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陈积明、刘维编著的《海南主要水生生物》是一本专业工具书,涉及鱼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藻类等,内容丰富、详实,图谱照片原色、精美,文字简洁、明了。该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方便生产、教学、科普、科研、渔业行政管理和商业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为海南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海水淡化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方法。本书全面阐述了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处理技术、应用等,分为蒸馏法、膜法、电渗析法三种主要方法加以介绍。本书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与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供从事海水淡化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海洋能资源分析方法及储量评估》利用笔者30年从事海洋能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环境条件调查研究与评价工作的积累和收集到的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和中国的各类海洋能资源储量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分析和评价。并指出了尚存在的、有待研究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我国开展海洋能资源储量调查计算和资源研究的建议。书中还引用了各类海洋能资源储量调查计算的大量成果图表资料,以便读者查阅。为便于非物理海洋专业的读者阅读,书中对一些物理海洋的专业名词、术语做了较详细的解释。《海洋能资源分析方法及储量评估》的读者对象为海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各级相关管理部门的官员,各相关大专院校的教师及学生。
《海洋微生物学》主要由中国海洋大学从事海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参考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编写而成。《海洋微生物学》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海洋原核生物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海洋细菌、海洋古菌、海洋真核微生物、海洋病毒、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海洋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细菌、鱼类的微生物病害、海洋微生物的利与弊、海洋微生物的采样技术、海洋细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海洋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海洋细菌的分类与鉴定技术等14章。《海洋微生物学》可作为海洋生物学、水产学、海洋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药物等相关专业开设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海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
全书共有22章,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天气系统、海洋气候、船舶海洋水文气象测报、航海气象水文信息的获取和应用以及船舶气象导航等。本书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各类海船驾驶员在气象学与海洋学两方面的要求,既可供高等航海院校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本科生作为使用,也可作为不同航区海船船长、大副、二/三副或引航员的考证培训。
《中国南海海洋国土》力图通过介绍岭南海洋国土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发历史与现实等知识,加深人们对这片国土的了解,增强人们的海洋国土意识;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海洋开发方案,建立、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上的重要参考;当然也想作为菲薄献礼,歌颂21世纪海洋时代到来。 岭南拥有我国一片海洋国土。岭南人民自古开发、仰赖于海洋,创造了以海洋经济为重要内涵的岭南文明,彪炳于中华文明的史册。改革开放以来,开发海洋大潮在我国沿海兴起,岭南各省区更一马当先、闻风而动,纷纷提出开发海洋、振兴海洋经济的战略或口号,形成向海洋进军的态势。
《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分册之一。 本书是编者基于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以我国海洋开发和海防安全为背景,介绍海洋工程材料腐蚀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2章,重点介绍了海洋大气区 飞溅区 潮差区 全浸区和海泥区的海洋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深海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大气中高温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微生物环境腐蚀和生物污损的行为与机理,以及力学 电化学交互作用下的材料海洋环境应力腐蚀和磨损腐蚀行为与机理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近海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设计和使用近海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海洋流体动力学若干基础模型和完整方程组及定解条件;离散动力学方程的一些数值方法和差分格式以及格式与物理规律的关系;展示了从二维至三维,由均匀海洋至非均匀海洋,由固定岸界至运动岸界,由规则矩形网格至无结构网格,由正问题至逆问题等诸多模型或设计模型的特殊方法。书中强调了对近海环境至关重要的近海天文潮和近海环流模型的特征;对与海洋环境动力学直接相关的物质输运模型,也做了普遍性的介绍。 《近海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可作为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开始涉足海洋环境动力学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涉及日本、欧洲海洋波浪能量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和工程实现方法。包括海洋波浪能量转换原理,典型转换器件理论模型和潮汐能量转换器元件结构,潮汐能量转换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与运行实例,浮动潮汐能量转换器,沉降与俯仰浮标,小型海洋发电站,海洋能量转换器件应用等。 本书适用于海洋能源开发科研人员,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装备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能源、船舶、机械、海洋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是在讲授《中国近海区域海洋状况》课程的基础上,对讲义进行修改、补充、改写而成。其主要特色:(1)以实测资料和多年统计结果为主要依据,将近50年来外在中国近海获得的曾被认可的成果,进行综合和概述。(2)覆盖面大,系统性较强。叙述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黑潮源地海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海区的环流、潮汐、海浪的波候特征;海区的海洋水文要素分布及其变异,如温、盐、密度、水团、海冰、透明度、水色等水文特征及其重要现象等。(3)实用性较强。书中以记述海洋现象、变异特点和物理概念为主,对机理一般不作探讨。对有争议的问题,摆出各家的观点。这不仅对专业人员有帮助,对非专业人员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