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气候变化充满恐惧的时代。孩子们排着队上街抗议,成年人则在反思生养后代是否合乎道德。环保活动家警告我们,地球正在面临 屠杀、死亡和饥饿 ,媒体则反复告诫读者,对于人类的未来 要担忧,要非常担忧 。 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像过去数十年间媒体、政客和气候活动家所极力告知我们的那样,是世界末日般的威胁。在人为煽动的巨大恐慌中,人们背离了科学的立场,在错误的应对之路上盲目前行。普通人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国领导人则承诺实施耗资巨大的减排政策,但这些政策不仅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还挤占了从温饱、医疗到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紧迫投资,压缩了后发国家以廉价化石能源实现经济繁荣的发展空间,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公。 我们当然需要解决全球变暖,但气候变化并非事关人类未来的唯一
本手册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为基础,结合我国业务中不同站类、不同观测方式实际情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观测业务要求、观测与记录、气象报告、应急加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本手册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编,通过举例、补充注释等方式对业务技术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旨在为综合观测业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天气学概要》编著者徐海明、寿绍文。 《天气学概要》是对天气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概要介绍。全书共10章,内容依次为天气图、风场和温压场的关系、气团与锋、气旋和反气旋、大气环流、寒潮天气过程、降水天气过程、对流天气过程、台风天气过程和高影响天气过程。 《天气学概要》可以作为非气象类专业本科天气学课程的基本教材。
本书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气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农业气象、林业气象、气象能源、污染气象、医疗气象、建筑气象及交通、通讯与气象等。本书侧重于方法的说明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每章后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内容全面,安排合理,逐步深入;叙述上准确清楚、深入浅出、简明易懂、便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气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农业、林业、海洋、航空、环境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雷达站日常业务工作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CINRAD/SA天气雷达测试技术维护保障方法、业务软件及其他相关业务工作,分8个章节。靠前章详细描述了雷达接收机系统、发射机系统的关键测试点电气特征及测试方法;第2章根据ASOM平台维护项目总结了雷达周维护、月维护和年维护等重点指标的维护方法;第3章对雷达业务软件的安装、注意事项及其操作应用等方面做了相应的介绍;第4至7章汇集了雷达资料整编、基数、报表、备件等相关业务工作;第8章结合采集的典型故障个例,总结了闪码和定位两类典型问题的诊断方法。附录对雷达开关机流程、雷达参数、产品、基数据格式、CINRAD/SA报警信息、备件清单、业务质量考核办法以及加密观测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可供天气雷达技术保障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金传达编著的《细说二十四节气(插图珍藏本)》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含义,二十四节气与天文、历法、天气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二十四节气与干支、八卦、阴阳五行的关系,讲解了由二十四节气延伸出的七十二候、社日、入梅和出梅、一二伏、数九、节气谚语和民俗知识。重点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叙述了各节气天文、气候、农事、谚语,并介绍了这些节气的渊源、传说、民俗风情、诗词、趣闻,以及顺时保健养生常识。书稿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便于人们全方位了解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
《气候的历史》是长期致力于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法国著名科学历史学家帕斯卡尔·阿科特(PascalAcot)的一部在欧美产生重大影响的力作。 如今,气候变化问题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厘清气候的演变过程,帕斯卡尔·阿科特重建了从太初到现今的漫长气候史。他的这一追根溯源澄清了诸多历史争议,如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克雷西灾难、中世纪饥荒、投石党叛乱,而拿破仑惜败瑞士也祸起寒冷的气候。此外,他还揭示了人性是如何在气候环境中摆脱束缚得以释放的,以及璀璨的马格德林文化又为何未能在冰期中绽放异彩。 在《气候的历史》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类活动与地球升温的关系。 他摒弃了一些关于气候的老生常谈,披露了当代人内心对于气候变化的恐惧,同时指明了未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通过古往今来的生动事例、充
《欧盟洪水指令手册》收录了欧盟洪水指令的全文和相关欧盟文件的节选,并对洪水指令的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为我国厂大从事洪水管理的政府官员及科技工作者了解欧盟国家的洪水管理经验提供了方便,对关注我国洪水问题的各界人士有所裨益。
《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基于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研究进展,评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现状与需求,探讨了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主要领域和不同区域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和行动方案,以及国家适应综合行动方案及能力建设的建议。本书将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对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可供相关行业和地方的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气象、气候、农业、林业、水资源、海洋、能源、人体健康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近10年来从事人工神经网络气象预报建模理论方法与预报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网络主要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神经网络的各种短期气候预测模型,时间序列的神经网络预报建模,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报模型,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能见度预报等应用研究,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学习矩阵构造、泛化性能和过拟合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书中还给出了大量气象预报应用研究的计算实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便于应用和推广。 本书可供从事气象预报研究,业务预报以及水文、海洋、环境、地震、经济和市场预测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气候变率的诊断和预测方法,分八章。前四章属于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不同形式的EOF(PCA)、POP、SVD、CCA、RA以及非线性的PCA和CCA,常规的线性EOF(PCA)是这些方法的基础。第五、六章是频率域分析方法,包括功率谱、谐波、小波、滤波、奇异谱、非线性奇异谱分析,Fourier分析是这些方法的基础。第七章介绍气候变率可预报性诊断方法,第八章介绍海洋动力学模型与统计大气相结合的气候预测方法。 本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材之一。也可作为地理、水文、海洋等相近专业教学参考用书。对从事大气科学科研和气象部门业务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本书也有较大参考价值。
????
陈晓光、张存杰主编的《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 报告》对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原因、气候变化已 经产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及可能影响、西北 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整 理,较全面地反映和展示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的 *进展和成果。《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分 为科学基础和影响与适应两篇,共14章,并给出了决 策者摘要,可供西北区域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决策部 门在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时参考使用,也可 供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 参考。
本书针对气象水文专业人员的需要,论述了因特网上气象水文信息资源及其组织与检索的基本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气象水文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在形式、获取途径、检索方法等,并对现在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概述、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检索、气象水文相关网络数据库及其检索、气象水文网络电子期刊及其检索、气象水文网络电子图书及期检索、气象水文网络特种文献资源及其检索、气象水文网站资源及其检索、数字图书馆气象水文信息资源检索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评价与利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气象水文志业人员的参考书、工具书,对于使用因特网进行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检索的科研人员、爱好者等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张霭琛教授40多年教学和科研的结晶。本书较全面地讲述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气象雷达以及气象卫星观测的全部内容。并对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辐射以及降水等要素的测量元件、仪表和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安装原则.读数方法以及资料的精度分析进行了详尽地探讨。本书既包括了近十几年来气象观测方法和仪器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又包括了国内外较新的科研和技术资料,使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气象观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书编写风格朴实、思路明晰、体例严谨,再加上近300幅计算机制作的图表,更使本书易于阅读和理解。 本书可作为气象、大气物理和大气探测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从事水文、海洋、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师生和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概述了大气环流学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全球月(季)平均风、压、温场的基本观测事实及相互联系,它们随纬度、高度、季节的变化及北、南半球间的差异,初步分析了它们的物理成因。用动力诊断方法,从大气中的角动量平衡、热量与水分平衡、动能平衡与能量循环等方面讨论了大气环流维持机制。结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两个大气环流模式,初步介绍了大气环流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还概要介绍了大气环流研究中的转盘试验方法。另外,本书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常用的大气环流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环流分解、谐波分析和球函数分析、平均经圈环流的质量流函数计算等方法,给出了简要介绍并编写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