书在吉林省人体舒适度和健康医疗气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对气象环境与人体舒适度及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探讨了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方法。在人体舒适度和疾病指数预报方面,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研究有效和实用的统计预报方法。本书资料数据和分析结论翔实可靠。 本书可供气象工作者、医疗工作者以及与旅游有关的人员阅读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处中国正北方,位于晋、冀、蒙三省(区)接合部。乌兰察布的夏季清凉宜人、风和日丽,是我国北方草原夏季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乌兰察布有着秀美的风景,优良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多元的文化。这里民族团结、社会安宁,正在共同努力打造“中国草原避暑之都”这一品牌。
5 12 汶川大地震发生,给灾区人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避免在救灾和今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由于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以及次生灾害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增强受灾群众和救护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策划编写了《震后气象灾害防避指南》。《指南》以简洁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大雨、暴雨、高温、雷电、大风等震后要关注的气象灾害以及因灾受伤后的急救、灾害的防范准备等灾区群众急需了解的知识。
龙卷风和沙尘暴是两种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 龙卷风经常发生于夏季雷雨天气时。尽管它的袭击范围较小,寿命较短,但发生突然,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它的出现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美国被称为世界的“龙卷风之乡”,年平均出现上千次。我国出现龙卷风的次数虽少,但龙卷风对于某些地区的影响较为严重。在我国,龙卷风主要发生在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等地。其中,长江三角洲是龙卷风发生多的地区,江苏省高邮市被称为中国的“龙卷风之乡”。人工造龙卷风可以在军事上得到一定应用,产生特殊效果。 沙尘暴,特别是强沙尘暴常给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生命财产和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造成严重灾害。在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对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警报,越来越受到军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有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2007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多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给51个重灾县(市、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437.7亿元。世界范围内的H5N1型禽流感疫情,我国南方地区的大面积冰雪灾害,都突显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严重威胁,同时也警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要看到,自然灾害也是我国部分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恩格斯有两句话,一句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句是“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多得多”。因此,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
本书是我国天气预报逐级指导技术研究课题的成果总结。从分析和探讨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现状和技术制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常规天气要素分县预报方法和暴雨及冰雹落区预报的逐报指导技术,并通过采用理论分析和对比试验相结合、预报方法研制与业务体制研究并重的技术路线,提高了业务预报的水平,同时也得到了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制的新成果。全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实践篇,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书适合天气预报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领导阅读参考。
本标准规定了降雨自动采样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判断方法。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外降雨自动采样器相关技术指标和国内生产厂家的相关企业标准,以及国家制定的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5月8日批准,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书分从气象预报测报、天气与气候、气象防灾减灾、气象卫星、人工影响天气五个方面精选了四十多个气象热点问题,以专业的角度解答了如天气预报为什么报不准、雾和霾有什么区别、哪些渠道可以收到气象预警信息、人工影响天气是否影响环境、风云四号卫星有何先进之处等公众比较关心的气象问题,同时每个问题配以直观、易懂的插图,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气象部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