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整理、增删和修订了2000年年底以前外所发表的矿物种名称共3873条。正文内容为英文名称、中文名称、化学式或晶体化学式和晶系。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本书还附有汉英对照的矿物种中文名称索引。 本书是从事矿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矿物、岩石、矿石及宝玉石标本资源平台建设人员的工具书,也是从事各项地学领域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有关教学、生产、信息等工作人员的有用工具书。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南、北两个陆块中朝克拉通华北陆块和扬子克拉通陆块会聚结合区域,具有长期多阶段发展复杂演化历史,在我国大地构造格局研究中的占着十分重要地位。这本专著是作者近十多年来对秦岭蛇绿岩、花岗岩和碎屑沉积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取得成果的总结。资料极其丰富。全书共分6章,章和第二简单介绍了秦岭地质概况和采用的技术路线及数据获得所用的实验方法;第三章至第五章系统介绍了秦岭蛇绿岩、花岗岩和碎屑深积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实验结果;第六章根据已获得的秦岭蛇绿岩、花岗岩和碎屑沉积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对秦岭地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块体关系、拼合时间及秦岭构造性质演变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可供地质、地球化学领域科研工作者
本书从外古气候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有关基本问题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建立古湖泊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国晚第四纪湖泊数据库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成果、水热平衡模式、古降水量估算以及区域大气环流模式、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运行和控制试验。通过对晚第四纪古气候的模拟,运用区域湖泊水量资料,对21 ka BP和6 ka BP古气候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与验证,并依据大气环流格局与水汽输送途径,对不同区域气候特点进行了动力学的阐释。在全球气候模拟过程中强迫输入我国古植被状况,提高了模拟的水平。该书最后介绍了古气候模拟的结果以及与地质资料、国际模式的对比结果,并讨论了目前古气候动力学发展的有关问题。 本书可供气候学、古气候学、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研究生参考。