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四分之三都为海洋和湖泊所覆盖,因此 水球 一词要比 地球 贴切得多。随着人们对全球史观的兴趣日益增加,海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学史发掘了航海学测定地球经纬度的漫长历史。文学研究描述了往昔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概念和意象。社会史为码头工人、水手和海盗作传。经济史关注全球贸易和航运的历史。而环境史则致力于研究海洋、海啸,以及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生态变化。由此,过去主要由艺术、文学和哲学塑造出的海洋,便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 本书将着力研究海洋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迁徙和物质及非物质的交换中,海洋同时起到连接与隔绝的作用,带来的变化也终将波及那些没有漂洋过海的人。其次,与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无论是长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还是船只运来的,大海一直在为人类提供着
本书共分8章,主要阐述河口与海岸工程所涉及的水文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有人海河 口、海岸与海洋的基础知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水文信息采集方法与设备,水文分析计算基础知识,径流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产流汇流计算方法,洪水和降雨量特征的区域分析方法,明渠的洪水演算方法,海岸工程设计的水文要素计算内容与方法,我国近岸海流的特点,近岸波浪流系统及海岸工程设计中的近岸海流特征值等。 本书适宜作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内容不仅涉及新世纪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方法、海洋文化概念的界定、海洋意识的重构以及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等,而且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艺术与海洋文学的研究,以及海洋开放思想等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如何加强我国海洋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诸多值得需要深入思考的新问题。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学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既砥砺了思想,同时对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研究整体水平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亦不无助益。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档案馆、国家海洋局机关档案室、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力、周玲、杜继鹏、金海琴、薛惠芬、陶雪岩、国小雨、王波、游大伟、孙杰、钟晓丽。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Y 029.3—1995、HY/T 058—2001。
开展“风暴潮灾害损失与海洋经济安全预警研究”是深入贯彻、落实和执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近海风暴潮灾害损失与海洋经济安全预警》以青岛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损失和海洋经济安全预警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探索新型海洋防灾减灾方式和发展模式,有效缓解社会经济损失、减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压力、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协调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并完善海洋灾害社会经济受损宏观监测、预警、调控、管理的业务化运行模式及其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
本书共分7章,即绪论、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水化学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详细讨论了海洋资源的有关概念,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海洋资源权益的国际法条款,海洋资源的分类、各类海洋资源特征、成因和分布,开发利用及其特点。 本书是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者的参考书目,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海洋资源课程教学的教材。
本书共收录论文52篇,既有宏观研究,也有个案研究;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对策性研究,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立法、海上交通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各个方面。本辑收录的论文,除中心研究人员目前所承担的部分研究课题成果外,也有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海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有关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研究的*动态和研究水平。
本书通过对南沙海区深海沉积柱状样17957和17959的两百余块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等的分析,建立了百余万年来的放射虫生物地层带与年龄框架;揭示了冰期旋回中长时间尺度上生源与非生源物质的沉积过程及SiO2的溶解事件;并对南海的古海洋学事件和古环境变迁史作了探索性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第四纪微体古生物学、地层学、古海洋学与古气候学、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的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由黄冬梅、贺琪、郑小罗等编*的《海洋信息技 术与应用/海洋科学前沿系列丛书》一书为海洋信息 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 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 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 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 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 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 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 信息技术在*地科考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 员阅读参考。
《南海地质研究》(2005)一书共收集了14篇研究论文。分别对南海主要沉积盆地构造深化特征、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活及其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沉积物游离烃和孔隙水的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古海岸变迁及其地质意义、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多波束的关键技术、旋回层序地层学关键技术、地质取样班报数字化面向对旬开发及其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书对南海地区的油气勘查、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地质、油气地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勘、科研人员及高校师生参考。
高建平、唐洪森编著的《国民海洋观》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主要沿海国之一,自古先民们即创造了璀璨的陆海文明,唐宋以后曾经一度垄断东西方贸易,远播东方文明于海外。明清之际中西航路大开,封建朝廷却实行“禁海”政策400年,远离海洋与世界隔绝,落后的意识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导致国势终衰败。受“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影响,国民在较长时期内的海洋国土意识淡薄,完整的国土概念必然包括海洋国土在内。中国海洋权益突出问题表现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界两方面,对国民进行十分明晰的“海权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凝聚国力与民心。当代中国既已走和平发展兴国之路,更需要依靠实施海洋战略作保障,将海洋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国民海洋观》讲述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之东,濒临太平洋,海陆兼具,自古先民们即创造了璀璨的
本书是在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辽宁海区赤潮统计预报》(2001BA603B-06-05)、海洋公益行业专项“典型海域水母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业务化应用与示范研究”(20100501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金属离子在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3130039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东湾典型海域褐潮生物种群生态对策”(2014020182)及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基于生态稳定性的溢油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及溢油次生灾害的生态防治”(201415)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部分研究成果,并借鉴和引用前人的部分研究结果系统集成。本书在概述渤海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渤海海域频繁发生的赤潮、褐潮、水母灾害、溢油事故、生物入侵及绿潮、污损生物危害等海洋生态灾害的诱因、规律、危害及其应急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海洋生态灾害
为了弥补我国文博事业之不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很久以来,我们~直想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出版一套以真实图片为主的知识读物,让读者既能读到丰富的知识,又能直观地感知客观世界与人类文明。《当代博物馆丛书》的正式出版,实现了我们这一夙愿。 《当代博物馆丛书》共分10册,包括《天文博物馆》、《地理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海洋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水陆交通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社会历史博物馆》、《体育博物馆》。这套书以精美真实的彩色图片为主,配以丰富生动的文字,科学系统地介绍自然、社会与艺术知识,展示当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艺术珍品,描绘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讲述著名科学家、艺术大师及其他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轶事。《当
分层流研究是环境水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本书介绍了温差剪切分层流运动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直段水槽、不同弯段水槽温差剪切分层流流速、温度、湍流动能和雷诺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弯段温差剪切分层流的横断面环流结构、掺混特性和稳定性等。同时也介绍了直段水槽、弯段分层流的数值模拟,以及针对实际天然河道不规则边界情形的正交曲线坐标下的三维代数应力数学模型。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环境保护、市政、能源等领域的科研与设计人员阅读,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翻开《风云海洋》这本书,展现给您的不仅仅是有益的海洋科普知识,还有许多妙趣横生的神话、谚语、诗词、故事和英文术语。沿着《风云海洋》的“足迹”,你能真正领略海洋的广袤,赞叹“龙宫”的美丽,触摸海洋的脉搏,窥视海洋的“血液”,聆听海洋的“呼吸”,感受海洋的“浪”漫,沐浴云雨的洗礼,认清狂风的面目,品尝海洋的“军”昧,闻嗅海空的血腥。本书由李树军等编著。
当前,引领大众关注海洋、关注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对中国发展海洋战略高技术,提高海洋经济水平,保护海洋航运安全,开发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关注海洋: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海洋知识》恰为满足这一需求的科普性读物。作者为海洋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海水运动与海水要素、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基础知识。
该书章首先带领读者领略中国海域的美丽壮阔,进而揭开美丽背后的沉重负担。第二章至第七章详细描述了海洋正面临的严酷危机,如赤潮、石油污染、红树木退化、珊瑚礁白化等问题。第八章,倡导大家团结起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助力海洋强国之梦早日实现。
本书为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系列教材之一。海洋动物学实验是海洋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作者针对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相对不完善,调研和参考国内外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经验,总结、提炼和整理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该院本科生专业的具体实际和基础,制订切实可行的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符合该院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专业实际的海洋动物学教学大纲,内容科学,教学适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